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沿着黄河看地名,走进“黄河入海故道”东营市河口区

2024-01-29 09:23: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河口秋韵河口区民政局供图

携着渤海吹来的风,掬着黄河引来的沙,这里曾数次见证着河与海的壮丽交汇,以自身的版图丈量着三角洲的形成与一座城市的诞生,用纵横的河道证明着黄河的变迁与历史的更迭。2023年3月,“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行动正式启动。此次,寻访之旅走进东营市河口区,探索一处又一处黄河故道的痕迹,追溯黄河尾闾的变迁史。

黄河入海陆地生

过去,这里曾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汪洋中经千万年时光悄然静默,而后有黄河滚滚而来,淤积的泥土与奔涌的河水将文明与时间的概念赋予这片热土。百余年间,自然的鬼斧神工驱赶着无数泥沙跨越万里之遥,于入海之处汇聚成广袤而丰饶的陆地,使其成为了“胜利油田的主战场”之一,并一度作为“黄河入海处”广为人知。位于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河口区,与黄河的关联可谓不言而喻。

“所谓河口,可以简单理解为黄河入海口”,原河口区史志办公室总编辑邵光霞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代以来的黄河尾闾时常发生摆动,造成了其曾于多个地方入海,河口区便是与黄河入海这一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前后数次承担黄河入海的重任。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河口区几乎所有的陆地均由黄河运动形成,而纵观古今黄河流路之变,与河口相关的共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经由两次主要的黄河改道,最终先后形成了河口区的古代陆地和现代陆地。”邵光霞表示。

东汉时期,经由王景治河,黄河与如今东营在此后800余年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正是此时,包括河口区在内的多数地区海岸线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唐宋时期,沾化的下河、利津的虎滩、垦利的寿合与东营沙营一线已经成为了海岸线,那时河口已有少量土地生成。”邵光霞表示,彼时黄河给河口区带来了总计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由于河水漫滩、土质恶劣,这片土地始终作为荒无人烟的空地,甚至没有留下外地人来此活动的确切记载,直至清朝,部分渔民才开始在河口定居。

“1830年,有四户人家从今利津县迁至今河口区六合街道境内,以垦荒种地、打鱼维持生计,成为河口境内有记载最早的居民。”邵光霞表示,这次范围极小的迁移对河口却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式掀起了向河口区移民的序幕。

“长龙”摆尾河口成

“如今的黄河已不在河口区入海,甚至整个河口区境内也再无黄河主干流经,但河口区与黄河仍然留存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邵光霞表示,只要打开如今的地图向黄河最尾端看去,便能清晰地看到黄河“开叉”的踪迹,而那条向北延伸至河口区内的黄河故道,便是其与黄河最生动的证明。“它与黄河在近代以来的多次‘纠葛’,同样是其以河口为名的真正原因。”

据了解,铜瓦厢决口后,经由李鸿章上书建议,确定黄河循汉唐故道由利津县入海,形成了此后150余年间黄河山东河道的雏形,“此时的黄河在山东利津铁门关入海,已途经如今的河口区。”邵光霞表示,这次改道后30余年,黄河尾闾再次发生“摆动”,出现大范围决口,当时人们依据水势在两岸修筑堤坝,将黄河水向东引去,黄河短暂脱离河口地区,浩浩荡荡地向如今的垦利奔去。但当时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次改道仅持续十余年,便又在先后两次重大改道后复归河口。

“前后数次的流向变动让黄河最下游的河道变得不再稳固,黄河主体逐渐变得散漫、分叉,河水时常左突右冲,入海线路时有变动,有时甚至漫流入海。”邵光霞表示,而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河道散乱的现状,才积淤出了如今河口区西部地区的大片荒地,新户镇、义和镇的全部土地与如今河口街道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此后直至1929年,黄河入海河道再次脱离河口区,短暂回到垦利区境内。

1934年,黄河在今利津县再次决口,河水向东漫流,“这次漫流让河道自然分成多股,在河口区境内注入渤海”,邵光霞说,其中一股被称为神仙沟,另一股被称为甜水沟,后甜水沟在毛丝坨以东又分出一支,名为宋春荣沟。此时,以今垦利区渔洼村附近为顶点,黄河以扇形经由三个方向自河口入海。而由于河水的持续冲刷淤积,此时河口区黄河入海处的渤海岸边已划分出大小两块陆地,时称“大孤岛”和“小孤岛”,这便是如今位于河口区孤岛镇的由来。

“后来,黄河还经历了由神仙沟独流入海的‘裁弯改道’时期,又因遭遇洪水而再次回到漫流无际的状态。”邵光霞表示,最后一次的漫流形成了“大河”“二河”“三河”等黄河故道,直至1976年,经由人工改道,黄河彻底从河口离开,河口区的全貌也是那时得以定格。1984年,依托胜利油田的建立,这片与黄河因缘颇深的地域最终以河口命名,“这一名称中代表的,更多是对黄河入海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记忆。”邵光霞表示。

神仙沟处槐林盛

2023年4月,“黄河三角洲森林艺术季暨第十二届湿地槐花节”在河口区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举办,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IP,孤岛、神仙沟、槐林等一系列与黄河关联密切的地名也同时为人所熟知。

河面静谧,河水清澈,一望无际的槐林与原生态的草地是如今神仙沟两岸的典型风貌,据邵光霞介绍,之所以形成了如今“万亩槐林”的壮观景象,同样有赖于此前的黄河活动。“黄河水为河口区带来的不仅是大量泥沙,还有从上游一路裹挟而来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途经黄河支流神仙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便开始萌发。”

以这一地名文化资源为基础,一系列进一步打响地名品牌的切实举措已有序开始实施,记者了解到,经由“1+5”地名文化品牌体系建设下,河口区打造了“五彩新淤地和美新乡村”地名文化主品牌。“我们设计了以‘河’字为主体,突出‘黄、蓝、黑、绿、红’五种颜色的地名标识,并在5个镇街打造了凸显区域特色的地名子品牌,其中‘槐乡孤岛·精品小镇’便是其典型代表。”河口区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魏明丽表示,如今,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