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叶福森
王成成工作之余,还要担任村里的解说员
沂水县西墙峪村凭借乡村旅游成功出圈(受访者供图)
央视总台财经频道《对话》特别节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播出后引发全网热议。本次节目走进山东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在沂水县西墙峪村会聚了71位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共话乡村振兴。其中,作为节目录制地西墙峪村的党支部书记、90后“兵支书”王成成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向广大观众分享了西墙峪村的发展经验。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西墙峪村,与王成成共话乡村“红色+旅游”新发展。
新上任的“兵支书”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节目中,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说道:“要把西墙峪村最美的面貌展现出来,走红绿融合发展之路,在红色资源挖掘的基础上,把绿色生态利用好,真正让这一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但其实,在这之前,西墙峪村只是隐于广袤的沂蒙山脉的一个“穷僻村”。它位于沂水县院东头镇镇驻地西南10公里,距离县城35公里,全村共有229户,622人。因为三面环山、耕地较少、远离城镇、人迹罕至、方便隐蔽,1939年至1942年期间,八路军山东纵队曾长期在此驻扎,因此也诞生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红色历史故事,被誉为“山纵好后勤”“山纵的村庄”,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村”。
2017年12月,24岁的王成成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作为当地人,她一直非常关注家乡的发展情况,也一直想找机会可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做一番事业。2019年8月,沂水县委组织部面向退役军人公开选拔农村党组织书记考试,王成成报名参加。顺利通过考试后,她成为西墙峪村一名年轻的党支部书记。
“至今我仍然记得,去镇上报到的前一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不停地在想,西墙峪这个村到底怎么样?村情到底好不好?作为一名‘外来户’,村里的乡亲能不能接受我、支持我?我去了之后应该先从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我能为西墙峪的老百姓干些什么?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我能不能处理好?”王成成说道。
一波三折的发展路
“来到西墙峪村第一天,老书记对我说,‘咱们西墙峪可是全镇最落后的村庄,就一个字:穷。工作不好干啊,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啊。’”在王成成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老书记这句“肺腑之言”时,第三天,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境。狂风暴雨下,新上任的王成成就和村“两委”成员们冒雨转移群众,检查房屋,查看河道水位……
“各位来宾,这是我们村红色记忆馆最后一面展示墙,墙上就是王成成的故事。她来到西墙峪村后经历的第一次大考便是台风‘利奇马’。之后,她又经历了3年疫情,可以说一波三折……”在西墙峪红色记忆馆现代篇一栏中,王成成的照片赫然在列,讲解员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和其他参观者讲述着王成成来到西墙峪村经历的多番“波折”。但也正因为这些经历,让王成成迅速成长起来。
西墙峪村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种庄稼基本“靠天吃饭”,群众增收困难,村集体收入也是少的可怜。面对这些问题,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王成成陷入了迷茫,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作为军人,军人的职责和使命告诉王成成不容退缩,从村民们收集到的22条村情民意,就像22条军规,鞭策着王成成。“既然无从下手,那就先从最基本的下手。”王成成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彼时的西墙峪村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泥泞的道路一直以来都是西墙峪村发展的制约。在王成成和村“两委”以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墙峪村村内修筑沥青道路3万多平方米,修筑生产路5000余米,村民们进出村更加方便。
路修好了,下一步则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让村民们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下生产、生活。在王成成担任书记的这几年里,村里的路灯安起来了,村民们夜晚出行不再是一片黑暗;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使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街道、墙体也进行美化,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自然也要顾及。为摆脱村民思想保守,村庄发展缺朝气、少干劲的现状,王成成先后组织团员青年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年轻人思想,挖掘年轻人的潜力。“我想西墙峪村作为一个为革命牺牲奉献的红色村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无数感人的故事。作为西墙峪村的党支部书记,我有责任把西墙峪的故事宣传出去,把村庄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墙峪,认识西墙峪。”王成成说道。
乡村旅游火起来
采访当日,王成成一边回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提问,一边不时观察着手机。随着暑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旅行团要来西墙峪村参观、游玩,王成成工作之余,还要担任村里的解说员。
或许连王成成自己都没想到,她当初的一个小想法,会为乡村带来如此变化。彼时,西墙峪邻村桃棵子村正立足“沂蒙红嫂祖秀莲故乡”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游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有了好的经验,西墙峪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一致认为,可以深入挖掘本村的红色资源,积极发展以红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我当时想在村里建一个党史馆。当时报到县里后,领导们经过反复商讨后告诉我,建就建一个大的,不要弄小了。”王成成说道。之后,在经过相关专家论证和策划后,临沂市和沂水县组织部门先后选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第一书记助力西墙峪村,各种政策和项目纷至沓来。西墙峪村也因时制宜,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优势,建成了抗战文化墙、文化广场、西墙峪红色记忆馆等项目,修复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战时通讯处、战时医疗所、藏兵洞、藏牛洞等红色遗址,对村内的闲置宅基地、老房子等进行流转,发展特色民宿产业。王成成介绍,西墙峪红色记忆馆自2022年9月20日建成开馆以来,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
除此之外,西墙峪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民宿旅游合作社,对村内闲置的老房子进行统一流转,结合“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将村内的民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23年,西墙峪村引进了山东沂山九溪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对村内的特色民宿和红色资源进行公司化运营,进一步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2022年,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在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后,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开办民宿或者农家乐,村里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90后的“兵支书”王成成尽管来村才4年,但是她早已把西墙峪村当作自己的家,她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现在我们村是3A景区,下一步我们要争创4A景区,借助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机会,吸引更多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繁荣发展我们西墙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