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莱州市金海种业科教示范园的“烟农1212”小麦高产攻关田收获场景
“亩产达到880.89公斤”,这是6月17日下午,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组对烟台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一处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收测产后得到的数据,同时,这也是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收测产的山东小麦最高单产纪录,标志着山东小麦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突破。
该高产攻关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212”,由烟台市农科院选育,具有“一高五抗一广”的优秀品质,是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此前,“烟农1212”连续7年16次由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在多省份多点实打亩产超过800公斤,两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烟台市农科院小麦试验田及晒麦场
6月21日下午,好消息又传来,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组测算,“烟农1212”在山西翼城某示范田的亩产达825.99公斤,收获今年山西省小麦最高单产。
日前,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到烟台市农科院、金海种业等单位进行了走访,了解小麦亩产880.89公斤创纪录背后的故事。
烟台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志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纪录
火车上的育种人
6月20日下午,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打通小麦育种专家姜鸿明电话的时候,他正在赶赴山西的火车上。
其时,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组准备到山西临汾翼城县的一处“烟农1212”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测产。作为“烟农1212”的主要育种人,烟台市农科院二级研究员姜鸿明被邀请参加。
就在姜鸿明赶赴山西的前几天,6月17日下午,在烟台莱州市金海种业科教示范园的小麦高产攻关田,农业农村部派出小麦测产专家组进行实打测产。经专家组测定,该地块实际平均单产为880.89公斤/亩,这是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打测产的山东省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公开资料显示,姜鸿明,1961年生,博士,二级研究员,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40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从事小麦研究,获得小麦品种权10项。
“育种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需要长年累月。培育一个新品种出来,一般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在电话中,姜鸿明和记者聊起小麦育种和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
对于“烟农1212”的培育,迄今,姜鸿明已经投入了近20年时间。“总结起来,‘烟农1212’具有‘一高五抗一广’的特点。”姜鸿明介绍说,“烟农1212”具有高产、抗寒、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抗衰老、广适等突出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极优的小麦新品种,“出粉率又高,面粉又白,广大农民很喜欢”。
据姜鸿明介绍,“烟农1212”作为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19年通过河北省南部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和河北省北部审定,成为双国审品种。
并且,“烟农1212”多次创造小麦高产的国家、省级纪录。其中,连续7年16次由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在多省份多点实打亩产超过800公斤,两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刷新全国冬小麦旱地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三次刷新山西省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实现了小麦高产育种技术的新突破。
“作为一款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麦品种,在社会上能够大面积推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定的贡献,说明我们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谈起“烟农1212”,姜鸿明的声音里透着自信与自豪。
“这次‘烟农1212’在山西的测产也不会低。”在火车上,姜鸿明很有信心。
果不其然,6月21日下午,好消息传来,经专家组测算,“烟农1212”在翼城示范田的亩产达825.99公斤,收获今年山西省小麦最高单产。
种子
既增产,又节约
在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的一楼大厅里,摆放着不少花盆。花盆的作物却与别处不一样,是一束束金色的麦子。花盆上都标注着小麦品种名称,比如“金海1611”“金海525”“齐民15号”等,而“烟农1212”赫然摆在正中间的C位。
