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绿动齐鲁碳路未来|威海:广阔蓝海中孕育澎湃绿色动能

2023-07-19 09:24: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海童

 

俯瞰威海,蓝色环抱、绿色簇拥。

  海洋牧场里搭建的生态养殖系统,让人类从海洋资源的攫取者变为了给予者;昔日的渣石矿坑摇身一变,成为了今天山清水秀的5A级景区;“核、风、光、储”全部集齐,新能源产业加速蝶变......

  发展中的威海,没有固守着天然的“蓝”“绿”资源过日子,而是主动顺应资源和市场变化,因地制宜走绿色、创新、开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优势与产业价值齐头并进,在广阔“蓝海”中,孕育澎湃绿色动能。

  “蓝色粮仓”带来“绿色收入”

  海洋牧场突破135万亩

  夏日的荣成市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正迎来海带收获季。站在海滨瞭望台远眺,万亩海域波光点点,一艘艘养殖船往来穿行,将新鲜肥厚的海带送到岸边。

  在大海中“放牧”,如何让宝贵的“蓝色粮仓”生生不息?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威海积极探索海洋渔业新模式,努力达到保护生态、涵养资源、发展经济的“三合一”效果。

3

 

4

 

  海洋牧场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为海洋营造了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上层养殖藻类,中层养殖贝类,底层是人工鱼礁。藻类、浮游类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贝类又以藻类为食,排泄的沉积物又成了在海底生存的海参、沙蚕的“美食”。海洋牧场中的海带、牡蛎等海洋生物吸碳固碳,不仅能够助力“碳中和”“碳达峰”,还能用于申请银行“海洋碳汇贷”,帮助渔民增加“绿色收入”。

  科学用好眼前这片海域,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不仅形成了可持续的养殖模式,还就势做起了“生态+旅游”的文章,推动海洋牧场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临近下午2时,一艘客船由远及近,停靠在码头。游客们拎着从海上平台采摘的扇贝、鲍鱼,兴致勃勃地前往旁边的海鲜加工区现场烹饪。2018年以来,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不断完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推出海洋牧场展示厅、体验馆参观体验、游艇观光、海上大型娱乐平台、休闲垂钓、海上特色餐饮、民俗体验度假游等项目,构建起了“游、玩、学、食、购”的休闲渔业发展框架,旺季游客接待量一天达到2000人以上。

  不只是爱伦湾。着眼于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目前,威海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33个,海洋牧场突破135万亩,建设了21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了全国唯一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和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市。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看不见、摸不着的“蓝碳”“绿碳”,正在威海变成“真金白银”。

  把“绿色”还给山川

  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

  威海不仅在蓝色海洋中探索出“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更通过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等举措,持续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

  盛夏的威海市,与刘公岛隔海相望的华夏城景区里,山峦郁郁葱葱,往来游人如织。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这里曾是满目疮痍的采石场。

  沿着栈道一路攀登,从高处俯瞰,原本的采石立面,现在是景色秀丽的九曲街;原本的渣土矿坑,现在建起了仿古建筑、民俗馆。多年来,华夏集团持续投入,将寸草不生的渣石矿坑恢复了生态,变成了生态良好、风光旖旎的5A级旅游景区。

全貌
华夏城全貌
华夏城一角
华夏城一角

  华夏城景区是华夏文旅集团历经18年修复龙山的44处矿坑,将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修山期间,华夏文旅集团共搬运土方6456万立方米,修复矿坑44个,建造水库35座,修建隧道6条,栽种各类树木1189万棵,龙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7%。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华夏文旅集团结合矿坑地势打造不同业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文旅产业。

  开业以来,华夏城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带动周边新增酒店客房4000余间、餐饮等店铺约2000家,近5年拉动周边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8%。2021年,华夏生态文明馆开馆运营,全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寓教于乐,利用华夏城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现山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成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网红打卡地”。

  让家乡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威海市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2021年启动实施17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续建12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122公顷,还完成4.5万亩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任务。通过实施双岛湾海岸带整治修复、东部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乳山浪暖口至和尚洞海岸带保护修复等5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有效恢复了海洋生态功能。

  在精致城市建设中,威海始终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严厉的责任考核,珍惜和保护好“湛蓝、翠绿”的生态底色。威海也因此成为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威海华夏城、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海新区、乳山市滨海新区、文登区界石镇入选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集齐核风光储“三新”能源

  传统产业绿色向高端

  眼下,立足优势资源禀赋,威海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风能、光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快速建设。

  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的背后,是威海践行“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

  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荣成。依托天然地域优势,这里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现在,更是依托其地质及地域优势,同时拥有我国两个核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项目——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代表着三代核电的世界先进水平。

  依托“国和一号”重大专项平台,威海着力打造集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核风光等综合智慧能源于一体的“国和一号+”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增加发电量600万度,节约标煤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成为国家电投推进综合智慧能源落地的重要举措。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10月16日并网发电,2022年5月,山东省内首个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零碳景观工程——“国和一号+”光伏连廊也正式发电。

f413158ee4cf45f96678f2c9a5be5e5

 

国和一号

 

  产业强不强,关键看项目。作为全省唯一集齐“核风光储”新能源的地级市,威海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安全有序发展核能、风能、光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文登抽水蓄能电站等工程快速建设,一批新能源项目在威海聚集发展,逐步膨胀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威海规划建设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届时市域全社会用电量可100%由清洁电力供应。

  产业集群“隆起”背后,是威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新高地的步伐日趋紧实。今年,威海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第八大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着力在清洁能源产业项目上谋篇布局,在资源要素上保驾护航,加快打造荣成核能、乳山海上风电装备、文登多元储能三大产业基地,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威海力量。

  如果说,新能源为威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那么“绿色制造”,则在不断提升威海经济的“含绿量”。威海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蓝碳经济领域先人一步,出台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全国第一个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坚持“绿色兴农”,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58个,“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2.8%。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