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科技创新
省级科技投入再增长10%
2月2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长李干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深化科技资金统筹整合,省级科技投入再增长10%。突出创新平台支撑。新建省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0家以上,布局2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相关科技资源,推动形成创新合力。
当前,山东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亟需依靠科技创新壮大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编制“十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启动15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国内替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着力打造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拓宽企业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渠道,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优良创新生态。
“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聚力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六位,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去年5月,山东省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为推动科技创新,山东省级财政每年设立不少于120亿元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去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全部采用揭榜制方式组织,通过市场机制,自主遴选项目实施主体。‘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个课题试点首席专家‘组阁制’,首席专家自主选聘项目组成员、自主决定项目技术路线。将省自然基金青年、优青、杰青项目基金纳入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财务支配权。”上述负责人说。
在科技创新方面,报告还提出,实施英才汇聚行动。提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对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支持青岛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二级事业单位法人持股等改革。“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山东不断优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逐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扩大内需
新开通5G基站4万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挖消费需求潜力。加强城市商圈规划,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时尚步行街、智慧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形成“15分钟便民商圈”。完善乡镇商贸体系,扩大县乡消费。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计划,办好“好客山东”贺年会、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分类制定扶持政策,促进汽车、家电消费升级。
“省长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加快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提质升级,非常符合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要求,必将大大提振消费信心。“省人大代表,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培桓说,零售业一定要加快网点布局,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更好的消费平台,为居民的便利消费、实惠消费,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积极贡献。
报告还提出,聚焦“十强”产业、“两新一重”、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推出1600个以上省级重点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工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段、雄商、济滨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山东段等8个在建项目,建成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省界段,新增高铁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明村至董家口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济潍等13个在建项目,建成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等5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烟台机场二期等3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三期工程。抓好沂蒙、文登、潍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老岚水库、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配套工程等前期工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推动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青岛。新开通5G基站4万个。
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5G与民生建设、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山东各地抢抓战略机遇,5G建设走在前列。在去年12月15日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海田介绍,山东数字赋能形成先发优势,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5.1万个,已实现全省16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
关键词
战略平台
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在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上求突破见实效。发挥我省国字号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山东力量。更大力度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出台生态、水利、文化等9个专项规划。加快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开工黄河三角洲、东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90个重大项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科创大走廊和现代产业合作带。全力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落地,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
“黄河国家战略为济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今年济南将在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济南落地生根、破题起势上多下功夫、多做文章,描绘好战略落实的路径。我们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总体方案尽快获得国家批复,争取全面复制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打造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深入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还要突出区域协调、统筹联动,围绕黄河下游共同打造融文化、绿色、生态、科创为一体的大走廊。”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谢堃说。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境内河道长185公里,接近全省1/3。我们将抢抓机遇,积极实施好国家和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已谋划的180个重大事项落实落地。”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康兵说,菏泽将紧盯“黄河滩”,把滩区脱贫迁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目前4个村台、6个外迁社区已搬迁入住,其余24个村台全部完成主体建设,14.7万滩区群众的百年安居梦即将实现。“下一步,围绕让滩区群众既安居又致富,菏泽市委、市政府正谋划建设黄河滩区生态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
报告还提出,更实举措发展海洋经济。编制实施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出台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产业,开工建设10个现代海洋产业重大支撑性项目。推广深远海智能网箱装备应用,新创建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独特资源优势赋予了山东向海图强的梦想,山东向海洋进军成果如何?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表示,“十三五”以来,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9年底,全省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44处,占全国的40%,居全国首位。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我省还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省,产值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比重的一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汇聚海洋强省建设的磅礴力量,劈波斩浪,向海图强,奋力开创海洋强省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
壮大新动能
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分行业制定和实施落后产能淘汰方案,完善清单化推进机制,确保整合转移地炼产能780万吨,推动1936万吨粗钢、1716万吨炼铁产能置换改造,再压减一批焦化产能。严格执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办法,深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能耗产出效益低的企业整合出清。加快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见实效,我觉得这非常符合山东的实际,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山东省人大代表,潍坊市坊子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龙江说。
报告还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抓好37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计划,在化工、纺织、机械等行业树立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好国家级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格局加速重构,工业互联网正是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创新。2020年,青岛发布了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三年攻坚方案等政策,梳理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地图用于精准招商。在青岛市委提出的《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工业互联网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是青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进位争先的重大机遇和战略举措。青岛提出,围绕构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集聚,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细分领域平台,推动快速形成覆盖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赋能胶东、山东乃至黄河流域更广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改善民生
居民养老保险再提高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幅超过10%。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0所以上。加大3所部属高校省部共建力度,支持省属15所高水平大学、51个高水平学科建设。
山东省人大代表,淄博市临淄区闻韶小学校长,民进淄博市委副主委,民进临淄区基层委员会主委齐玉芝表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中,关于教育的几个数据,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幅要在10%以上,新建改扩建200所以上的幼儿园,还有新建改扩建200所以上的中小学等,都彰显了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回到家乡以后,我们将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潜心教育教学研究,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实施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政策。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120万人次以上。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各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左右,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再提高5%左右。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省内及跨省联网直接结算,全省医保个人账户刷卡“一卡(码)”通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3万张以上,发放防走失定位手环3万个以上。建设改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150处、农村敬老院120处。从今年起,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地域,在鲁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政策。
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实现“租购同权”。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开工改造棚户区12.3万套、城镇老旧小区60万户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关键词
营商环境
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优化制度供给,更大力度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国前列。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强化政策集成,分批出台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开展“双全双百”工程,各推出100件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全面推开简易注销试点和证照分离改革。完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方式,促进各级比学赶超。
“山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和‘乘法’。以放宽准入、精准施策的举措,营造了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以稳定预期、依法行政的决策,营造了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使全省市场活力有力迸发,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山东省人大代表、曹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徐姗说,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真正让投资者吃到“定心丸”,还需注重政府主动作为,有力保障法治管理等。
报告还提出,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成省属企业混改三年工作目标,确保混改户数和资产比例均达到75%。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清理整合省属企业非主业业务。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生力军作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多形式的高端培训。研究出台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全面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争创科学绿化示范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东平湖、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能源消费“双控”,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系统治理和联防联控,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开展重点行业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综合整治。推动清洁取暖建设向非通道城市延伸,加大力度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突出抓好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试点实施意见,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鼓励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国家(济南)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
深化渤海区域生态修复整治。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划定滨海地下水禁采线,实现海岸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实施“净滩行动”。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打造与日韩物流“黄金大通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拓展国际市场。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创办RCEP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推进与日韩经贸合作先期行动计划落地。加密空运海运航班航线,打造与日韩国际物流“黄金大通道”,支持威海与韩国仁川整车运输常态化。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做大做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共享范围,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加优质产品进口。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大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引领作用,新推出产业净地20平方公里左右,引进一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项目。用好“云招商”“云外事”模式。扩大和加强线上对外交流,办好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亚信金融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猪产能恢复到5000万头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建设完善种质资源库,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654万亩高标准农田。落实支持畜牧业生产政策措施,生猪产能恢复到5000万头左右。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一批特色产业培育方案,打造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作为一名农民代表,长期奋斗在农业农村生产第一线。报告中提到突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等内容,我体会深刻,备受鼓舞。”2月2日,省人大代表、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说。
从1998年承包乡里的种子站,到如今带领全县几千户农民种植富硒小麦达5万余亩,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富硒小麦种植基地,马国兴认为发展富硒产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之举。“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绘出了一幅新时代的发展宏伟蓝图,对于打造美丽乡村齐鲁样板,我们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报告还提出,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垃圾、改厕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新建和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万公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刘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