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寇建伟 许倩
9月22日,山东烟台,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这里启幕,大会旨在以海洋旅游和文旅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省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主题为“主客共享·高品质海岸休闲”的2021国际海岸休闲高质量发展论坛将同时举办,届时,文旅行业大咖将汇集于此。其时,正值山东省立足“经略海洋”战略,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之时,在此背景下的山东海洋旅游,正是一片蓝海。
仙境蓬莱
从滨海旅游到海洋旅游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们对海洋旅游从不缺少诗意的想象。
不过,时下已被人们熟知的海洋旅游其实早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同样,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走向海洋旅游时代是一个国家或者目的地旅游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不论是地中海沿岸、东南亚还是加勒比海沿岸都是世界最领先的旅游区,它们都突出体现着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的特色。”9月19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海洋旅游从开始它就是以观光和休闲并重,二战以后,世界上海洋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滨海休闲度假,后来又成为休闲度假旅游和康体旅游的代名词。”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里,有很多关键性的节点:1992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中包括北海银滩、三亚亚龙湾;2003年,我国编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是为促进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而制定的第一个宏观指导性文件;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始建设。2012年,国家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其中包括海洋旅游。2013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据相关数字显示,我国滨海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由2016年的42.1%提升至2019年的50.6%。
山东拥有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山东半岛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深入渤海、黄海间,海洋文旅资源丰富。
在山东海洋旅游的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是,“2005年,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帮助山东编制了《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这是山东也是全国第一个海滨旅游规划。”陈国忠介绍。记者注意到,根据规划,山东将把海滨地区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高质量的度假目的地,规划建议将“山东海滨——真正属于你的海滨”作为主体口号,以强化海滨地区的形象。
从那以后,山东海洋旅游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东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数量在全国占有主要位置;二是滨海旅游城市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相继出现大批城市休闲街区、城市度假地、城市度假区等产品,并成为当地的主打产品;第三个阶段是提出‘经略海洋’战略后,特别是山东精品旅游新旧动能转换以来,山东的海洋旅游进入了一个‘海陆联动、城海一体’的复合型目的地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海洋旅游产品已经从比较狭窄的滨海地带向内陆和海上拓展,尤其像岛屿旅游、游轮旅游、海上牧场等一系列新的海洋旅游产品出现,让山东从海滨旅游走向了海洋旅游时代。这一字之差所反映的是空间问题,也是产品问题,这标志着山东滨海旅游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陈国忠说。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各地也都在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多省已将海洋文化旅游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其中就包括山东。
养马岛
长岛
向海图强的“山东模式”
近年,山东在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动作频频,成绩显著,渐渐形成海洋旅游的“山东模式”。
重视以规划引领,强化滨海旅游顶层设计。将“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价值,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列为《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十大任务,提出“打造世界级中国仙境海岸”的长远目标,对《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进行修编。
通过创建精品,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山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山东推荐的包括崂山、荣成、蓬莱、青州等在内的8个县(市、区)连续两年全部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实施《山东省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海洋特色精品景区和度假区。全省5A级景区13家,其中8家位于沿海市。全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凤凰岛、蓬莱、海阳、山海天),位居全国第三位,且全部位于沿海城市。2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省共41个)位于沿海城市,滨海类旅游度假区成为山东度假区的中坚力量和显著特色。
以项目带动,不断丰富海洋文旅业态。实施项目库管理,推荐威海那香海文旅度假特色小镇等8个项目纳入省重大建设项目,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项目纳入2020年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智慧文旅项目纳入省发改委补短板强弱项扩内需项目。同时加大了支持力度,如贴息支持栖霞古镇、艾山温泉康养小镇、日照市太阳文化中心、嗡嗡乐园、白鹭湾巧克力工业旅游创意中心等。
