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北部的龙湖湿地出发,沿着簇新的堤顶路一路向南,途经青莲公园、大禹公园、马桥湿地、花海彩田、牛楼小镇,一幅大美泗河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沿着两岸放眼望去,河堤内3300亩的“花海彩田”姹紫嫣红,被清澈静谧的马桥湿地紧紧环绕,融为一体。堤外占地150多亩的“牛楼小镇”飞檐交错,粉墙黛瓦,古香古色的小镇内游人如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兖州区按照“一带一轴两城四区”的思路格局,以建设泗河绿色发展带为引领,在南部着力打造新兖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泗河全域开发,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收获了生态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能量。
点“土”成金废弃荒地变青山绿水
兖州区紧紧抓住济宁市泗河绿色发展带重点建设和泗河全域开发整治的机遇,做好土地文章,盘活闲散荒地,变废为宝打造青山绿水。在泗河堤内堤外,全力打造10平方公里涵盖20个村庄的乡村振兴滨河示范片区。以“一心连三点,一廊串五区”为引领,规划建设“花海彩田”、马桥湿地公园、“牛楼小镇”等重点工程。
总投资2亿元的花海彩田项目,充分利用泗河复堤取土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依托现有资源,对泗河西岸的2000亩土地进行平整、培肥,北部打造600亩的马桥湿地公园,南部1400亩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油菜花、向日葵、低杆高粱、谷子、芝麻等农作物,并点缀种植各类鲜花。
牛楼社区积极探索盘活土地发展集体经济。全村1000余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休闲采摘、农事体验、餐饮娱乐农场。利用旧村拆除土地,建设了68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占地60亩的花鸟鱼虫市场、大型钢材交易市场以及“牛楼味道”生态农庄,吸引了100余家商户落户,安置500余名村民就业。土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流转,各类产业项目的迭加实施,村民除了土地租金,还可到合作社打工赚钱,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泗河景观带建设重点打造“两脉、三湖、五区、九园”,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把兖州泗河区域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高端康养于一体,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带。龙湖湿地、青莲公园、马桥湿地、花海彩田、牛楼小镇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开放,在济宁市率先完成泗河绿色发展带建设任务。
三产融合打造泗河沿岸璀璨明珠
春天赏油菜花,夏天观薰衣草,秋天看葵花、红高梁,还有丰富多彩的油菜花节、啤酒节、音乐节、农民丰收节……上榜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花海彩田”,辐射涵盖周边60公里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城际圈。
“花海彩田”项目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1万平方米,对油菜籽、葵花籽进行榨油、加工、包装、出售一条龙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除了和旅游相关的美食、商业、游乐之外,通过和当地产业的互动,示范区还向高效农业、休闲渔业、运动体育产业等一系列产业延伸,扩大经济效益。刚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引栽容器苗、食用牡丹等新型品种,实现育苗、采摘、无公害贮存,预计每年可接纳游客80万人次,农产品及各项服务业经营性收入可达到每年600余万元。
牛楼社区依托花海彩田景区建设的牛楼小镇,占地138亩,已进驻商户百余家。年轻村民郭磊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在外打工的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商业街建成后,我是第一个搬来开始装修的,现在店里每天的营业额在6000元左右,是个很不错的开端。”店主郭磊说,他开的小店成了“网红店”,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小镇里三分之一商铺是牛楼社区居民在经营,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入伙’,小镇为商家免去第一年租金,第二年只收取营业额的10%作为租金。”牛楼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安说,小镇不仅盘活了现有乡村旅游资源,更增加了参股居民的收入,带动了社区居民就业。在花海彩田、牛楼小镇景区的带动下,一年接纳的游客量将达百万以上人次,年底增收可达2000多万元。
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入股牛楼小镇项目也都得到了实惠。“2018年入了股,年年有分红,利息也高,要用钱的时候提前说一声就能把钱取出来了。”今年69岁的牛培栋已连续两年拿到了分红,牛培栋说,现今,社区里还给居民各种补贴,有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天然气补贴等,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还有补贴。
典型示范引领乡村实现“强美富”
牛楼小镇花海彩田项目只是兖州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兖州区将乡村振兴纳入全区“三重”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区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谋划、五个专班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镇村联动推进的“1+5+N+10”工作格局,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一等”县。
围绕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兖州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办法政策,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其他村发展,不断引领广大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兖州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了适应本地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工程,1个镇、5个村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今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漕河镇管家口村党支部领办企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新兖镇牛楼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入股”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N”示范模式,以新兖镇牛楼和小马青为中心的滨河示范区、以大安西垛村为中心的瓜蒌种植、以小孟镇梁家村为中心的中草药种植、以漕河镇管口村为中心的特色农业种植初具规模,均带动了周边3—4个村实现发展。
截至目前,兖州区省市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33个,清洁村庄达到115个,林木覆盖率达到30.1%。兖州区还抓住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机遇,村村建起了文明实践站、镇街建起了文明实践分中心,打造了“蒲公英夜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为农民提供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李志臣通讯员 张美荣、李海波)
来源 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