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爱的传递 他为同一患者成功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

2023-07-08 09:42: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半年多前,我们就是‘亲人’了,给‘亲人’捐献没有什么可犹豫的。”7月5日上午,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济南的志愿者王岳中成功捐献了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用于救治一名半年前他曾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过的血液病患者,为生命再次“续航”。他也成为该市首位成功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首捐,血脉相连;再助,义无反顾!王岳中多次强调,自己是在家人、单位、医院、红十字会及志愿者们的支持帮助下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捐献,正是这群人,不断进行着爱的传递。

迟来的感谢信

“其实,全家人第一次听说您能救助我父亲时,我们就激动万分,您不光挽救了一条生命,您还挽救了一个家庭!”7月5日,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王岳中收到了一封“装裱”精美的感谢信,还有一份小礼物。信中,患者女儿表示自己的父亲本想亲自写信,但因身体虚弱暂时无法提笔,只能由女儿代笔。

原来,去年11月首次接受造干移植后受捐者身体恢复情况并不理想,近期又出现反复,身体虚弱至极,只有再次移植造血干细胞才有继续治疗的希望,而王岳中成为唯一能帮助这名患者的人。“感谢您伸出援助之手,我了解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十分煎熬,真心感谢您,不惧身体不适,依然选择再次帮助我父亲!未曾谋面的好心人,真心祈祷您身体健康,得偿所愿,也希望我父亲在您的帮助下战胜病魔……”字里行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王岳中的手机相册里,还留存着受捐者第一次写给他的感谢信照片。“这封信是捐献后两个月才辗转收到的,那时受捐者还能提笔写信。”王岳中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他也是通过那封感谢信了解到受捐者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血液病患者,“对方告诉我,他患有脊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危,2022年病情恶化,只能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而我恰好与他相合。”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而他也把捐献救人当做了自己的责任。

第一次捐献,王岳中没有丝毫犹豫,“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放弃捐献,他的家人会在悲痛之中度过余生。我也是一位父亲,当一个生命如此真切地需要你的帮助,那份责任让人变得异常坚强。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救!”

再捐的动力

“我会将这次捐献之旅作为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珍藏。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半年多前的那次捐献,王岳中曾这样说。王岳中告诉记者,他的一次捐献能够救人一命,家人也表示全力支持。“其实从第一次捐献时起,我早已决定为这个承诺负责到底。”

据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一直实行“双盲原则”,捐献者和患者无法见面。在首次捐献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岳中还时常记挂着受捐者,曾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其接受移植后的情况。然而,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来电,却是患者病情复发,需要再采集一次造血干细胞。

“无论对方是谁,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只要他有需要,我一直都在。”在电话回复后,王岳中心里五味杂陈,他既对患者的状况感到难过,又庆幸自己还能再一次捐献,为其带去生的希望。

捐献一次造血干细胞,不会对捐献者的健康造成明显损伤,但二次捐献是什么结果,王岳中也不知道。“第一次已经捐了,如果这次不捐就前功尽弃了,本来是救人家命的,我怕往后心里会留下遗憾。”二次捐献,王岳中的家人还是有些担忧,但看到王岳中的态度便不再坚持,“你自己决定了那就捐吧,我们支持你。”家人及孩子的支持让王岳中很受触动,“孩子长大了,能为他人着想,我也应该给孩子树立个榜样。”

特殊的陪捐者

“其实我就是提供了造血干细胞,其他没做什么。”王岳中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所有参与这次捐献的人员的感恩之情。

正式采集当天,山东省红十字会、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跑前跑后协调捐献,济南市红十字会、历城区红十字会及采集医院、王岳中所在单位领导都来到现场,送上鲜花和证书,为王岳中加油鼓劲。

采集现场,还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济南市第1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蔡杨,就在5天前,他刚刚进行了造干采集,完成了一次生命“礼物”的传递。自大学开始坚持献血和血小板12年,总次数74次,献血量已达29600毫升,他的公益经历同样让人敬佩。这一次,他是作为济南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来陪同捐献。“正好刚捐完没几天想来看看,就报名了。”蔡杨还带来了妻子和不满四岁的女儿,“让她们也参与一下,感受正能量。”蔡杨坦言,换一种身份参与到捐献服务工作中,心情也很激动,那种付出的快乐无法言说。

据了解,每次捐献,济南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队都会征集志愿者进行陪同捐献,从体检、打动员剂到最后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都有红十字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中有很多已经成功捐献,还有的是入库志愿者,等待着自己也能配型成功献出一份爱心。

正是这些支持和陪伴,让王岳中内心暖暖的,“感觉一直被爱包围着,觉得一切都值得。”

更多希望的曙光

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源于王岳中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深入了解。

近年来,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50%以上。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重症血液病的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非常不易,陌生人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即使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也是万分之一。

据了解,在此之前,济南也有两次捐献的情况,但捐出的都是淋巴细胞,这次王岳中的捐献,是济南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干细胞第二次捐献,而且救助的是同一名患者。“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不同,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让造干移植后的患者生存质量更好,治愈度更高,造血干细胞更注重血液再生能力的提升,对患者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医师王金鑫告诉记者,两者还有一个不同是捐献造干需要经历打动员剂这一过程,捐献淋巴细胞则相对简单,捐献者身体可能面临的不适相对更小。

“第一次捐献就希望能成功并帮助对方康复,既然这次病情需要再次捐献,患者中间肯定经历了很多痛苦,我就希望对方这次能康复如初,不再经受这种病痛的折磨。”

因为这份“被需要”,王岳中更能体会爱心传递的力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有老人还有两个孩子,我能第二次去做这件事,说明对身体确实没有影响。”王岳中说,捐献后会时常跟身边人聊起来,无形中做了科普,已经有朋友向他咨询加入骨髓库的事宜。“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捐献过程和意义,希望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越来越多,能救助更多血液病患者,给他们一丝生命的曙光。”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