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古国神游 | 世守舜德的古遂国

2023-05-08 09:55: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实习生 龚佳玲 发自泰安东平

遂城遗址

泰安市东平县东部的接山镇,东接肥城市,南邻汶上县。接山镇西北方向,有一大村名为遂城村,又分为上遂城东、上遂城西、下遂城、北遂城4个行政村。据说,村子的地名源自一个周代古国——遂国。据记载,遂国的建立者是大舜的后裔。遂国,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却能以世代继承践行先祖大舜的德政而闻名于史书。此外,更有不畏强国欺凌的血性。

上遂城村南面,故城遗址存留至今。4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跟随当地文物工作者的脚步,赶赴遂城村探访。辽阔的田野间,麦苗青青,一座体积庞大的方形土台“拔地而立”。这里被认为是古遂国王城所在。上遂城村南头,近来新修了一段河道,旁边的石碑称其为遂城护城河。在东平县博物馆,藏有一件鼎鼎有名的遂公盨(xǔ)(复制品)。这件身世成谜的青铜器,被更多人认定是古遂国遗物。

小国的抗争

东平县接山镇,上遂城村往南数百米,一座硕大的方形土台坐落在田野之间,当地人称“南城台子”。登上土台,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见到,土台整体呈两层阶梯状,顶部比较平整,高出周围地面两三米,上面种植了小麦,还建了一座供水的水塔。这里是群山环抱间一片开阔的平地。站在土台之上极目四望,远处青山连绵,肥沃的土地上,小麦长势良好。适逢大风天,麦浪便在这片土地上更显澎湃。

东平县文旅局文物科科长吴振东告诉记者,这座土台所在的区域,便大致是古遂国内城遗址。现存遂城遗址属山间台形地,东西450米,南北35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6米。表层为黄土,地表暴露物见有灰、褐、红色的陶罐和鬲口沿、豆盘等陶片,以及装饰绳纹的灰黑色陶砖等。东平县博物馆副馆长杨浩对记者说,早年间,遂城遗址尚有城墙遗存,城墙被推倒时是向里倒的,“土没有被百姓取走,由此形成了高台地。”

遂国,一作隧,妫(guī)姓国。妫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相传,遂国为虞舜后裔封地,商汤灭夏朝后,封舜的后人在遂地。《史记》记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由此可知,舜帝以德政治国,遂国作为舜的后裔,继承了先祖舜的德政,并世代践行。商周更迭,遂国犹存。周武王分封遂国,国有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四姓。后因国小势弱,遂国成了鲁国的附庸国。

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比较罕见地记下了一个小国的灭亡过程。《左传》记载,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春天,为了平息宋国内乱,登上王位不久的齐桓公与宋国、陈国、蔡国、邾国等国国君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部)会盟。北杏会盟,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齐桓公称霸之路的帷幕。据记载,遂国原本也在这次会盟的受邀之列,但遂国国君并未参加这次会盟。

“遂人不至”,让一代雄主心生芥蒂。这使得齐桓公想借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小国,来展示强齐的威严。北杏会盟结束不久,同年夏天,齐国聚集大军攻灭了遂国。正如人们所见到的,立国近千年的遂国,成了齐国在称霸过程中的“牺牲品”之一。而在灭掉国土周围的谭、遂等小国后,齐国、鲁国这两个“老对头”会盟言和,齐国还组织诸侯国联军打服“背叛”自己的宋国,并积极牵头组织会盟……很快,齐桓公便成了当时公认的霸主。

遂国的故事没有完全结束。《左传》中提到,面对强大的齐国,遂人没有甘愿就此顺从,后来他们进行过一场悲壮的起义。据记载,遂国被灭后,齐国在遂地驻军。公元前677年,亡国4年后,又是一个夏天,遂地的四大氏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与须遂氏,带着美酒佳肴去招待齐国驻军,并趁对方喝醉后“杀之”。消息传到齐国,一场浩劫随之到来。后来,齐军再度兵临遂地,遂人氏族惨遭屠戮,遂国从此在史书中消失。

