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古国神游 | 小邾国:小国灿烂

2023-04-10 09:08:3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发自山东枣庄

21年后,回忆起那个夏天里的发现,李光雨和尹秀娇依然十分激动。2002年,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6座东周古墓引发世人关注。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造型精美且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等文物,史书上仅有寥寥几笔的小邾(zhū)国就此现世。1年后,当地文物工作者又在墓地附近发现城墙遗迹。这里被称作东江遗址、小邾国贵族墓地,是小邾国早期都城所在地。这里是倪姓、颜姓的发源地,曾有着能制作精美铜器的匠人,也有着不见于史书记载的神秘。

庄里水库之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见到曾建村于遗址上的东江村,已搬迁到北面地势更高的马山脚下,曾绕故城而过的古老河床与那座千年古国的遗址,已经一同沉入东江水库的碧水之下。记者由这里出发,前往东南约12公里处,一座坐落在田野间的土台,上面有一片核桃树和一座坍圮的旧庙。据载,这里正是小邾国后来的都城——梁王城遗址。

东江遗址是小邾国早期都城所在地

古国浮沉

2002年6月,晴空万里,日头滚烫。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东江村东南,一块开阔的土地上,当地考古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抢救性发掘几座东周时期的古墓。这项后来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让一个神秘的周代古国在两千多年后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这座遗址后来被命名为东江遗址,当地人称为小邾国遗址或小邾国贵族墓地。通过辨认青铜器上的铭文,人们惊奇地发现,此处便是史书中提到,但记载不详的小邾国故地。这里土壤肥沃,北靠马山,南部、东部群山相连,十字河曾自东北往西南流经此处后向西汇入薛河,是一处地理条件优越的“宝地”。

2023年3月27日,枣庄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尹秀娇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小邾国贵族墓地位于一座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土台之上,当地人称为城顶。这里原属于东江村所在地,后来为了发展耕种,20世纪70年代,村民陆续迁至北面不远处地势更高的山脚下建村。后来出于填河造地需要,土台南部的土被挖去,曾发现陶器、兽骨等文物。距离东江遗址发现14年后,位于滕州市、山亭区境内的庄里水库开始动工建设。不巧的是,遗址正位于库区。

郳庆鬲(枣庄市博物馆供图)

虽然提前得知,遗址绝大部分已沉入水下,3月27日,记者还是照常乘车前往遗址所在。山亭区地处枣庄市东北,辖区内多山地丘陵。途中,汽车驶过了许多山,也便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出租车司机师傅的侃侃而谈,记者赫然发现,小邾国的历史文化在当地已深入人心。等到车子自南向北驶经山亭东江大桥,映入眼帘的,是庄里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与远处群山相连的景色。大桥北端东邻,东江村的房屋便错落在一座青山脚下。

千年古国的遗址已沉入东江水库的碧水之下

沿村前的一条马路继续往东行不远,有一条弯曲延伸向南方的水泥路。根据手机导航步行数百米,穿过大片青翠的麦田和开着粉色与红色花朵的桃树林,记者于一处农田北端辗转见到了5块石碑。它们静静地并排立在田野,承载着这里的前尘往事。

一块文保碑碑文显示,2006年,东江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两块立于2013年的石碑,正面分别写着“小邾(郳ní)国故城遗址”与“小邾(郳)国故城遗址公园”。还有两块早年间所立的石碑,均半埋于黄土中,一块写着“小邾(郳)国贵族墓地遗址”,另一块写着“小邾国国君颜友墓地”。

文保碑南侧的农田新耕不久,浇过水的地面尚未干透。一条土路之隔的北侧,一位正在给桃树浇水的老农告诉记者,这块农田是后来垫填的,将来会种玉米。“原来的村子和遗址都淹在水里了,现在还能看到一点痕迹。”老农对记者说,他是东江村人,现在种有几分地的桃树,“大部分的桃花前些日子都败了”,还有一些因为品种不同正在开着。

根据他的指引,记者从石碑处南行数十米,站在水库边上,见到了近处水面上露出的几处建筑屋顶,以及一小片淹到树腰的树林。那里曾是老农度过他少年时代的土地,小邾国贵族墓地遗址也已深潜水下。“修水库占用的田地,政府都给了补贴。”极目远眺,远处青山与田野环抱着的庄里水库,倒映着山色与天光,大片的碧水淹没了古老的故城遗址,但那段神秘古国的遥远历史,而今已然翻涌着浮出了水面。

铜提链罐(枣庄市博物馆供图)

小邾国往事

战国时代中后期,“战国七雄”以外,小邾国与邾国,以及今天枣庄境内的滕国、薛国等,俱为“泗上十二诸侯”之一。它们构成了鲁南地区群雄逐鹿时代最后的绝唱。

追溯小邾国,不得不首先提到它的母国——邾国。当地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当地人又称邾国为邾娄国,小邾国即为小邾娄国。因“邾娄”二字连起来读音近似“邹”,到战国时期邾国又被称为邹国。据先秦史书《世本》记载,邾国国君为曹姓,“曹姓者,邾是也”,其为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至周代,周武王封邾挟(一称曹挟)于邾,可知邾挟为邾国的第一任国君。

