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范仲淹与山东渊源颇深 “先忧后乐”传家久 济世襟怀照古今

2023-10-16 09:51: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以诗抒怀,以文寄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名人滋养着城市灵魂,推动着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900多年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阐明其为官的价值追求。

回溯范仲淹的一生,与山东渊源颇深。从青少年时期栖身长山苦读至暮年时期到任青州,其文风与人格深受齐鲁大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流传至今的“先忧后乐”思想,不仅成为其家族兴盛的人文基因,也以济世的襟怀光照古今。

长白栖身,耕读文风传

一生历经宦海沉浮,范仲淹的生平不失传奇色彩。回望他的经历,“第二故乡”山东亦不得不提。“范仲淹与山东的缘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青年作家,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尚启元介绍,一是范仲淹随母从老家江苏来到长山县之后,改名为朱说。从4岁随母改嫁来到邹平长山人朱文翰家,至23岁别母佩剑赴南都学习,范仲淹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20年;二是范仲淹深受齐鲁大地儒家思想的影响。

求学时期,范仲淹在邹平长山的读书生涯,所受教育是多方面的,正因如此,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继父朱文翰体贴范仲淹自卑失落的心境,送他到当地私塾读书。后来,又送他到县学读书。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里,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志向超群,15岁即被举为学究,并受到本县右谏议大夫姜遵的赏识和关爱,称其‘他日中不惟显官,当立盛名于世’。”尚启元介绍。

彼时,范仲淹也发下宏愿,此生此世,要么当宰相,要么做良医。在尚启元看来,“个人的荣辱升沉并不要紧,他感兴趣的,从来就是治理天下,经纬万民。”不久,范仲淹又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来到邹平县长白山醴泉寺,拜寺中住持高僧慧通为师。那段时间,范仲淹在寺中刻苦攻读,昼夜不倦。

除却求学时期的耕读经历,山东于范仲淹的影响也与儒学思想密切相关。“当时,邹平兴盛的儒学风尚和佛教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安乐’的民本思想,深深地注入范仲淹的心田之中,奠定了范仲淹一生‘先忧后乐’的思想基础。”尚启元表示,“这期间发生的“划粥断齑”“窖金济僧”等流传至今的典型事迹与范仲淹在山东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范仲淹在山东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受齐鲁文化的浸润,其养成了为善好施、知恩图报、忧国忧民、大爱无疆的价值理念,也由此成就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生。

赴任青州,以民为本

基于求学时期的耕读经历,1015年,27岁的范仲淹以“朱说”为名考中了进士,礼部第一。范仲淹中进士不久后,出任了广德军司理参军,回到长山将母亲迎到自己身边奉养。1017年,经朝廷准奏,朱说正式更名为范仲淹,字希文。时至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赴任知府,青州也成为继邹平之后,第二座与他结缘的山东古城。赴任青州途中,范仲淹路过长山。尚启元介绍,“长山的父老乡亲闻讯后,成群结队地迎至城西10里地,范仲淹与父老乡亲一一相见,问寒问暖,触景生情,写下诗歌《寄乡人》:‘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

相较于求学时期寄家的邹平,青州则是范仲淹官宦生涯的最后一站。“虽然范仲淹彼时已是迟暮之年,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带病处理繁杂的公务。他还经常微服到百姓中去,察访体恤民情,成为了青州人非常爱戴的知府。”尚启元举例介绍,“在青州为官时期,青州闹灾荒,范仲淹多次向朝廷请求放粮。在收税中,范仲淹发现通判贪污钱款,立马上奏朝廷,并把多余的钱款还给了老百姓。范仲淹展现了一位尽心尽力的父母官形象。当时青州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多年,难以治愈。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验方,和中医先生们细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阳河泉水调制,合药制成青州白丸,为不少人治好了红眼病。”

在尚启元看来,范仲淹的一生,于兜兜转转中完成了自身人格的定义与升华,同时亦诠释了齐鲁文化的精髓要义。“其‘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的精神,铭于历史,亦值得今人学习。”

以“忧乐文化”助力城市人文建设

从山东起步,范仲淹以“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和清俭为本的家风家规传世。纵然时光荏苒,其济世襟怀仍然光照古今。而今,范仲淹随母改嫁居住的邹平范公祠、求学时期的读书所在地醴泉寺、为纪念范仲淹而建的青州范公亭公园均成为兼具纪念意义和历史印迹的人文地标,滋养和指引着后人感怀前行。其中,位于邹平的范公祠祠堂大门两边有一对石狮,红漆大门有一金匾,上书“范公祠”3个大字。左右分立两碑,左书“先忧”,右书“后乐”,门的两边对联是“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对范仲淹一生的经历和业绩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评价。

近年来,山东亦深入挖掘相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忧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尚启元介绍,“通过积极打造中国山东(邹平)范公读书文化节,加强对范公祠、醴泉寺等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编撰《范仲淹故事评传》,支持邹平范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等渠道,我省围绕研究、展示与传播等方面,不断深化相关历史文化传承。”

当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基于城市的旧街、古宅、老树等“历史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因子”。尚启元表示,“需坚持以文化建设引领城市发展,坚持把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认识传承弘扬忧乐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忧乐文化”是研究黄河中下游流域精神风貌的独特视角,也是彰显历史人文丰碑的重要路径。对此,尚启元建议,需进一步深化对范公文化研究,推进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挖掘传统地域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引领,“需将‘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城市人文精神,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城市人文精神真正切入到城市发展脉络中。”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