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君,男,1989年6月28日生于山东省栖霞市,中科院硕士,九三学社社员。2014年将中科院生态苹果课题引入家乡,并负责有机苹果课题的高产攻关,将亩产提高到9000多斤。2015-2022年期间,为全国各地的返乡青年做公益培训,并在不同区域组织10个田间学校,帮助500多个农场避免损失,并进入相对良性发展中。通过兼顾生态恢复和经济收益的生态果园种植模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逐梦田园,以年少梦想绘就广阔前程。从小学开始,上下学的路上都是在苹果园里穿梭,那时候还没有除草剂,勤快的人家会把果园的草除得干干净净,但小时候的李立君却偏爱有各种杂草的果园,他初中毕业后就想退学种苹果,但是家里人始终不同意。幸运的是,他考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11年,才上大二的他就兴奋地跑过去找老师学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对于果园管理也有一套自己的观察和见解,老师也让他参与到有机果园管理的相关科研课题中来。与此同时,他正好着手改造自家的老果园,从那时起,家里的老果园开始变成了李立君的试验田。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读研期间,他研究生态果园“高产攻关”课题,大半时间都在自家果园里研究种植。从中科院回到栖霞果园,让李立君父母很不理解,更招来邻居的冷嘲热讽。对于这个选择,李立君却有自己的理由,他想将试验带来的果园亩产增量带到家乡,在提高苹果钙含量的基础上降低农残含量。现如今,生态果园亩产可达8000多斤,亩产5000斤左右时苹果的品质最好,糖酸度和香气都很好。
追梦未来,以智慧农业打造生态果园。李立君在果园里种的“杂草”是团队专门挑选的一种叫“长柔毛野豌豆”的草。这种野豌豆还真不是一般的“杂草”。这种草长势旺,能抑制其他杂草生长,还能涵养土壤水源、固氮培肥。为了助力家乡苹果产业发展,李立君又种植出了240亩“近生态果园”。“近生态”的做法是在坚持使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允许在关键时期使用少量可分解的药物来防治病虫害。李立君介绍:“多数普通果农打药时,一斤水要勾兑5毛钱的药物,‘近生态’模式一斤水只需兑1毛钱的药,节约成本的同时,因用药精准,还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除了用药少,“近生态果园”不铺反光膜,不转果,基本不修剪枝叶,也能够有效节省成本。连同物资和人工,“近生态果园”的种植成本每斤在1元左右,多数普通果农的种植成本在1.5元左右。对大农场来说,精细化应该为规模化做出让步。
筑梦启航,以乡村振兴唱响青春旋律。李立君一直希望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到种植和提高苹果品质上面,中科院、山农大毕业的4名有志于农业的青年人才,也纷纷聚拢到李立君的身边,投身栖霞做起了职业果农,共同管理着300多亩的苹果园。用于试验的果园亩产达到了9000多斤,而常规对照组只有7000斤左右。生产的苹果,190多项农残和重金属零检出,且钙含量将近普通苹果的两倍。果园种草,不用化肥用饼肥,让集聚了丰厚营养的土壤孕育出优质的苹果。试验园苹果亩产虽只有9000斤,但苹果果香浓郁,甜度丰盈,口感丰富,生态化管理的苹果颜值不“高”,却因内在的“高”品质备受市场的追捧。优质的产品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去年一年,立君果园的苹果平均售价在每斤21—22元,其中,90果的红富士最高可卖到14元一个,还供不应求。2015-2022年期间,为全国各地的返乡青年做公益培训,并在不同区域组织10个田间学校,帮助500多个农场避免损失,并进入相对良性发展中。“在农业里,找到生命的价值。”是李立君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不盲目追求规模,不追求多大产业,只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他更希望让更多城市里的年轻人看到,除了传统果园、现代果园外,乡村里还有一种兼顾生态恢复和经济收益的生态果园种植模式,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苹果产业是栖霞最大的富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我愿先试先行,为栖霞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一臂之力!”李立君满怀憧憬,种下希望。
来源:烟台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