“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条智慧高速。”那么,山东的智慧高速该怎么建设?
从第一条京台智慧高速公路立项开始,高速人开始了探索,没有经验可循,就几十遍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施工后再解决各种繁琐的问题……建成了国内首条全线开通的“改扩建+智慧高速”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如今,智慧高速探索的接力棒又传递到济青中线智慧高速……
今天,大众日报刊发《“山东的路”蹚出“智慧化”新路》,为您讲述山东公路建设者们的建功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山东的路”蹚出“智慧化”新路
□ 本报记者 常青
济青中线正在火热施工中,这是我省首条新建智慧高速示范项目。
智慧高速的建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条新赛道,无标准依托、无经验遵循、无先例借鉴。怎么干?山东立足先试先行组建项目团队,大胆拓荒,用创新和拼命精神,为建设“智慧化”的“山东的路”蹚出新路。
破题:历经几十稿,完成“设计图”
什么是智慧高速?智慧高速要怎么建?最终要实现什么效果?
2021年初,山东高速集团成立智慧高速工作专班,担任技术办公室主任的张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三个问题。智慧高速已不是个新鲜词,但真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放眼全世界,仍没有一个成熟、可借鉴的案例。
“智慧高速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具体实现路径上仍然存在众多疑问与不确定性,但形成共识才有利于团队形成工作合力。”张伟说,规划设计前技术人员用了几个月时间查阅资料,实地调研,与互联网企业对接,拜访专家,充足准备后拿出的“第一稿”收到了很多不同意见。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条智慧高速。”有人觉得智慧高速应该强调技术创新,大胆应用新装备新技术,要做就做世界前沿;有人觉得不应脱离现有基础,做不切实际的设计,应以满足人民出行需要为落脚点……对待这些不同意见,张伟都坚守一个原则:“一切都要服务于出行体验与后续管理。”
确定好方向后,张伟开始牵头编制智慧高速指南文件,为了加快进度,专班组织技术骨干集中讨论、多方征求意见,终于赶在春节前完成了一份初稿。“最紧张的一次,方案修改到凌晨一两点,接着还要去找在营业的打印店,校对装订,两个半小时后送回公司,交由专家审查,再开始新一轮的讨论。”专班职员李耀华记得,经过几十稿的推倒重来与细节修改,“设计图”才最终完成。
2021年,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建成通车,成为国内首条全线开通的“改扩建+智慧高速”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也是山东省的首条智慧高速。
在张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京台智慧高速的总结报告。记者看到,几十页的内容只有前四页简单概括成果,后面全部都是问题反思与改进措施。张伟尴尬一笑:这是一份“找茬”的报告,“智慧高速才刚刚起步,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未来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记者了解到,2021年是高速公路领域积极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并取得较多工程实际进展的一年。除山东外,河北、江苏、四川、广东等省份多条智慧高速试点工程建成通车,多省市编制发布了智慧高速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落地:“创新的东西是很难的”
“涛哥,别怪我没提醒你,创新的东西是很难的。”这是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交通工程部副经理李涛进入京台智慧高速项目办后听到的第一句“好言相劝”。智慧高速转入全面施工阶段后,对于“难”,李涛的体会更加深刻。
在原有道路施工上增加70多类外场设施,成千上万个零部件需要安装布设到189公里的道路上,后续还要经过无数次的校准调试以及冲突调整。即便干过济南东、南二环这样“超级工程”的李涛,心里也打起了鼓。
启动施工后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设备不到位。“当时激光雷达因为不可控原因,迟迟不到货,只能天天催,从厂商催到品牌方,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及时把货运来。”解决了设备问题,安装后的调试又遇到了困难。
比如设备的不兼容:“当龙门架上的显示屏和控制开关的智能机箱同时作业时,就会跳闸,后来才发现两个设备各有自己的控制系统,要想配合使用得做调整。”又如设备需要调试的次数远大于想象:“高精度轨迹追踪需要相邻雷达间的‘握手’,一留有空白,就会影响对车辆的轨迹捕捉。”
为了保证不同设备的兼容,李涛要求四十多家厂商的技术人员统一入住项目。白天上路,逐段调试;晚上碰头开会,解决问题。“工地夜会”一般半夜开始,凌晨三四点结束,通车前的一个月,项目办整夜灯火通明。
京台智慧高速项目办主任吕新建是个急脾气,面对设备联通率不达标、准确率不达标,无法100%将设计规划落地等难啃的“硬骨头”,他下了死命令:谁完不成目标,就卷铺盖回家。
干工程的人不怕难更不怕苦。在项目办众人的努力下,山东对于智慧高速的设想一一变为现实。这条先行先试的智慧高速,融合了5G、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实现了30余个新颖应用场景,创下目国内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应用场景最丰富、设备配置最优、施工组织难度最大等8项“全国之最”,被国内交通领域专家们评价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接力:“施工还有硬仗要打,挑战才刚开始”
