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新春走基层|透红的西红柿,红火了农家日子

2021-02-17 17:58: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高密市北志屯村村北,数十个蔬菜大棚见证着部分村民由种植粮食作物到蔬菜等的转型之路。近年来,以种植西红柿为主的蔬菜大棚为村民们开辟了致富之路,也让村民的日子愈加红火。

北志屯村大棚一瞥

 

致富路上的一次新尝试

 

沿着延伸至北志屯村村北的一条水泥路行至不远处,只见数十个大棚以马路为中心整齐地分为两部分排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进村民许英秀家的大棚,扑面而来的湿热气瞬间让人的眼镜起雾……眼前是一片翠绿的世界,西红柿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点缀其间。

“嗡嗡嗡……”,一片嗡鸣声在人的耳边交织,定睛一看,只见有不少蜜蜂正在蔬菜大棚里飞来飞去,原来是蜜蜂在授粉!大棚的主人许英秀说,“这些年来一直是蜜蜂授粉,一共几十只蜜蜂,授粉时间一般在四五个月左右。授粉完成后,会有人来把整个蜂巢收走。”

大棚里的蜂箱

许英秀今年50岁,4年前刚刚在村北建了第2个塑料大棚。2009年,她和丈夫蔡亦伟是村里第一批盖大棚的25家住户之一。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前往她家的大棚时,其丈夫恰好赴县城送货了。

在当时,对于绝大部分村民而言,种植大棚绝对称得上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当时盖大棚是村里号召的,建一个大棚有5000元补贴。”在政策的鼓励以及深思熟虑之下,北志屯村部分村民走向了此前自己所陌生的生产领域。时光飞逝,许英秀和丈夫从在田间种植粮食转到在大棚种蔬菜已经12年。

许英秀在大棚里

 

小有名气的西红柿

 

“最早盖的那个大棚种植面积1.5亩,第二个大棚种植面积是2.5亩”,许英秀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种植蔬菜大棚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大棚。现在,种植大棚因为科技手段的融入节省了大量人力,眼下除了采摘等过程需要人力亲为,其他像“灌溉、放风等都已实现机械化管理”。

西红柿是许英秀家两个大棚的主要作物,这也是目前整个北志屯村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物。近来,村里一些大棚也开始尝试种植葡萄等水果,但西红柿仍是村里当仁不让的响当当的“金牌”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和口碑的积攒,北志屯西红柿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咱的西红柿好吃,酸甜口儿,可以当水果吃。”良好的口味让北志屯西红柿上市的时候在当地成为众人“哄抢”的产品,“春节期间的需求量尤其高,现在棚里基本没有红的西红柿”。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眼前的西红柿藤蔓上确实都大多只剩下未长大成熟的果子,“硕果仅存”的零星红果点缀其间,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没想到看似平常的西红柿竟然会产生这样的效益!

许英秀表示,棚里种出的西红柿的口味之所以备受欢迎,“很重要的一点是土头(土壤)的影响”,在别的地方种出的口味就不会这样。如今,无论是自家食用,还是馈赠亲友,西红柿都已经作为村里的特色产品,成为不少当地人走亲访友的特色好礼。

 

西红柿让生活更红火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每当西红柿成熟的时候,四里八乡的人们自发前往大棚采摘,其中不乏很多不顾距离驱车前来的人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带着家人来棚里摘,毕竟大家的口味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熟透的,有的人喜欢偏生点的”。这样一来,消费者们体验到了采摘的乐趣,新鲜的西红柿也以更为简易的形式被送到人们的餐桌,这也成为当地西红柿大棚种植中的一处令人喜闻乐见的场景。

人们前来大棚内采摘

采访过程中,棚里恰巧进来一位本村的大爷,他一次性买了两百元的礼盒装西红柿来赠予亲友。此外,这个普通村庄生产的西红柿已经走向更远的地方。许英秀说,现在大棚的西红柿基本是自销,“除了供应本地,也销往东北,出口俄罗斯。有专门的货车来拉货”。说到这里,许英秀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如今,许英秀和丈夫每天早早来到大棚开始忙活,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回报。随着西红柿产量的增高,种植户们的经济收入也稳步提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翟翔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