遂国的“记忆”

东平县地势东高西低,县东部的接山镇,有群山相连,大汶河自东北向西南绕境流淌。关于接山的地名,当地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相传,古代有皇帝前往泰山封禅,途经东平,官员们在此处一座山丘上接驾,当地由此得名接驾山,后来简称为接山。接山地名的这一传说,被写进了东平地方志。

位于接山镇西北部的遂城村是一个大村,分为上遂城东、上遂城西、下遂城、北遂城4个行政村,各村地界彼此相接。当地口口相传,遂城的村名直接源自遂国。记者注意到,周代分封的几个国都在今东平县境内的古国中,包括遂城村的遂国,与其西南方的宿国(今东平县宿城村)、东南方的鄣国(今东平县鄣城村),古国之名延续至今。

记者在上遂城村见到,村子南面新修了一段东西向的河道,两岸置有新护栏,新栽了绿化树。河道中间位置有一座小桥,桥的东北侧立有一块文物保护碑。石碑立于2018年10月,正面上书“遂城遗址”四个大字。2016年1月20日,该遗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的西北侧有一座凉亭,凉亭东侧还有一座尚未完工的石碑,一位中年泥瓦匠人正给红砖垒砌的石碑基座抹上水泥。根据这块崭新的石碑,可知村前这条新修的河道名为遂城护城河,石碑上写着护城河改造建设贡献者,以及凉亭捐助者的姓名。关于遂城护城河以及遂城遗址,现场的村民没有过多言语,而是引记者看起了身后的一座寨门。

一片翠竹的掩映中,一座石头垒成的倒“U”形拱门建于河道北邻,正对着桥面。拱门顶部中央置有一石块,自右向左刻着三个大字,“南遂寨”。村民说,他们称为南寨门。记者被告知,这是一座颇具历史的石门,但说不清何年何月所筑。匠人将打磨好的石块巧妙组合,依次垒叠筑成。拱门左右为方形石块垒成的石墙。走近细看,可知拱门与石墙在建造时,均未使用水泥等粘合剂。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子原有四座寨门,“现在就剩下这一个了”,早年间村子四周围有石墙。记者看到,拱门的相应石块上,分别按顺序标注了数字,以便在重修时迅速找到对应位置。拱门斜后侧的两块大石头,分别开凿了两个圆形孔洞,是当时放置门杠的地方。

“重器”遂公盨

在东平县博物馆,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见到了出自遂城遗址的灰陶罐等陶器,普遍器型不大,且均为素面。在博物馆一楼展厅的显眼位置,展柜中放置着一件大名鼎鼎的遂国遗物的复制品——遂公盨(xǔ)。

吴振东向记者讲述了这件遂国遗物的来历。盨,是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由圈足簋发展而来。遂公盨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据说,该器乃是遂国某一任国君命人铸造的一件青铜器,于2002年春天在文物市场上被发现,现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由于遂公盨并非考古勘探发现,出土地不详,具体真伪尚存争议。记者翻阅资料,发现目前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其为真品。

记者在馆内见到,眼前这件虽是遂公盨的复制品,但仍可一窥原物风貌。遂公盨整体造型为椭圆形,左右装饰一兽形器耳,口沿下方饰有一圈鸟纹,器腹饰有两条瓦纹,风格庄重典雅,美中不足的是缺失盨盖。除了器型自身的艺术性,遂公盨的宝贵之处还在于其底部镌刻的10行共98字的铭文,该盨的命名便源自铭文中提到的“遂公”之名。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备受瞩目的是,遂公盨铭文中记录了大禹治水的事迹,提到了夏朝的存在,以及用大篇幅讲述了“德”。根据一旁的铭文解读,记者了解到,铭文记述了“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铭文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德”的重视,遂公希望和大禹一样,施德于民,“为政以德”这正与史书中记载的作为虞舜后裔,以德治国的遂国内容相合。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