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远 张淑婷
7月28日上午,“爱阅之城创变未来”2023年实体书店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作为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爱阅之城创变未来”为主题,搭建实体书店产业合作、对话交流平台,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点亮城市文化之光。
搭建平台共话发展新机遇
以阅读空间打造城市地标,以悦享之名让书香满溢。实体书店以书籍为核心打造综合性文化空间,集合书香气质与文化内涵,浸润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不断开辟书香社会建设的新路径。聚焦实体书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爱阅之城创变未来”2023年实体书店发展论坛搭建书店业协同发展、对话交流平台,汇聚合力共话行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和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实体书店不断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书店更好地肩负使命任务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案。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董伊薇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实体书店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和动力同在。不断地激发活力、提升效能、做强实绩,实体书店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近年来,聚焦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山东省多措并举,实体书店行业发展亮点不断。连续多年开展山东省最美书店选树工作,引发一波波“打卡”热潮,极大激发了全民阅读兴趣,成为书香山东建设的重要阵地。
论坛现场,山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伟在致辞中介绍,实体书店在山东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与根基,也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出版物发行单位13000余家,500余家新华书店门店全部完成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图书售书场所升级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文化场所。连续多年开展山东省最美书店选树工作,至今已评选出140余家。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想方设法让读者走进来、坐得住、离不开。如今,各类代表性实体书店在主营业务外积极推动“书店+”探索,不仅成为书香山东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成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
擦亮品牌塑造城市新地标
作为以书籍为核心打造的阅读美学空间,实体书店与城市历史脉络及文化性格相印证,提升着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3月,2023年度山东省最美书店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经各市推荐、网上评选、专家评审,共评选出20家年度山东省最美书店。
以本次实体书店发展论坛为契机,现场举行2023年度山东省最美书店授牌仪式,并隆重发布2023年度山东省最美书店地图,凝聚实体书店之美,邀大众在打卡的过程中共享书香之旅。
值得期待的是,“最美书店”已经成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引导和推动我省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提升实体书店品牌度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擦亮品牌的同时塑造了一批活跃于城市中的人文新地标。
汇聚合力开启发展新篇章
新时期新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实体书店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遭受着电商、电子阅读等数字技术的冲击。面对困境,有的书店被湮没在时代浪潮中,有的书店则锐意改革,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成为最美书店、网红打卡地、城市旅游目的地。针对书店未来发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教授作题为《实体书店的价值、场景与运营》的主旨演讲,破题实体书店未来发展。
走在新征程上,实体书店以人文精神为引领,以书卷为媒,共塑城市书香气质。本次论坛为实体书店搭建行业交流共享平台,设立行业对话与分享环节。新华书店、内山书店、小众书坊等书店人以“走在新征程的实体书店”为题,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及实际经验,分享书店转型之路。随后,茑屋书店、方所书店、慢书房负责人畅谈实体书店“创意+新生”,共话实体书店如何求新求变。
作为活跃于城市中的人文地标,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实体书店不仅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所需,亦在交流互鉴中谋求自身发展路径。据悉,本次论坛力在搭建行业交流对话平台,以多方合作交流为契机,开启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实体书店的创意与新生