小邾国,从邾国分封出来,后独立成国,是颜氏、倪氏的发源地。有学者指出,小邾之名,是为了区别其母国邾国而见于史书。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其代表作《颜家庙碑》中写,颜氏“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父),字颜。子友,别封郳(倪),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记者了解到,孔门“七十二贤人”中,颜氏有8人,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颜回正是小邾国第一代国君颜友的第18世孙。

史书记载,周宣王时期,邾挟的后人夷父颜(即邾武公)“有功于周”,他的儿子友(一称肥)被分封在郳地,成为邾国的附庸国。友与肥乃同一人,郳地即小邾国,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东汉宋衷注《世本》时写道,“邾颜别封小子肥于郳,为小邾子。”记者得知,关于郳地,在小邾国以前,那里在商代时原有一座郳国,后世史籍中提到小邾国时,有的仍沿用郳国称之。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兒”字即是指商代的郳国,“兒”通“郳”与“倪”。

作为诸侯争霸时期的一个小国,史书中尚未见有关于小邾国的详细记录。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9年,小邾国第4代国君郳犁来曾前往鲁国朝见鲁庄公。当时,小邾国仍为一个附庸国,尚未得到周王室的正式册封。

距离那次赴鲁朝见36年后,公元前653年,郳犁来再度前往鲁国朝见鲁僖公。史书中有关这次朝见的记录中,郳犁来被称作“小邾子”。有学者指出,彼时小邾国已被周王室册封为“子”爵,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按《春秋释例》记载,小邾国之所以获封“子”爵,得益于其作为附庸国支持齐桓公争霸,后来“齐桓公请王命,命之。”

自颜友始封立国,到后来为争霸北上的楚国所灭,小邾国共历14代(一说15代)国君。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小邾国虽国小势微,然能通过依附于鲁国、齐国等大国,得以存国500余年。

邾君庆壶(枣庄市博物馆供图)

揭开面纱

小邾国贵族墓地的发现,源于村民在此取土。“如果不是村子搬迁,(遗址)可能永远都在村子地下。”当年,这里的考古发现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今天,围绕该遗址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以及青铜器铭文等内容,相关学术研究论文时有发布。

枣庄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李光雨告诉记者,小邾国初封时期,疆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现在的枣庄市山亭区全部,东到苍山县西部,西至滕州市中部,北到平邑县、费县之南,南抵峄城区之北。

当年难捱的暑热与辛劳,多年后已成为李光雨与尹秀娇口中一笑而过的回忆。他们对记者说,当时整个博物馆的人几乎全扑在了考古发掘现场,没有轮班。发掘现场没有大树遮阴,头顶就是白花花的日头。因为天热,大伙儿只能趁着每天的“两头”多干会儿,平时吃饭就蹲坐在地上。

“2002年6月3日,我们接到时任山亭区西集镇文化站站长甘志友打来的电话,发现有墓葬被盗!被盗的墓葬边上还有青铜器残片……”放下电话后,李光雨等人立刻赶到现场。那是一处台形高地,“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在那里,他见到一件青铜器壶上的兽形装饰,“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墓很重要”。令人痛心的是,李光雨等考古人员赶到时,三座古墓已经遭到盗掘,两座几成空墓,另一座主要剩余一些陶器残片。

最初被盗的3座墓,后来被命名为4、5、6号墓。随后,考古人员在其旁边又勘探发现了3座古墓,将其分别命名为1、2、3号墓。其中,1、2号墓为“甲”字形大墓。据悉,这种起源于商代、流行于周代的墓葬形制,往往意味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尊崇。

尹秀娇与李光雨说,通过对随葬青铜器的识读,考古人员推测:1号墓墓主应为小邾国第二代国君,姓名不详;2号墓墓主应为小邾国第三代国君倪庆(邾君庆);3号墓墓主应为倪庆的妻子秦妊(rèn)。另外3座墓,以4号墓规模较大,并出土了130枚铜箭镞,“我们推测4号墓墓主应是小邾国第一代国君颜友(邾友父)”,另两座墓则因盗掘破坏严重而无法具体识别。

铜罍(léi)(枣庄市博物馆供图)

故都“梁王城”

根据李光雨与尹秀娇的讲述,记者得知,在距离东江遗址东南约12公里车程处,尚有一座梁王城遗址。据考证,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在此地新建国都,这里正是小邾国中后期的都城所在。

3月28日,记者来到梁王城遗址。远远望去,遗址南面一路之隔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东面靠近东集河北村,西面与北面均为田野。遗址为一座高两三米的台形高地,近年来,附近村民在此垦荒种地,如今上面有大片核桃林。树林之间,东北部坐落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庙。记者查询得知,有资料描述该庙为梁王庙。

沿着遗址东侧的田间小径往北走,记者见到了两块枣庄市人民政府立于2013年的文保碑,上面分别写着,“枣庄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倪国故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城遗址”。据一块石碑后的文字可知,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又称倪(郳)犁来城,俗称‘梁王城’”,城址地表“散见龙山文化时期至东周时期大量的石器、陶片等。”

