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历史散落在临朐山川之间 朱虚国:朱虚仕汉,功大策长

2023-09-04 09:44: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发自潍坊临朐

公元前186年,刘章西赴长安。当时,正值吕后临朝称制,所有人都不会预料到,这位14岁的少年会在6年后成为“诛诸吕”的关键人物之一。从入长安之时便获封朱虚侯,到铲除诸吕,被汉文帝封为城阳王,鼎鼎有名的朱虚侯与朱虚国存续了7年。史籍所载,临朐县“因城临朐山、朐水(弥河)而得名”,那里有刘章的“故国”。临朐东部的柳山镇,朱虚故城尚存。当地人说,“朱虚”之名源于上古时期尧的长子丹朱。周朝时,此地属纪国,后归齐国。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当地见闻,历史就散落在那片土地的山川之间。

 

纪山

记者在柳山顶所见古碑残块

朱虚故城遗址

庙山村内的两株流苏树

朱虚故城采集的残豆盘等标本(临朐县博物馆供图)

“朱虚至忠”

“嬴氏秽德,金精摧伤。秦鹿克获,汉风飞扬。赤龙登天,白日升光。阴虹贼虐,诸吕扰攘。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后震惶。爰锄产禄,大运乃昌。功冠帝室,于今不亡。”

这篇古文,名为《朱虚侯赞》。据记载,是李白写的。文中的“朱虚”,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朱虚侯刘章。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周勃厚重,朱虚至忠。”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写,“朱虚仕汉,功大策长。”“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提到:“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这些文字,都在称颂刘章匡扶汉室的壮举。

刘章是齐悼惠王刘肥次子。刘肥为刘邦庶长子,虽然未能继承皇位,但刘邦没有亏待他这个儿子。《史记》记载,公元前201年,刘邦封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司马迁写,当时凡是会说“齐言”的人“皆予齐王”。齐国是当时分封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

公元前186年,14岁的刘章从家乡前往长安。那年,他被征调入宫,担任“宿卫”,即宫廷警卫。当时适逢吕后称制,吕后封刘章为朱虚侯,还把自己侄子吕禄的女儿嫁给了他。《史记》记载,“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刘章并没有被吕后给予的恩惠蒙蔽,常因刘姓宗室不受重用而感到愤恨。

在司马迁笔下,刘章年少而有英雄气概。某天,吕后办了一场酒宴,刘章在一旁侍奉。吕后现场命刘章为“酒吏”。据悉,酒吏为“古代宴饮时主持酒政的人”。刘章向吕后毛遂自荐,“臣,将种也”,希望按照军法来监督酒席上的行为。吕后答应了。酒过三巡,刘章在席间表演了一段歌舞助兴。结束后,他对吕后说,“请为太后言耕田歌。”见刘章坚持,吕后同意了。

刘章提到的“耕田歌”,大意如此:农田里,人们深耕密种,留苗要稀疏,“非其种者”,就要锄去。吕后听了刘章的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吕氏家族中有一个人喝醉了,离开酒席“躲酒”。刘章追了上去,“拔剑斩之”。刘章回来面见吕后说,“有人擅自逃离酒席,我按照军规把他杀了。”吕后和在场之人大惊。因为此前答应了刘章以军法监督酒席,所以吕后没有治刘章的罪,酒宴不欢而散。司马迁写,自那以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上将军吕禄与相国吕产权倾朝野,“欲为乱”。刘章知道了二人的谋划,暗地派人前往齐国通知哥哥齐王刘襄,起兵西进,“以诛诸吕”,同时趁机立齐王为帝。后来的故事,就是李白、骆宾王所歌颂的那样。“吕禄、吕产欲作乱关中,朱虚侯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朱虚侯首先斩吕产,于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

“千秋万岁”

按《史记》记载,“诸吕”既灭,作为刘邦长孙,齐王刘襄继位的呼声一度很高,但群臣又十分忌惮齐王母家,怕出现第二个吕氏家族。商议过后,群臣让朱虚侯刘章去告诉他的哥哥齐王刘襄,吕氏之乱已平,可以收兵东还,并迎立刘邦第4子、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刘襄罢兵回到封地,第二年就病死了。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封匡扶汉室有功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各二千户”。一年后,汉朝廷再次加封刘章与刘兴居,“以齐之城阳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以齐济北郡立东牟侯为济北王。”公元前177年,23岁的刘章去世,谥号“景”。那是他获封城阳王的第二年,距离他参与“诛诸吕”也不过三年。