实体书店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以书店为美共塑城市书香气质,为实体书店搭建行业交流共享平台,助推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在论坛上,由知名作家、书评人绿茶(方绪晓)主持,山东书城、方所书店、茑屋书店、慢书房、内山书店、小众书坊的6位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分享了行业经验和创意新生的畅想。
方所书店青岛总经理孙玥:
利用网络平台引流年轻客群
书店所在的城市决定了自己的客群属性。在青岛,我们主要以家庭客群和年轻客群为主,年轻客群占比非常大,针对这部分群体,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活动,有脱口秀、音乐赏听会、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共读会等等,都是偏年轻客群现在喜欢的内容。在图书中,我们增加了动漫、漫画等选品,主要针对青少年客户群,市场反映很好。
在运营中,我们也尝试建立了网络社群,进行了详细分类,收到了良好效果。小红书这个平台,非常好用,小红书的用户与我们的客群匹配度比较高。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发现,年轻人可能更多地会浏览这样的一个平台,从中去获取更多他想要的信息,不管是旅游类型、生活类型或者是文化类型,在这上面可能互动性、参与性以及引流性也很好。
青岛信慧茑屋事业部部长孙德君:
让顾客体现自身价值
融入青岛,突出青岛特色,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的方向。我们的一家店坐落于青岛的一处地标性建筑三楼,客人可以在我们的临海区域享受自然的阳光,看到青岛美丽的海湾,然后读一本书,喝一杯咖啡,然后享受这个书店带来的特殊感受。
在文创商品的选择方面,三成以上的商品都是进口的,突出青岛的国际化特色定位。另外像在国内商品方面,我们着重发掘国内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品牌。比如说我们有一款品牌叫喵女鞋,传统的手工木作,深受读者喜欢。
和互联网融合一直是我们在努力和探讨的方式。我们有一个观点,一个好的企划实际上是让顾客更多体现自身价值。比如,我们现在拍摄的视频,除了介绍我们的图书,同时我们更多的给客人传达一种生活方式的提案,在我们这里不光能买到书,还能体味生活。
内山书店中国区总经理赵奇:
做属地文化的风向标
书店运营最重要的是什么?通过天津、深圳两家分店的比较,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精准地了解书店属地的文化特点。2022年,我们曾举办过107场线下活动,每场活动我们都在想怎么去贴近当地读者的需求。
我们的一家分店,开在天津一家商场的四楼,去年底,我们把每天的到店人群、购买数据和服务数据与整个商场的业户作了分享,分享完之后,商场以我们书店的这个数据做基础,重新做了客群定位,并重新装修,整个商场的四楼生意就火爆起来。
再一个是做属地文化的风向标。前几天,我服务天津一家出版社做了场活动,活动是天津曲协孙福海老师长篇单口相声集《乾隆拜蓟州》的签售。天津是曲艺之乡,所以这本书有非常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所以场面非常火爆,当天就签售了2500本。
在天津,我们每周末举办两场活动,打造了一个文化周末旅游项目,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为参加书店活动的读者,推荐当地老百姓普遍认可的酒店、茶馆、相声会馆等,赢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山东书城经理杨莹:
带给泉城市民更多的文化感受
山东书城是省、市两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投资建设,济南市新华书店负责运营,是一家以图书为主及咖啡、书吧、简餐还有文化沙龙以及各种营销活动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文化综合体。
去年,在全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最美书店评选中,山东书城也有幸成为全国最美书店之一。
山东书城一直坚守着文化宣传的责任担当。承办了多届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办的齐鲁书香节、山东书展等大型文化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自己的品牌文化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够带领全民参与到阅读中来,多读好书。
一家书店代表一个城市的气质,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我们做图书,在选品和陈列上下足了功夫。在山东书城,我们会在图书的旁边摆放一些类似图书的推荐语,或者是一些直接扣人心弦、直击心灵的一些小问题,让读者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书店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平时也会邀请一些名家、作家到书店里面进行新书发布、分享创作历程等公益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像围绕着青少年主题的与济南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阅读名师公益讲堂。
通过我们的图书的选品陈列,以及我们的公益活动的开展,做全城市民的文化阅读的传播者,同时也能够做他们的一个文化引路人。
北京小众书坊创办人彭明榜:
书店是文化的发射台