金海种业总经理赵忠良是个爽快人,在问明记者来意后,先递给记者三张A4纸。一张是“烟农1212”特征特性,一张上写着“烟农1212”高产攻关田的栽培方案,还有一张是在“烟农1212”测产时,他的一份几百字的发言稿。
“除了种子是独有的,哪有太多神秘的东西?”赵忠良解释说,高产攻关田使用的栽培技术是在中国农业大学和烟台市农科院的全程技术指导下,借鉴了行业内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当然,也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技术比较全面,或者有能力多次使用。”
良种还需良法配。据赵忠良介绍,栽培方案里有7种技术,包括精选优质良种与药剂拌种技术、保墒保苗技术、精量条播技术、水肥定量灌溉技术、高效无人机飞防技术、一喷三防技术、保穗增效技术等。
“比如说,包衣拌种,防菌防虫,也含有微量元素,促进小麦扎根,提高存活率。可以说包衣以后的小麦种子粒粒精品。”赵忠良解释说,他们在播种前按照每亩500公斤的量施了有机肥,让土壤更加肥沃,在小麦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定量定期灌溉并随水施用液体肥,同时用无人机增施叶面肥,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确保小麦高产稳产。
早在2013年,金海种业就与烟台市农科院合作,对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进行参试申报,在2016和2019年两年分别以828.5公斤/亩和840.7公斤/亩的单产成绩两次创造全国高产纪录。2019年,“烟农1212”首次在山东省审定推广,金海种业成为该品种的山东省唯一永久性经营者。
“产量确实高,可以达到880公斤,比其他一些老品种增产100公斤以上很正常。”赵忠良表示,种植“烟农1212”,不仅提高了亩产量,同时也降低了播种量。
“一般的小麦种,一亩地需要播种35斤以上。在旱地,每亩地的播种量可能会达到每亩五六十斤。我们可以做到一亩地播种25斤到30斤。节省出来的这5斤,也是粮食。”据赵忠良介绍,根据他们的测算,自2018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到今年,“烟农1212”在全省累计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每亩平均增产200斤,累计增产达到30亿斤。同时,因每亩降低5斤播种量,节约了7500万斤种子。
攻关
探索实现路径
为什么要进行高产攻关?姜鸿明博士说,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挖掘新品种的高产潜力,二是以点带面,起到引领作用。
“农作物新品种建立高产攻关田,能够充分挖掘这个品种的潜力。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探索高产路径,以点带面,有利于新品种以及培育技术两方面的推广。”姜鸿明说。
对此,赵忠良也给出了不约而同的答案。“我们就是进行一个前期的积累,探探路,通过数据、技术等方面支撑,进行下一步的推广。”他举例说,这次“烟农1212”高产攻关我们用了7种技术,那么一般农户用到其中的三四个技术,产量也会增加不少。
为使“烟农1212”在全国麦区推广开来,2019年12月,由烟台市农科院联合发起合肥丰乐种业、山东金海种业、河北粟神种业和山西瑞德丰种业四家种业强企成立了“烟农1212”小麦新品种推广联合体。
联合体的成立,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支撑、市场维权、渠道管控和全产业链培育等方面共同发力,开创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产销融合”品种推广新模式。目前,“烟农1212”的种植区域涵盖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陕西等七个省份。
据赵忠良介绍,金海种业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始创于1992年,在创始人邓茂金和女儿邓秀峰两代人的努力下,历经三十年,金海种业发展成为集玉米、小麦、脱毒甘薯等农作物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同时承担玉米和甘薯两种作物国家重大科研联合攻关。
在与赵忠良的交谈中,记者得知,他是个90后,老家安徽,毕业于一所农业大学,因为偶然的机会来到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与企业共同成长。“没来之前就听说过金海5号”,赵忠良说,金海5号是业界皆知的玉米品种,曾创造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
赵忠良介绍说,金海种业的小麦、玉米、甘薯三大育种板块,都有不俗表现。他举例说,金海种业培育的首个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金海1908”打破了传统育种方向,202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金海种业第一个自主产权小麦新品种“金海525”通过山东省旱肥地小麦审定,并在2021年6月17日,以748.32公斤/亩一水未浇的前提下创造了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此外,金海种业斥资3000万元建设了山东首个企业投资的脱毒甘薯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江北最大最专业的甘薯繁育基地,探索甘薯脱毒生产研发技术。
赵忠良将记者带到金海种业科教示范园内的农田里。莱州这座海滨小城的天气格外晴朗凉爽。连绵至远方的朵朵白云,像是无数白色的“绵羊”躺在蔚蓝的“草原”上。而在这片天空下,小麦已经收割入库,土地已经平整完待种,另一片园区里的玉米已经一米多高。远处,农场的工人们正在劳作,一辆崭新的拖拉机停在农场的路上,拖拉机的后斗上还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要高产,就种烟农1212”。
育种
田间地头的漫长等待
记者见到烟台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林志时,他正在院里的晒麦场上。万里无云,阳光暴晒。他身穿长袖上衣、长裤。一顶草帽下是他黑黑的脸庞。鼻梁上架着的一副眼镜透出斯文的气息。李林志今年42岁,做育种工作至今已近16年了。
