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地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当下,山东省内包括淄博、烟台、潍坊、济宁等8市已编制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于“山东地铁第三城”之争已白热化。本月初,烟台在青岛、济南之后,顺利晋级“万亿俱乐部”。结合近期烟台的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对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烟台交运集团等多家交通企业合并重组,成立烟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交通集团”),种种信号也释放出,烟台对“地铁时代”势在必得。
多家交通企业再整合
本月12日,“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烟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形象标志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公告中称,按照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相关工作要求,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烟台蓬长客港集团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烟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集团”)。
烟台交通集团是烟台市最新组建的四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之一。聚焦交通投资运营、交通服务、交通股权管理三大核心功能,下设交通建设集团、交通服务集团、交通投资控股集团、交通路桥集团、交运集团、蓬长客港集团六大二级集团,业务板块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港口服务、金融服务、物业管理、加油站、酒店餐饮、路桥养护等。
记者注意到,在日前召开的烟台市管(市直)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曾披露,烟台市管一级企业数量由19家调整压减至“9家市管+3户市直”,23项需划转股权全部按期完成划转;各投资运营公司实现产业板块、组织架构和股权层级结构的系统性重塑,总部部室全部压减至10个以内,二级子企业合计从60户压减至29户。
在去年12月10日,烟台政府网披露了最新的12家市管(市直)企业名单,按照排序依次为: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丰集团)、烟台蓝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蓝天集团)、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集团)、烟台市财金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金集团)、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冰轮环境)、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子)、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张裕集团)、烟台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公交集团)、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裕龙发展)、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银行)。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发布公告提及相关进展。如和泰新材(002254.SZ)公告,国丰集团拟将子公司烟台国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烟台国泰诚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方电子(000682.SZ)公告称,烟台市国资委将持有的东方电子集团45.9%股权无偿划转给国丰集团。蓝天集团也发布关于资产划转的公告,称烟台市国资委拟对公司资产进行调整。
“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前所未有。”烟台官方这样总结此次国资整合的力度。
轨道交通或将发力
一次次国企整合也可以看到,烟台做强交通运输产业的决心。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烟台将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和“12335”大城区格局,把交通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市能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支撑,大力推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全方位升级提速。
这其中,烟台的“地铁梦”已盼了十几年。时间回到2019年底,彼时,烟台启动大规模国企改革,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城发集团为基础,整合交运集团、蓬长客港集团等10户国有企业股权,组建轨道交通集团,注册资本105亿元,全面负责统筹推进烟台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工作,对其委以重任。
随后在2020年,烟台顺势开启“地铁元年”,筹备工作提速。当年1月3日,时任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主持召开全市轨道交通建设专题会,调度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会议同步为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张术平指出,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建设轨道交通势在必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扩投资、抗下行、稳增长,轨道交通建设是有力抓手。要求市轨道交通集团要履行好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责任,快节奏完成规划设计和工程立项等工作。
同年6月,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发布《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征询意见公告》,公布烟台市近期建设1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共计2条线路,线路总长67.4公里,工程投资共计474.87亿元。一步一个脚印,烟台对“山东地铁第三城”势在必得。
在此期间,烟台轨道交通集团也迅速发展,承担了烟台市交通、城建、地产开发、文旅颐养等重点工程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当中不乏高铁、轨道交通配套设施、市政道路等交通项目。
其官方网站披露,2020年末,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资产总额为448亿元。2021年末,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86.8亿元,净资产38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天眼查显示,目前烟台轨道交通集团对外投资企业已达18家。
记者注意到,在本轮整合后,烟台市轨道交通集团仍是烟台交通集团的重要主体,将与烟台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烟台蓬长客港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搭建市级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平台,促进烟台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烟台《“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项目共92个,总投资约2650亿元。实施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三大工程,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网络则包含推动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根据轨交报批程序和要求,适时启动城市轨道1、3号线一期工程等多条线路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市域铁路今年开工
记者梳理发现,山东省内淄博、烟台、潍坊、济宁等8市已编制完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但种种迹象表明,烟台是在济南、青岛之后,与“地铁时代”最接近的城市。
自2018年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山东确立济青烟“三核”引领发展战略,推动济青烟走出一条“优势互补、融合共进、创新引领、转换提升”的特色之路。1月22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山东省省长周乃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烟台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
仅从公共交通看,对比早先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济南跟青岛,烟台仅有公交车,一场雪或将瘫痪一座城。而烟台的轨道交通事业起步也并不晚。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0年,《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就编制完成。2012年,烟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适时开展地铁1号线建设。2015年,烟台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论证工作,并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历时两月正式通过国家环保部环评。同年9月,烟台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开始招标……
然而在2018年,国办发5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强调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从严从紧。申请建造地铁的城市有“门槛”,需满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数据显示,2019年烟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5.42亿元,GDP为7653.45亿元,在山东省内排第三位。但当时烟台市区常住人口没有达到300万的要求。直到2020年6月,国务院同意撤销烟台下辖的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烟台才过了“人口关”。截至2022年末,烟台市常住人口已达705.87万,对地铁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记者注意到,此后的几年间,包括烟台市交通运输局、烟台市国资委等多个政府部门曾公开回应烟台地铁报批进展,称相关工作一直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烟台实际情况积极、稳步推进,争取早日完成申报,并未“停滞”。
有业内人士分析,对抢抓发展新机遇的山东而言,烟台地铁能否“落地”,对相对偏弱的轨道交通或是破局关键。根据《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将有序推进济南、青岛、烟台等省内9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到2030年,全省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1200公里。
“地铁梦”虽静候多时,市域化铁路已提上日程。据烟台交通运输局消息,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已取得省发改委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正在审批,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将对既有蓝烟铁路、龙烟铁路进行市域化改造,总长度47.5公里,设计速度160公里/小时,设车站10座,含蓬莱机场站,未来将“公交化”开行“站站停”列车和大站直达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