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金立红 发自德州武城
近日,德州武城县马言庄村,因为“1元份子钱坚持三十年”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59岁的马言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希民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1元份子钱”的习俗从1986年左右传下来,村民们一直自觉地遵循至今,已成为一种习惯。
包括“1元份子钱”在内的婚丧嫁娶简办习俗已成为马言庄村村民之间的一项约定
礼轻情重
红砖绿瓦、干净整洁的街道,是马言庄村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村委会的大院方方正正,入门就能看到宣传栏,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第六条是“勤俭节约、移风易俗,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马言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希民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考虑到当时村民生活条件较差,收入低,马言庄村“两委”便定下一个规矩:不管谁家办红白事,份子钱只随1元。
“1元份子钱从我父亲当村支书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了,村民们一直坚守着这个习俗。”2003年以前,杨希民的父亲杨巨章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2003年至2020年,杨希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直到2020年1月,前任村党支部书记退休,杨希民接过了接力棒,继续在村中为大家服务,也一直奉行着勤俭节约的村规民约。
由于不是节假日,冬天又比较冷,村中年轻人多在外地务工,最近的一次婚礼便是前年——村民李腾飞的婚礼。
李腾飞与妻子结婚时,在村中收的份子钱加起来不超过二百元,村民每人随了一块钱的份子钱后不留下吃饭。在这个村子里,婚宴即是家宴,只有亲朋好友留下来聚餐,花费极低。婚后,夫妻二人在德州城区买了房子,老房子由李腾飞的父亲李家峰看管。
如今,在李腾飞的家中,还摆放着结婚时所购买的带着喜气的物件,比如红色的水杯、水盆,红色的床上用品,最为显眼的是二人的婚纱照,国潮风格的婚纱照几乎占据了墙壁大部分位置。院子里,玉米整齐地被码在粮仓里,地面很干净,李家峰常来打扫,他说,“孩子们不管娶的是哪里的媳妇,总要带回来给长辈们看一看。1块钱份子钱虽然不多,但是代表的是大家的情意和祝福。”
婚宴不得超十桌
村民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马言庄村,娶媳妇的步骤相比其他村也简单一些——新郎带着车队将新娘接到家中,在院落里举行仪式后,便招呼亲戚朋友在家中吃饭。厨师是从镇上请来的,近两年来物价上涨,每桌大概三百元左右,杨希民说,“村里定的规矩是红事不能超过十桌,三百块钱一桌已经是最高的标准了,二百块钱一桌也能吃得很好。”据了解,有些村民也会到镇上的饭店请客,一桌大概三百元到四百元,这样能省去在家收拾屋子的麻烦。
尽管份子钱很少,结婚时举办宴席会花费一些钱,给人感觉“像是吃亏了”,但村民都表示理解,一家小超市的老板笑着说,“谁家办喜事都得花点钱,今年你家花钱,明年他家花钱,没有啥吃亏不吃亏的。”
从马言庄村向东走到村外,是34岁的赵树木与妻子的养殖场,他们养着九千多只鸭子,近两年又买了二十多头牛和二十多头小尾寒羊,一年有七万元左右的收入。在老一辈的村民眼中,这是一份不小的收入。赵树木和妻子十分勤快,羊圈和牛棚打扫得很干净,除此之外,两人还种着十几亩地,今年虽赶上大雨,但赵树木在村中“朋友多,十几个人过来帮忙,两三天就收完了。”
赵树木说,自己与妻子结婚时也自觉遵循了村中“1元份子钱”的习俗,村民随过礼后观看完拜堂仪式,便各自回到家中,只留下一些亲朋好友在家中聚餐。两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我们当时一切从简,每桌花费三四百块钱,毕竟婚后的日子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更注重“人场”
说起马言庄村的历史,村中77岁的老会计说,他的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历史悠久。
杨希民说,近几年,很多年轻人外出打拼,在县城购买了房子后将父母也接了过去,留在村子里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人。
近日,这个古老的村子因为“1元份子钱坚持三十多年”的话题被外人所知,诸多人在赞赏马言庄村移风易俗做得好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一块钱能干啥?”“是不是太夸张了?”杨希民不太上网,听到他人讲述这件事在网上的争议时,他笑着说,“我们不是刻板地要求必须随1元份子钱,有的会随两块钱,但是不会超过五块。”
多年来,村民们已形成一种习惯。“这个村民结婚时其他人随礼1元钱,那其他人结婚的时候肯定不能随太多了,会给人压力。”有村民说,“份子钱都是一来一回,最终还是回到自己手里,大家更注重的是人场。”
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言庄村的村民十分朴实和传统,多年来始终坚持村中的习俗,“他们不懂得网络世界也不会去跟别人解释,但我们不想这个古老的村子被人过度解读。在我们看来,坚持‘1元份子钱’不仅减少了村民的负担,也杜绝了攀比之风,他们的坚持值得肯定。”
白事一切从简
除了“1元份子钱”的约定,村里还制定了红白事办理标准,倡导集体婚礼,文明节俭。不讲排场,不大摆酒席,不盲目攀比,提倡简约订婚;不举办豪华奢靡婚礼,提倡新式婚礼;不收受高额礼金,提倡“礼轻情重”。
多位村民告诉记者,村中对于彩礼的要求也很低。杨希民的两个儿子分别在2008年、2009年结婚,彩礼每人大概花费了两万元,其中还包括了宴席的费用。
而当村中有人去世时,则倡导丧事简办,杨希民从办公室的储物柜里拿出了购买的黑色袖章,四百多个黑色袖章都是村“两委”特地购买的,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循环使用的,谁家有事谁就来借,用完再还回来。”
记者注意到,马言庄村的村规民约还要求,坚持丧事简办,逝者一律火化,全部实行3天丧期,使用1.2米以下的小棺,不“破白”,一律戴黑袖章,取消吹鼓手,亲朋好友一律吃大锅菜,不设宴席,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杨希民说,“白事的规定大概从2017年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