如果说山东对智慧高速的探索是一场接力赛,现在接力棒传递到了济青中线智慧高速项目办的“手里”。
“你看下施工图第7页,这里的设备应用是不是需要调整?”采访期间,张伟的电话频繁响起,电话内容基本都是涉及济青中线智慧高速的。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即将进入下一阶段。
在位于淄博的智慧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记者看到隧道外搭建的遮光棚洞正在进行测试。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刘兆新告诉记者,由于济青中线济潍段隧道众多,桥隧比高,为了实现行车进入隧道不降速,他们开展了基于侧向余宽的高速公路隧道速度提升等多项技术研究。为测试技术效果,他们专门搭建了这样的实景场地。
“经过上百次的推翻重来后,前期设计近期暂告结束。接下来的施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挑战才刚刚开始。”刘兆新说。
“试”有成功和失败,但济青中线作为吸收京台高速经验后的“种子选手”,就必须只能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能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经验做法的项目。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段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一名参与者都在自我加压,将更多的创新应用到这条路上,将更持久的拼命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相关新闻
山东全力构建交通“新基建”网络
□ 本报记者 常青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我省交通运输科技研发水平和智慧交通技术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取得新进展,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行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1年,我省持续为传统基建赋能,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打造交通发展新动能。智慧高速建设取得突破,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成为全国最长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建设全线启动。智慧港口建设有力推进,全国首创干散货码头智能管控平台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鲁南高铁实现5G网络全覆盖,山东跨入全面“5G”高铁时代。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全力构建交通“新基建”网络。智慧公路建设方面,按照“全路段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的建设定位,发挥好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先行先试作用,年底前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段智慧高速示范项目伴随主线通车完成。
智慧高铁建设方面,年底初步搭建完成高铁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全力建设集物流、监管、服务一体化的港口云生态平台和自动化码头系统,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打造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智慧港口。
智慧机场建设方面,依托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完善无纸化一证通关。
■蹲点手记
那些催人奋进的“小事”
□ 本报记者 常青
张伟真的太忙了。和他约时间采访,约了两次,终于见到他,还没开口说话,先听他接了10分钟电话。采访了不到半小时,他就要忙着去汇报交流,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便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在张伟的办公室里,有一小摞笔记本,三个月为周期,记录了京台智慧高速的“成长历程”,满满当当,有字有图还有简笔画。听说他是熬夜加班的“高能”选手,打着吊瓶看方案的事也曾有发生。
我和吕新建认识好几年了。他一直是个脾气火爆的工程人,性格直爽,说话大声,很多工人“怕”他,但也都知道他一心想把活干好。京台智慧高速通车后,他就住进了医院,听说扁桃体肿得像核桃一样。
李涛相对平和很多。但京台智慧高速施工中他也崩溃了好几次。快通车前,李涛半夜接到了一通电话,负责机电设备的伙伴因为连通率上不去崩溃痛哭,他在另一头陪着一起难受。但哭完了,还得继续开会,继续干活。
李耀华是个漂亮的姑娘。定好闹钟,凌晨3点跑出去找打印店,6点卡点去单位,她没有抱怨,只想着这上千页的报告别有印错和漏页。她笑着说:“我见过太多次凌晨3点的济南了。”
回想采访的整个过程,感动的都是听到的“小事”——这些让人感动,催人奋进的“小事”。就像李涛说的,创新是很难的,但即便难仍要一路向前。
这,大概就是向未来的魅力!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