迈向深蓝,深入挖掘渔业文化、滨海旅游资源,培育全方位产品体系。以烟台“耕海1号”为代表,将渔业养殖、休闲海钓、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台,打造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海上度假村”。以“一岛一主题”差异定位,丰富“海岛游”产品,培育打造长岛、养马岛、鸡鸣岛等海岛旅游集群。打造邮轮旅游新业态,指导威海发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开发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的航线,发展游艇旅游业态,推进精品民宿建设等。
强化宣传营销,擦亮“仙境海岸”旅游品牌。始终把滨海旅游宣传推广作为“好客山东”品牌体系打造的重中之重,利用媒体矩阵,多平台宣传展示海洋旅游资源。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营销力度。组织建立联合促销联盟,依托海外市场旅游营销渠道体系,选择优质合作渠道商,加强对重点客源国推广营销。
发展的同时,山东通过提升海洋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推动滨海非遗保护传承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沿海公共资源共享和文艺精品创作等工作,扎实推进海洋文化的振兴。
山东在“经略海洋”战略的引领下,在海洋赛道上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近海而不亲海
在“2020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大会”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曾提出,中国人恋山恋水不恋海,讲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得志时游山玩水,失意时退隐山林,发家时把山水湖林洞移植到庭院,但在海洋文化方面却乏善可陈。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涉海类旅游虽然涵盖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但在资源丰富的前提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山东,海洋旅游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支撑尚未产生最大赋能效应。
有业内专家表示,首要的原因是滨海旅游发展的载体空间受限。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作为滨海旅游基本要素的3S(即Sun阳光、Sand沙滩、Sea大海),由于历史及其他方面因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道路硬化挤占沙滩、滨海一线房地产过度开发等,造成了海岸线旅游功能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滨海景观,导致人与海滩严重割裂,近海而不亲海。
在陈国忠看来,山东海洋旅游最普遍的问题还包括,海洋旅游的产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海上旅游和滨海的高端旅游,像滨海的康体研学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海上旅游设施的建设,发育比较弱,保障能力不完整。”
“山东海滨游比起海南、马尔代夫,致命的问题还在于季节性太突出,可游玩时间短,一年可以分为一个旺季,一个淡季,两个平季,旺季就是6、7、8月,淡季就是12月到次年2月,春秋就是平季。另外,山东现在还没有建成一个非常完整的海洋旅游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包含了海岛、海洋、滨海城市等一体化的建设,像福建的厦门、福州,浙江的普陀和宁波这样的一体化的海洋旅游目的地。”
“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遗憾。”陈国忠表示。
海洋旅游,未来可期
显而易见的是,在“内循环”及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当1.5亿多人次规模的出境游受限,山东的海洋旅游迎来了新机遇。
今年山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海洋旅游也提出更为细致的规划,拓展海洋旅游功能,规划建设海洋主题公园、国家海洋科技馆,发展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业态,完善海洋牧场旅游服务设施。支持青岛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进烟台、威海、日照开展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
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未来山东将进一步加大海洋旅游的发展力度,强力落实山东建设海洋强省的计划,通过提升标准、拓展链条、支持重点项目等方式,深化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高水平海洋旅游新标杆。
具体内容包括,支持鼓励海洋牧场参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提档升级。尤其是在不突破海洋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海洋牧场配套体系建设。
支持引导各地拓展海洋牧场产业链条,丰富海洋旅游业态,积极稳妥发展集生产、观光、垂钓、采摘、餐饮、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游钓型海洋牧场,打造我省“海洋牧场休闲度假”精品旅游品牌。
积极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将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海洋牧场类旅游项目纳入我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开展项目财政贷款贴息或股权投资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海洋牧场类旅游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陈国忠表示,未来山东海洋旅游发展,应以经略海洋为目的,深入挖掘山东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展示风景优美的滨海景观,充分利用海洋的优势,把产品做大做强。
“要高举‘仙境海岸’这一品牌,因为用‘仙境’来形容山东的海洋旅游最恰当不过,中国很多海洋神话都在山东起源,八仙在这里过海,秦皇汉武在这里出海寻仙。在这个品牌引领下,同时把海岛旅游、海滨旅游、海洋旅游、沿海城市旅游等品牌树立起来。还要发展多元化业态。现在海洋旅游的业态单薄,注定了消费能力比较差,远程吸引能力弱,要按照现代游客的需要,打造休闲度假、康体以及沉浸式体验产品,把海洋资源的优势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山东海岸是旅游带还是一条文化带,滨海一线的道教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开埠文化、葡萄酒文化,以及温泉、美食、非遗等资源十分丰富,要充分利用淡季和平季,将文化旅游进一步地融合发展。
“把旺季做优,平季做火,淡季做好。”陈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