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山风海韵、魅力宜居、活力善治 美丽青岛探索和实践的“方法论”

2023-09-15 15:31:1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着国家的整体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的美好生活。2023年以来,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相继召开,分别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山东的进军号令。

2023年9月7日,青岛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青岛建设推进会召开,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青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青岛抢抓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着力打造山风海韵、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美丽青岛,不断开辟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新境界。

全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青岛市空气质量连续3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0年来PM2.5平均浓度累计改善60.6%,优良水体比例提升38.1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到99%;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10年累计减排主要污染物13.26万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钊贤在会议现场晒出的一组成绩单,是对青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跃升的最好说明。

近年来,青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都取得显著成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成绩面前摆差距,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青岛的实际情况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和基础并不稳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还需保持定力,负重前行、加压奋进。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建设美丽青岛的首要任务,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要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创新突破,就要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等标志性战役,三年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5%。”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黄岛区区长王清源表示,要统筹重点攻坚与系统治理,抓好白马河等重点工程,确保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标,建立土壤分级分类管理名录,推动无废岛屿、无废工厂创建。

在莱西市委书记周科看来,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域治理上见成效,大力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等生态专项治理行动,加大污水管网、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绿色低碳成为“硬核”关键词

在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通过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工业余热和燃气等多项高效清洁供能技术方案,这个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22.71万平方米的社区最终可实现每年8663吨二氧化碳减排。

放眼青岛,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是这座城市的“硬核”关键词。从发展的角度看,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推进美丽青岛建设,必须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关停燃煤小机组19.2万千瓦,靶向突破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青岛市能耗强度下降5.3%。”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卞成说,将继续实施新能源倍增计划,加强氢能储能、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组织开展重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青岛重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发展,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退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山东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目前青岛仍处于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期,在处理发展和减排关系中,需要创新突破,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打开发展新空间。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生态文明强县,西海岸新区发挥先行先试这一最大优势,统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建设绿色城市,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在全国率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就要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城市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区域。要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重点,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培育壮大绿色增长动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绿色转型不仅仅关系到生产方式,也包括了生活方式。要加快交通领域绿色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

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推进美丽青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青岛市科学划定并启用“三区三线”,锁定生态保护红线1705平方公里,实现一条“红线”管生态;推行“田长制”,2022年耕地总面积首次实现净增加;修复各类矿山210处,“三区两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率由17.9%提升至95%……近些年来,青岛一系列政策措施紧锣密鼓推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力争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推动美丽青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吕恒良表态,强化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促进内涵集约发展,实施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力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深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环胶州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推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为发展“划边框”,守住耕地红线、严守自然岸线保有率。实施荒山造林攻坚行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资源化再利用等。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建设美丽青岛任重道远,需要有力举措保驾护航,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打开全面推进美丽青岛建设新局面。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探索海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应用,实施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拓展实现“双碳”目标方式路径。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