土台的东面,一条高出周围田地约半米的土路,自东向西由低到高形成一段缓坡通向土台顶部。沿这条土路走上台顶,又见有两块山亭区政府早些年所立的文保碑,分别写着“郳国故城遗址”与“邾国故城遗址”。碑后刻文显示,当地《县志》中有关于这座土台的内容,“土台高数尺,方广数亩”,另有唐代碑文也曾记载,“此处为郳犁城。”行至土台中部,又见有一块卧于地面上的石碑,上书“梁王城遗址”,该石碑为1980年9月15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所立。

小邾遗珍

“小邾国虽然面积不大,但对比目前所发现的其他同级别的古国,小邾国出土的有铭文的青铜器是数量较多的”,尹秀娇对记者说。2002年,考古人员在东江遗址出土文物233件,现绝大部分收藏于枣庄市博物馆。其中,203件为青铜器,包括鼎、鬲(lì)、瓶、壶、簋(guǐ)、盘、罍(léi)、匜(yí)等。

带铭文的铜器有24件,“内容涉及国族、官名、人名、姓氏等。”近年来,这些铜器与铭文一直是学术界相关领域重点关注的文物。由于新馆正在建设中,东江遗址所出文物尽藏于库房,在枣庄市博物馆采访当天,记者未见到相关实物,但通过展陈文物高清画册,仍得以一睹小邾遗珍风采。

东江遗址1号墓出土了4件邾友父鬲。鬲,是一种圆口、三足中空的炊煮器,早在新时期时代已有陶鬲。这4件邾友父鬲的得名,源自其各自口沿表面逆时针所铸的铭文:“邾友父媵(yìng)其子胙(zuò)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铭文中的“邾友父”,即小邾国第一代国君颜友。媵,古代指随嫁。这句铭文反映的是,颜友给他嫁到胙国(位于今河南省延津县)的女儿胙曹制作了这些鬲,“其眉寿,永宝用”则是当时的吉祥祝福语。

1号墓被学术界认为是小邾国第二代国君之墓,那么,这些曾作为媵器的铜器,为何出现在小邾国贵族墓地?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与胙国的灭亡有关。后来,这些铜器为胙曹的兄弟,即小邾国第二代国君所有,并在其死后随葬墓中。这四件铜鬲造型基本一致,口径16厘米,高约11厘米,腹部有对称的卷体夔(kuí)纹,足部上方外侧有凸起的2牙,造型精致庄重。

2号墓出土了4件兒(郳)庆鬲、2件邾君庆壶。考古人员认为,这里地郳庆与邾君庆为同一人,即小邾国第三代国君倪(郳)庆。其中,铜鬲口沿顺时针铸有11字铭文,“兒(郳)庆作秦妊羞鬲,其永宝用”,铜壶的颈部内壁铸有4行16字铭文,“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由此可知,这些鬲与壶等,是倪庆为他的妻子秦妊特意打造的。3号墓还出土了2件兒(郳)庆鬲、1件兒(郳)庆鼎等,根据铭文可知,均为倪庆为秦妊所作。

2、3号墓出土的兒(郳)庆鬲,较之1号墓出土的邾友父鬲,外形上稍有不同,如三足更为修长,且足部上方外侧的凸起装饰由2牙增为3牙。两件邾君庆壶外形基本一致,圆口、有盖,颈部至腹部呈“S”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装饰的衔环双耳,器表对称饰有夔纹、窃曲纹、莲瓣纹、波浪纹等,工艺细腻,雍容典雅。

“沉睡千年渐迷离,一朝惊梦天下知。”以2002年夏天东江村的发现为新起点,“聚光灯”随即打在了沉寂已久的小邾国身上。李光雨说,2004年10月,“小邾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枣庄市山亭区召开。2018年10月12日,《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大幕。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16年4月开展的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后,山东博物馆“山东古国”系列展的第二个。

滥国“余音”

史书记载,公元前807年,邾国国君夷父颜曾帮助鲁国伯御发动叛乱,伯御弑杀鲁懿公篡位为君。11年后,周宣王挥师伐鲁,杀掉了伯御,立鲁懿公的弟弟鲁孝公为国君,同时还杀掉夷父颜。此后,夷父颜的弟弟叔术成为邾国国君。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后,叔术让位给夷父颜的儿子夏父(颜友的兄弟),自己则前往邾国的滥地就国。彼时,小邾国早已封国多年,与邾国、滥国并立。这便是历史上的“邾分三国”。

如今,薛河北畔,枣庄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有一座昌虑故城遗址。该遗址位于东江遗址西南12公里车程处,东距梁王城遗址约11公里,3座遗址在地图上构成一个三角形。2009年5月,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办事处徐楼新村,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突现2座古墓。记者在枣庄市博物馆得知,当时,枣庄市文物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文物259件,主要为铜器和陶器。

考古人员研究认为,徐楼发现的两座墓葬年代均为东周时期,以宋公固鼎、滥公鼎等为代表的铜器铭文,说明这些器物与滥国、宋国的密切联系。另有一件镈(bó)钟的残片上的“滥夫人永”4字铭文,则反映了滥国与宋国联姻的历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