刘章是朱虚国唯一一任朱虚侯。他在获封城阳王后,朱虚国改为朱虚县,属琅琊郡。入东汉,朱虚县曾属北海国。《后汉书》记载,“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朱虚县抗击过黄巾军。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把持朝政,孔融因不与其“同流”,被董卓派到黄巾军起义最为猛烈的北海国担任国相。到了北海国,孔融“收合士民,起兵讲武”,被张饶打败后,“乃收散兵保朱虚县。”在朱虚县,孔融“更置城邑,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至北齐,朱虚县废。

如今,在临朐县柳山镇,尚有朱虚故城遗址。柳山镇地处临朐县东部,是一个农业大镇。汽车驶入小镇,一排排温室大棚不时在车窗外闪过。当地人说,城头村以临近朱虚故城得名。在城头村西北,一条柏油路西侧,记者见到三块石碑。东侧石碑记录了2009年道路硬化时捐资人名单。中间一块是“朱虚故城遗址(城头村)”文保碑,临朐县于1991年1月所立。西侧为“朱虚故城”文保碑,2014年3月所立。碑文显示,2013年10月10日,朱虚故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除了杂草间的两块文保碑以外,已没有相关地上遗存。

记者在朱虚故城得知,该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朱虚故城址的文化层堆积较厚,最厚处达四米多深,现大片耕土层已将浅文化层扰乱,以致地表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和建筑瓦片等遗物暴露,从城址南部断崖剖面所暴露的文化层堆积情况看,汉代文化层下尚有较厚的东周文化层,由此可以肯定该城址在东周时期即为小城镇或聚落遗址。”据考古勘探,“城址的西北角有七米多长一段地基,工筑城,层明显,下宽五米许,应为汉代的城墙遗址。”

临朐县博物馆副馆长扈红对记者说,朱虚故城出土的文物,只有采集的标本,以陶器为主。扈红介绍,“朱虚故城的标本采集,在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1991年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2009年全国文物普查、2017年考古调查勘探时进行过。另外,在日常文物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标本也会进行采集。”当地人告诉记者,早年间,村民陆续在朱虚故城遗址发现有陶器以及一些铜器,“刀枪剑戟,差不多都有。”

20世纪60到70年代,人们在朱虚故城址取土时,在俗称“大堂地”的位置,发现一处大型房屋建筑遗迹。在城址西边,曾发现一处两米多深、宽三米的护城壕遗迹,以及用石块铺成的十余米宽的路面遗迹。在城址区域,人们还陆续采集到带有“千秋万岁”铭文的圆瓦当,以及铜剑、铜头铁杆箭、雁首铜焦斗、铜带钩、瓦砚等。从造型、纹饰上看,这些器物被初步认为是东周至汉代遗物。

“丹朱之虚”

柳山镇辖区多为平原,又东、西、北三面环山,周边不乏名山大川,朱虚故城便位于两河道交汇处以北的三角地带。当地民间学者说,“朱虚国(县)包括两条河流的两侧及上下游区域,都城(治所)在朱虚故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琊巨海,千有余里,盖田氏之所造也。”此处,“汶水”即指汶河;“泰山”乃指“五镇之首”、古有“东泰山”“东小泰山”之称的沂山;“岱山”实指泰山;“长城”说的是齐长城。

“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泰山,即东小泰山也”,“其水北流,径朱虚县故城西。汉惠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言朱虚。”这里的“巨洋水”,即发源于沂山的弥河,流经临朐东部、青州、寿光汇入渤海。郦道元又写,“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丹)山北流。”

张敬学今年73岁,曾在柳山镇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有专家考证,史书中提到的丹山今称纪山。丹山为当地名山之一,因史书笔误又记为丸山、凡山等。《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东至于海,登丸(丹)山,及岱宗。”据说,尧曾以这里为中心,作为他的儿子丹朱的封地,故该山名为丹山,即“丹朱之虚”,即“朱虚”。《说文解字》中提到,“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可知“虚”本义乃指大土山。

