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出版《人民日报》,在第13版刊发了题为《泉润湘西拔穷根》的文章,点赞了济南市自2016年10月以来,与湘西州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因地制宜,做优当地传统产业;双向协作,建立供销双赢格局;汇聚合力,形成助力脱贫的强力引擎的做法……几年来,济南和湘西共同书写出了协作扶贫的新答卷。全文如下:
湘西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湖南11个深度贫困县中,7个在湘西州。2016年10月,济南市与湘西州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因地制宜,做优当地传统产业;双向协作,建立供销双赢格局;汇聚合力,形成助力脱贫的强力引擎……几年来,济南和湘西共同书写出了协作扶贫的新答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腹地,湖南11个深度贫困县中,7个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2016年10月,济南市与湘西州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子。跨越千里兄弟情,泉润湘西拔穷根,4年来,苗家山寨换了人间,湘西州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村退出,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一去不复返。
一东一西,一北一南,跨越1500公里,济南和湘西怎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指示要求,共同书写协作扶贫新答卷的?
精准滴灌,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深山苗寨,穷乡僻壤,怎么可能脱贫?”多年前,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
“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明方向。
北纬28度,高山峡谷,云雾缭绕,产自保靖县的黄金茶,含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堪称“一两黄金一两茶”。一直以来,当地人们只采摘最珍贵的明前茶。“其他季节生长的茶,枝叶在做茶园维护时直接剪下来扔掉了。”保靖县鼎盛黄金茶开发有限公司的黄经理说。
而今有了新变化。
由济南市历城区投资扶持的保靖黄金茶茶婆峰绿茶加工厂项目,对之前浪费的茶叶再利用再加工,在原来明前茶基础上,又增加了红茶、黑茶、花茶等品类,每年可收购贫困户的鲜茶叶250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50人通过销售鲜叶及就近务工稳定增收。
类似的茶叶加工厂,在保靖县一共建了12个,覆盖全县12.5万亩茶园。
因地制宜,既要善于把隐藏的“金矿”挖出来,更要推动潜在机遇转化为现实优势。
湘西当地的贫困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2018年6月,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在花垣县职业教育中心挂牌设立“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并捐赠2台大型挖掘机,用于技能培训教学。目前,已有26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经过培训,踏上新的工作岗位。2019年6月,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与吉首市好日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湖南阳光阿娅职业培训学校。截至目前,学校与湘西新达培训联合组织各类培训班106期,实现就业5294人,就业率超过九成。
乘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一批济南企业赶赴湘西,为推动产业扶贫提供坚实支撑。2018年初,济南市一家电器企业来到古丈县,投资8000多万元成立一家能源服务公司,致力于解决湘西群众冬季取暖问题,成为首家落户生产的扶贫协作企业。目前,150多户200多名贫困群众在这家企业“端起了饭碗”。
因地制宜,精准滴灌,一方水土开始养活一方人。湘西州扶贫办负责人说,来自泉城的资金、项目、技术、岗位,唤醒湘西沉睡的资源,激发潜在的机遇,当地传统产业提质做优获得新生,当地贫困群众拥有一技之长,就近就业成为现实。
不是单向帮扶,而是双向协作、互利共赢
今年9月,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山东省暨济南市消费扶贫产品展销周举行。猕猴桃、黄牛肉、腊肉制品等湘西特产展位前,人流如织,交易火爆。
两地牵手以来,像这样的“湘货入济”成为常态——济南巨大的消费市场与湘西丰富的特色产品“无缝对接”,建立起供销双赢的大格局:
济南市党政机关食堂优先购买湘西州特色农副产品及国家《消费扶贫产品目录》认定的扶贫产品;建设泸溪椪柑、永顺猕猴桃、保靖黄金茶等湘西特色产品直供基地14个;在济南免费为湘西结对县及企业提供经营场所25处,打造湘西优质果品直销窗口……
湘西不仅有吸引人的特产,更有打动人的山水美景。怎样让湘西美景走进济南人的心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湘西州团结报社共同参与推动了“济南万人游湘西”活动,吸引山东居民到湘西旅游体验。截至目前,湘西累计接待山东游客134.4万人次,带来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
消费需求深度对接,产业协作更是有声有色。湘西物产丰富,济南产业基础雄厚。为实现优势互补,湘西州出台了财税、金融、土地、服务等系列优惠支持政策,鼓励吸引济南市企业到湘西州投资兴业。目前,在湘西已落地企业36家,总投资超过5.2亿元。
济南与湘西的实践证明,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是单向帮扶,而是双向协作,走向互利共赢。
从政府到民间,汇聚“泉城合力”
“亲爱的刘老师,这段时间我想好了,不出去和阿爸一起打工了,我要继续上学,如果有可能我读完中职还要考大学……”
泉城义工、济南传媒学校志愿服务队的刘静,拿起手机看到这条微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信来自千里之外的湘西州十八洞村飞虫寨,发信息的是刘静前不久支教时的学生隆新武。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已累计有刘静这样的泉城义工400余名,从济南飞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条“志愿服务参与精准扶贫”之路。
山路十八弯,挡不住泉城义工前行的脚步。
“我们难,那些孩子更难。”泉城义工刘雪婷等来到支教学校,发现校园条件简陋,没有暖瓶,没有多余床铺,有的窗户还少玻璃。于是找来木板,做成大通铺,旧纸糊在窗框上遮挡风寒。
泉城义工湘西扶贫广受好评
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师李昌海和卢金驰,不远千里连续3年从济南赶来湘西支教,感慨“真想把自己这几十年教育生涯中所有好的经验都留在这里”;因为支教延迟订婚日期的泉城义工周雅文,在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迎来一场刻骨铭心的浪漫求婚……
到湘西去!这不仅是泉城义工的选择,更是近千万济南人的共同选择。4年来,湘西的济南“亲戚”越结越多——
每年两地党政一把手坚持带队互访,考察协作项目、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协作大计,带头“走亲戚”。济南11个区(功能区)承担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任务,参与协作工作的市直部门扩展到25个。
来自济南的34名挂职干部和794名专业技术人才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架起一座座友谊之桥、交流之桥、合作之桥。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牵头成立了济南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联盟,120家驻济企业纷纷响应,与湘西州132个贫困村结成对子。同时,济南市8个社会组织与湘西州11个贫困村、118个学校与湘西州120个学校、31家医院与湘西州28家医院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助力两地扶贫协作。
从市州到区县再到部门,从媒体到企业再到社会组织、个人,4年来济南市不仅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而且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来,汇聚起“泉城合力”,成为助推湘西州脱贫的强力引擎。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