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今日中国山东篇】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

2021-05-28 11:37: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岭 整理

在黄海之滨,一座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无人驾驶的码头导引车穿梭其间,机器人自动将集装箱从船上拆卸并运送到堆点,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这就是创造了世界奇迹,六度刷新全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码头——青岛港。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奇迹所诞生的地方,在2013年只是一条海岸线和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

“我们用了3年半时间,完成了外国8-10年的建设任务,让外国人服气了!”作为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的带头人,张连钢清楚地记得,“连钢创新团队”在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自动化码头一直为西方公司垄断,中国在该领域尚且一片空白。

张连钢介绍说,“建设一个同等规模的码头,自动化码头的造价要比人工码头高一倍甚至两倍。大约是人工码头的80%的效率。行业里头称它为‘贵族码头’。”随着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港口转型升级,作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行业前列的青岛港集团提出建设全自动化码头。

面对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连钢创新团队”从零干起,经过7000多个测试案例,十几万次测试,用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

在攻克自动化桥吊远程操控难题过程中,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反复琢磨。团队成员为了找到最佳的手柄间距,在办公桌前一点一点反复模拟动作,一厘米一厘米地试验,最终得出了手柄间距40厘米、距离桌边25厘米的最佳数据,实现了最佳配置。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面对西方技术封锁和轻视,张连钢与“连钢创新团队”不服软、不服输,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沿用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时代命题中。

经过无数个日夜奋战,无数次推倒重来,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终于建成。

2020年12月17日,码头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第六次刷新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世界纪录。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拓荒人”,“连钢创新团队”的奋斗历程,成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同时也成为了当代港口人自主创新的样本。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