2017年,我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辞职出来创业,当时开的第一家书店叫小众书坊,它位于北京南锣鼓巷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主题是诗歌。2019年12月,我又在北京地坛附近开了第二家书店,名叫“雍和书亭”,它是一个以签名本为主题的书店。今年,我又在北京西三旗开了一家名叫“读家”的书店,这个书店主要以“社区”或者“家庭“为主题。
在我眼里,这几家主题书店和城市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聚”,它能将一个城市里兴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这时书店不仅是书店,还是你的会客厅。书店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或者文化风景。在经营过程中,我们会举办很多活动,以雍和书亭为例,我们每周都会邀请一些名家到书店签名,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两三拨作家,现场非常热闹,有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希望雍和书亭的招牌一直亮着,成为一道风景线。
我们一直在设想,作为一个社区书店,它是以服务一定半径的人为主的,那么我们就想压根儿不从图书销售上挣钱,完全会员制。只要是会员,店里边的图书都是五折销售,把电商跟我们实体书店之间的价格鸿沟彻底填平,真正从服务上来使这家书店存活下去。这也是一种应对之策。
当然,实体书店应该拥抱互联网,比如做一些短视频或者开直播。但这个度需要掌握,我们的直播内容并不是纯粹带货,而是以读书分享会或者座谈会为主题,书店就是一个文化的发射台。
慢书房主理人鹿茸:
选书是书店的核心
我要告诉大家三件事情。一是,我们的店是一家很小的,只有113平方米、开了11年的书店,我们立志做百年老店,还有八十几年。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一年可以做150场沙龙。第三件事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拥抱互联网,但从来不被互联网绑架。
在我眼里,大书店活得鲜明,小书店活得从容,是一座城市应该有的温柔与美好。我就觉得济南是,我们苏州也是。开店11年,我想说两条小的规则,第一条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跨界服务,首先书的品质一定要好,选书是书店的核心。
第二条是一定要注重读者和书店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一家小的书店,我们认为广阔的人群抓取起来有点难度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客户的深度服务?假设一家小书店有1000个人在你的书店买了又买,今天你推一本新书出来,只有10%的人买了。一家小书店在一周之内一本书卖100本,也挺好。所以我要说,永远要关注书和人之间的关系。
特别想说一个论断,就是无论做大店还是做小店,一开始就想成为网红的书店都很危险。背离书为核心的任何一件事都很危险。因为,如果一家书店的书品不够好,一定不是一家好书店。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作主旨演讲
当下,实体书店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遭受着电商电子阅读等数字技术的冲击。面对困境,有的书店被淹没在时代浪潮当中,有的书店则通过积极转型成为最美书店,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针对书店未来的发展,在这次论坛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作了主旨演讲,从独立书店的价值定位、独立书店的体验场景、独立书店的创意运营三个方面为独立书店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以下是向勇演讲的部分摘录。
向勇表示,现在的书店,已经不是一个以书的销售为唯一价值和目的的场景。一个书店的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最有温度的文化空间,它可以在城市里面,也可以在乡村。比如我们刚授牌的山东的一些最美书店。
这些书店的存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温暖的印记,所以我们要重新去考量书店的场景价值。正如王笛(注: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知名学者)所说,“书店是现代生活最有温度的文化标志,是都市空间最为舒适的文化环境,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精神家园。”
我尝试给实体书店定义的话,实体书店是一种独立书店,正作为一个微型文化综合体(Cultural Complex)通过特色的文化定位和环境打造,以书籍展售、主题展览、演讲座谈、读书沙龙等多元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商业实践中勇敢探索互联网时代“书店+”的生存模式。
实体书店就是一种独立书店,我们强调的是它文化的独立,每一个书店它首先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独特的一个文化主题,并以此打造空间、营造环境。这种文化的主题恰恰让这个空间构成了“一个文化的综合体”。书店的规模有大有小,可以是一栋楼,也可以是在街区转角的小店,但都是这种“文化综合体”的一员。
书店的功能当然它有书店的销售,但这里的销售其实是一种仪式性的销售,是具有一种随机性的,是一种品尝式的、深度体验式的,具有一种高仪式感的,让我们去触摸纸质书的这种体验感知。
在这个新公共空间里,经营者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参与,比如消费者、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等等。
独立书店作为文化综合体的文化集聚,保证了书店的文化资本是从本土的文化资源中生长出来的,而不是靠招商引资从外部生硬引进而来的。独立书店一定要参与到所在社区的营造工作当中去,通过空间场景去把书店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