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汉韵古风武翟山

2023-11-20 09:37: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武氏祠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位跟“三孔”相比都不逊色图片源自嘉祥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公众号

在济宁市嘉祥县南12.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武翟山,自商代便有人在山脚下居住。相传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的后裔在此聚族而居,将临近的山取名武宅山,后演变为武翟山。武氏后人在此立村,村庄便命名为武翟山村。洙赵新河从山前蜿蜒而过,哺育着武翟山村的百姓们在这里世代耕耘,繁衍生息。

一说到济宁,更多人想到的是影响了大半部中国古代史的儒学,然而在武翟山村中,却有着丝毫不逊于儒学、影响了中国美术史的武氏祠。

武氏祠 图片源自嘉祥县文物旅游服务中心公众号

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

位于武翟山村西北的武氏祠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地位跟“三孔”相比都不逊色。武氏祠是早期居住在武翟山脚下武氏族人的宗祠及墓群。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汉画像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以济宁为最,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而济宁了解汉碑的最好去处,便是嘉祥县武翟山村的武氏祠,其出土的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均居全国汉画像石前列。现保存阙室、武氏祠画像石陈列室和西长廊三个陈列室。主要文物有画像石46块、汉碑两块、清碑11块,石狮、石阙各1对,碣1块;另外,嘉祥县出土其它画像石77块、隋碑1方、清墓志铭4盒、黄庭坚书法刻石(明)4块。

武氏祠现存武梁、武班、武荣三石祠,武梁祠形体较小,为开间结构。武班、武荣祠形体稍大,为中间有立柱的双开间后壁有龛的结构。各石祠画像内容分布大体相同,刻神仙、灵异、祥瑞等图像于顶部,暗含天降祥瑞之意。围绕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的神话传说都刻在两山墙的山尖部位。表现儒家门人的高贵形象都刻在后壁高处和两山墙的上层。反映墓主人显赫地位的出行图布置在后壁和小龛的横额长石上,并通连山墙。按五行思想中西方属金呈杀的观念,西壁下刻攻战图。而表现墓主人养尊处优的宴饮、楼阁都刻在祠堂中心后壁的明显之处。

武氏祠众多画像内容中,表现最多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故事画,并且画像之侧有榜文题铭和赞语。其中表现的古帝王圣贤有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帝辛、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及其弟子等。历史故事中表现古代忠勇义士的内容有: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蔺相如、范雎与须贾、豫让刺襄子、要离刺庆忌、曹沫刺桓公、侯赢朱亥劫魏师等。表现节妇烈女的故事有京师节女、梁节姑姊、无盐丑女、齐义继母等。表现孝子的故事有闵子骞、老莱子斑衣娱亲、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伯榆悲亲、邢渠哺父等。另外还有义浆羊公、泗水捞鼎、柳惠、颜叔等故事画。武氏祠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仙人、祥瑞灵异等多类题材,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刻画帝王圣贤、孔门弟子、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历史故事题材的画像,内容众多而集中,且画像旁有文字榜题,反映当时社会宣扬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

武氏墓群石刻美轮美奂,精妙绝伦的画像石雕刻技法主要为减地平面线刻,物像外留有细密平行的凿纹。这种压地隆起的技法,既保持了平齐的壁面,又使画像跃然而出,凝重醒目,细腻生动。其中一对石狮,昂首扭颈前视,张口怒目,造形逼真,主要骨架甚至毛皮刻线均清晰可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狮,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精致又充满故事细节的画像,使武氏祠奠定了在中国美术史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武氏祠,这部刻在石头上的汉代历史教科书,无惧风雨,矗立千年,带领人们穿越浩瀚的时间海洋,重新认识古人对美的认知与构建,这种穿越时空的对美的探讨,成为了联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说起这种穿越历史的联接,在武翟山村还有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家家户户居住至今的石头老宅。武翟山村现存古民居数量较多,多为200~300年的老屋。由于用石材垒砌建造,建筑质量保存完好,老匠人的营建智慧与建造手风,为传承传统民居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武翟山石头民居的屋面为囤平顶,中间高两边低,屋顶两面排水,每一院落留有阳沟,排水系统相对发达。墙身的部分以磨石为主,辅以青石、红石、紫石等。整个建筑外立面呈淡淡的暖黄色,石材的颜色虽深浅不一但色调相同,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墙面肌理。石材的垒砌遵循错缝搭接,如若上下两层石缝相同时,插砌一块儿打磨平整的小石材,在当地这块儿小石头被称作“补豁儿”,以保证上下两层的错缝,兼顾美观的同时保证建筑的夯实坚固。在民居转角处石头为一顺一丁垂直压头垒砌,分别延展至垂直的两个方向,转角处的石头五面打磨,是整栋建筑中最规整的青石。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墙面在一定位置运用“满墙石”,整块石头通体穿过墙面,由内及外,与此作用相同的还有在正门上方的长条青石,在当地称为“拉筋石”。更具特色的是有些院落外立面会通过加垫石垫或铁垫用以找平,这些建筑手法在满足功能的需求下形成了武翟山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或许对于武翟山村来讲,武氏祠代表的是文化方面的独一无二,石头民居代表的是建筑方面的独树一帜,而武翟山上长出的金太阳杏,则是围绕舌尖的魂牵梦萦。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宋徽宗赵佶在他的词中这样称赞杏花。三月武翟山杏花争相开放,千亩杏林聚花成海,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武翟山村就在丛丛杏花的掩映中,静静地藏在这满山春色里。入夏后,武翟山村66.7公顷金太阳杏科技示范基地里,红彤彤的金太阳杏缀弯了树枝,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南来北往的客商把收购的金太阳杏送到全国各地。

武翟山村所种植的金太阳杏,果实圆润,果面光亮,肉质鲜嫩,汁水充沛。杏果肉可以加工成杏脯、糖水罐头、果酱、话梅和果丹皮等。杏仁可制成高级点心的原料、杏仁霜、杏仁露、杏仁粉等。在北方干燥寒冷的环境中,杏树也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树种,尤其是在干旱少雨、土层浅薄的荒山或是风沙严重的地区,杏树是防风固沙、保土、改善生态环境、造林的先锋树种。

梁思成先生说,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有机体,它有着如人体一样的脉搏、经络与肌理。乡村亦是,它也需要被保护、被关注。武翟山村的建筑特色、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以武氏祠为传统文化内核,寻求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点,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乡村空间,使乡村文化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作者:郭晓琳,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郭晓琳,民盟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行政区划与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特聘教授,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特邀专家。主要从事行政区划与地名的理论研究、地名规划编制、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出版专著、编著多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地名大会》专家组成员。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