记者看到,晒麦场上是收获的麦粒,有用一个个带孔透气的大袋子装着的,也有用一个个小袋子装的。不管是大袋子还是小袋子,都带着代表产品品种的粉红色标牌,无一例外。晒卖场的另一侧是宽阔的金黄色的实验麦田,有些已经收割,还有一些依然站立着。
“这些大袋子的一袋一个品种。”见记者有些困惑,李林志当即说,“走,我带你去地里看看,你就明白了。”
走进麦田,记者立即感受到了不同,在外边看是金黄色的一大片麦田,走进去才发现,麦田被分割成一个个五米长、一米多宽的“小区”,每个‘小区’的地头上都标注着小麦的品种名称。“每个‘小区’,都代表了一个小麦品种。每个‘小区’产的小麦都要单独计算产量。每年这里大约种2000多个品种。”李林志笑着对记者解释。
他还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让记者观察每个“小区”的小麦。“确实,每个‘小区’的小麦都不一样,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黑、有的白,有的穗大、有的穗小,有的麦穗弯着、有的麦穗是直直的……”记者跟着他的指导回答着。
“怎么和你解释呢?根据你要的目标,你先要找两个亲本(注:亲本,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叫母本),你看看哪一个是优质的,哪一个是抗病的,哪一个是抗旱的等等,然后进行小麦授粉杂交,杂交以后,它就会出现后代的性状分离,育种家就是负责在分离群里选出符合目标的。”对于记者这个外行人,李林志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记者做着解释。“一开始,可能每一株小麦、每一行小麦都不一样,我们育种家一年要选几万个麦穗。”
“一般来说,育种的初代、2代、3代、4代,分离比较重,也就是说可能长得都不一样,那么到了第5代,就长得比较整齐了,我就收获了,种成那边你看过的‘小区’。”在一大片几乎每一行都长得不一样的麦田前,李林志向记者打着比方,“‘小区’的种植,就用同样的管理,同样的播种方式,同样的播量,进行品种对照,看看哪一种表现更加优秀。”
一个优秀小麦品种的选育过程是漫长的,一般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李林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选中一个亲本组合到选一个稳定的系,大约需要6年时间,自己鉴定需要1到2年,这就8年过去了。然后,再申报参加省和国家的试验,这又需要4-5年时间。通过省里和国家的审定,如果表现优秀,会给予证书,下一步就可以生产推广了。”
“哗”,李林志的手在一簇麦穗上拂过,“这一片是我负责的,用的材料都是六七年前的了。”
缩影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据李林志介绍,烟台市农科院,前身为烟台市农科所,1958年成立。该院的小麦育种具有光辉的历史,60多年来,三代育种人培育出28个优秀的小麦新品种。
根据公开资料,1972年,该院选育的良种“蚰包麦”首次突破亩产千斤,成为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千斤的小麦品种,开创了我国小麦高产育种的先河。
1982年,“烟农15”育成,这是我国最早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也是利用时间最长的高产优质小麦良种,累计推广1亿多亩,获国家首届农业博览会优质小麦银奖。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选育抗旱品种、挖掘旱地增产潜力,成为提高粮食总产的关键突破技术之一。烟台市农科院育成两个抗旱高产品种“鲁麦13”和“鲁麦14”。“鲁麦13”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至今仍是丘陵缺水地区的主栽品种。“鲁麦14”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黄淮冬麦区栽培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高产、广适、优质的小麦新品种“烟农19”育成,连续十几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导品种之一。2007年,“烟农19”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烟农999”以亩产817公斤的成绩一举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烟农999”是该院利用常规育种与太空诱变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
“近几年,育种速度越来越快,今年我院有1个品种通过国审,5个通过省审,预计明年有8个有望审定,实现爆发式增长。”据李林志介绍。
这是山东农产品新品种培育的缩影。
仅就小麦而言,山东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6000万亩,是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近年来小麦单产、总产稳步提升,2022年小麦总产量528.24亿斤。今年,山东小麦再获丰收。截至6月21日,全省6012万亩小麦收获圆满收官,实现应收尽收,夏粮再获丰收。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山东历年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良品培育,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今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开展主要粮油、蔬菜、畜禽、水产、耐盐碱植物等新品种培育,促进重要农产品品种迭代升级。
据山东省政府网站,自1982年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以来,我省累计审定认定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2377个,其中培育了“济麦”“登海”等多个系列优良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