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37年扎根田间,她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2023-03-04 18:57: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过去的37年里,杜立芝跑遍了高唐县700多个村,骑坏了2辆摩托车、3辆自行车,采写了70多本400多万字的农技日记。她是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地头上的高级农艺师,是高唐县农业农村局杜立芝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探地头、钻大棚,走到种植户身边,农技服务是她心里的“头等大事”。3月4日,59岁的杜立芝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她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眼下,做好传帮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本土青年人才,是她心中最牵挂的事之一。

一年的“三分之二”

3月4日下午,接到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的电话,得知自己被评为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后,杜立芝非常激动。她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到田间地头,去蔬菜大棚里,为老百姓解决生产难题,提供新技术,让老百姓多收入一点。”这一句话,她一做就是37年。

开春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高唐温室大棚种植户每天早上掀开大棚保暖用的被子,时间比以前早了一些。“天冷的时候,老百姓9点才掀被子。”近些日子,每天早上8点多,杜立芝早早收拾好,出发到9个村里的20多个大棚的地头上。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年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每天“一身土,一身泥,一身汗”,也是她早已习惯了的。

今年59岁的杜立芝对记者说,到老百姓身边去,“让老百姓科学种田,减少损失”,是她乐此不疲的。“比如说,今年小麦出现冻害,我们会告诉大家,如果还想继续种越冬小麦,以后越冬之前可以浇一遍越冬水,这样就冻得轻了,如果不这么做,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如何进一步扩大当地大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是杜立芝近两年最牵挂的事之一。在她看来,这是一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研究提高大豆产量,以及开展玉米、大豆带状混合种植,希望在保证玉米不减产或减产少的情况下,增加大豆的产量。”

“3个初心”

“以前也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坚持这么多年。我觉得,一定是对老百姓有感情。”回望过去在岗的37年,关于这些年的坚持,杜立芝向记者讲述了她的3个初心。首先,“就是希望像我父母一样的父老乡亲们,多收入一点,都过上好日子。”杜立芝说,她的父母都是农民,自己也生长在高唐的一个农村。对这片土地及百姓们的热爱,是最朴实和直接的。

第二个初心,谈到为什么坚持这份工作,杜立芝说,“我是学农业技术的,搞农业技术推广的,我要对得起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的良心。解决老百姓的生产难题,给他们提供农业新技术,我们就是做这个的。”

杜立芝继续说,“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何况,我又是一名党代表,更应该做到模范中的模范。处处为老百姓做事,给老百姓办实事,把老百姓的事当做天大的事,就是共产党员要做的。”

2018年,杜立芝成立了一个党代表工作室,组建起一支农业科技服务团队。近两年,他们扎根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无论寒暑。“我年龄大了,做好传帮带,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本土青年人才”,是杜立芝心中另一份重要的牵挂。她告诉记者,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她会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