据《世本》记载,“尧取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记者留意到,关于丹朱其人,史书所载颇为散乱。从目前所见内容来看,多渲染丹朱的“离经叛道”,如《尚书》中有“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等语。

《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司马迁写,尧去世后,舜因为不愿与丹朱起冲突,“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后来,“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

《世本》还提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发明了围棋,丹朱学有所成,但据上述丹朱其人,这显然没有让尧改变对这个长子的看法。按《太平御览》引《尚书》逸篇所言,舜登上帝位后,“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而在古本《竹书纪年》中,则记载“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丹朱的人生结局到底如何,已不可确切得知。这段故事,却让这片土地更显厚重。

“古纪侯地”

自柳山镇驻地东行约6公里,眼前一座大山显现,这便是柳山。当地民间学者说,柳山镇过去名为“柳山寨”,是朱虚国的“北寨”,“南寨位于现在的昌乐县。”至于柳山之“柳”,一说来自柳下跖。史籍记载,柳下跖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有文字说他是古代奴隶起义领袖,也有记载说他是一位大盗。《庄子·杂篇》中,将其记为“盗跖”,并提到“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是他的哥哥。《荀子·不苟》中写,民众谈到盗跖,称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据公开资料,1964年春,毛泽东作《贺新郎·读史》,词中一句为“盗跖庄屩流誉后”。学者汪建新诠释说:“跖是春秋时鲁国人,奴隶起义的领袖,被古代统治阶级诬蔑为‘盗’,后来袭称盗跖。庄屩(juē)是战国楚怀王时的农民起义领袖。‘流誉后’是指其美名一直流传于后世。”

柳山海拔314米,远看山体陡峭,驱车入山,不见陡峭绝壁,大有别有洞天之意。从当地人口中方知,山顶呈盆地状,为一片开阔之地。山顶有座柳山顶村,行至村中,一处民居旁的断壁残垣间,记者见到几块古碑残块,且不少残块上有文字与花纹。石碑上的文字均为小楷题刻,因残破风化较严重,依稀可见为“柳山,古纪侯地,入汉,属朱虚”“今纪侯祠在……”“又谓跖聚党数千……称山名……”等字样。初步识读,可知这些文字提到了柳山的历史,提到了柳下跖,也貌似提到了山名的由来。据一残块的落款,显示有“岁次甲辰四月”字样。

在柳山顶村,记者偶遇一位年逾七旬的薛姓老妇,她在这个山村生活了几十年。她说这些石块“是庙上的”,具体是哪座庙,没有说清楚,只知“这座庙”毁于20世纪破“四旧”运动,碎石后被村民拉回家盖房子。据说,山上原有魁星楼等多处庙宇建筑,而今仅余残砖碎石。记者得知,柳山顶村原有十几户人家,近些年陆续有村民走出深山外出打工,现村中常住居民不足10户。

“柳山,古纪侯地”,寥寥几字背后,承载的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查询可知,临朐古称骈(pián)邑。《论语·宪问》中记载,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说的是齐桓公曾将大夫伯氏之骈邑三百户封赏给管仲一事。周朝时,骈邑属纪国。后来,齐国灭纪,骈邑归入齐国,成为“齐之朐邑”。如前所述,在柳山镇北部的丹山今称纪山,为辖区内最高峰,海拔469米。当地人口传,古代纪王曾来到这里,山名正是当地百姓纪念纪王的缘故。从柳山镇驻地一路北行,车子驶近纪山时,记者见到,其山形果如当地人所言,形似一只头朝西、尾朝东的卧虎。因此,当地人又称纪山为“卧虎山”。

在城头村西北约4公里车程处,庙山村西北角,记者见到两株树龄近700年的流苏树,树干高大挺拔、树冠茂密翠绿。庙山村党支部委员张敬源说,眼前的流苏树原为元朝末年庙山村名医张化禄生前所植盆栽。张化禄去世后,其家人将盆景栽至墓前,以表孝思,不觉已过数百年。“流苏树原有3棵,早年间被汉奸砍掉一棵。”近年来,围绕两株流苏树,柳山镇的“流苏文化节”已举办6届,已成为当地文化的一扇“窗口”。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