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非常龙重 齐鲁味浓 山东非遗项目与龙的千丝万缕

2024-03-20 10:06:4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在中华文明5000年发展中,龙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象征,形成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印记。在中国人心目中,龙不仅是民族图腾,也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2024年是甲辰龙年,众多山东非遗项目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讲述巨龙传说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先人在与自然的拼搏中,创造出了龙的形象,赋予其能够呼风唤雨、带来祥瑞的能力,也将其塑造为偶像,进而使之发展为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我国许多地区都流传着关于龙的传说。传说中的龙有一些共性,比如,有两个角,拥有蛇一样的身子,有四足,有鳞片覆身。

在山东,人们崇拜的龙图腾则更加具体化和人性化。这里的龙有名有姓,有父有母,如同常人。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山东民间亲切地称其为“李龙爷”。这个故事也随着人口迁移,在我国东北地区广为熟知。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最早见于地方志中记载的是清康熙年间的《文登县志》,在清光绪年间的《文登县志》中亦有所载。此外,清代袁枚所著《子不语》中亦有描述。关于李龙爷的传说各不相同,但都以文登县为其故乡。故事主要讲述李姓男子之妇在水边洗衣时,因饮食了河水或果子,诞下小黑龙。小黑龙坠地后即飞走,每到清晨又返回食母乳,被其父李姓男子砍断尾巴,自此离家不返。后来,小黑龙四处巡视江河湖海,恪尽职守为民办事,在我国东北地区打败江中作怪的白蛟,这也是黑龙江得名的由来。在山东一些地区,百姓认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条勇敢的小黑龙。

在济南,许多地名与龙有关,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西北侧的藏龙涧崖壁间有一眼黑龙泉,又名黑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在龙洞与孽龙搏斗,孽龙用爪乱抓,留下3个坑,便是黑龙潭、白龙潭、金沙泉。黑龙泉水喷涌凶猛,似条黑龙穿行于泉池中。白龙潭又名白龙泉,相传泉内有一条白龙,后驾云而去,泉中留下片片鳞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黑龙潭、白龙潭的传说既是民间流传久远的故事,也是当地的非遗项目。

此外,山东还有许多地名与龙有关,这些地名的传说也是当地的非遗项目,比如,青岛的九龙泉、二龙山,淄博的九龙峪、白龙湾,烟台的九龙池、龙爪山等。

舞出祥龙精神

在龙文化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表现龙精神的活动,其中,舞龙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秋繁露·求雨》中记载,汉代人们在进行祈雨仪式时,会将龙扎制成青、赤、黄、白、黑五色,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顺序依次舞动。古时,人们舞龙求雨,龙舞既有礼仪性质,又是娱乐节目。

龙舞(龙灯扛阁)是临沂地区的传统舞蹈,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发源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从民间祈雨仪式中发展而来。这种舞蹈形式将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是传统龙灯表演与喜庆民俗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颇具特色。表演由擎珠者指挥,龙紧随龙珠舞动,以各类套路活动贯串连接。扛阁以走场为主,由16人表演,8个成年人为“下扛”,8个儿童为“上扛”,儿童多扮演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龙灯扛阁特色鲜明,粗犷奔放,具有浓厚的北方民风民俗特征。这类阵仗颇大的民俗活动多出现在盛大的传统节日庆典中。在整个沂蒙民间舞蹈中,龙灯扛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沂蒙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兴隆舞龙是济南市级非遗项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说,当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济南府时,火龙庄(兴隆村的原名)的龙灯曾去演出助兴,当时名声大振。兴隆舞龙表演的是九节龙,节奏快,套路多。从龙头“出洞”开始,便有10多场套路接连上演,一气呵成,极为热闹。这种舞蹈表演对舞龙头者要求极高,不仅动作幅度大,劲力强,还要带动各节舞身及龙尾者与自己协调一致。特别在夜间演出时,烛光从龙体透出龙节上的花纹,整个龙身刚柔相济,摇头摆尾,活灵活现,极具观赏性,带动欢快的喜庆气氛。

除此之外,山东各地还有许多舞龙非遗项目,构成中国舞龙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跃出腾龙气势

舞龙传递的是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这种浓厚氛围的形成需要龙的形象威猛生动,进而感染观众,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制作龙灯既需要工匠的精湛技艺,也要融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曹县龙灯制作技艺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乾隆年间。龙灯制作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伴随着舞龙灯这一民俗活动出现。随后,这项技艺成为曹县倪集乡王吕集村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每年春节、正月初七(火神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八、正月二十五、二月二(龙抬头)等重要节日,曹县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舞龙灯活动。传统的曹县龙灯制作工艺包括扎、糊、画三大步骤,取材因地制宜,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技艺独特,充满乡土情趣和地方特色。曹县龙灯属夜龙系列,适合在夜间舞动,舞龙时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在青岛地区,龙王节是渔民的重要节日,也是青岛市级非遗项目。龙王节又称“香会”,开始于明代末年,原是渔民出海前祈福求安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后来,盐户、船家、渔民和其他村民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自发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平安丰收。如今,龙王节不仅成为渔民释放情感、展现力量、祈求平安的节日,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旅活动。

传说中的龙具有非凡的战斗力,人们也将龙的意象融入各类活动中。三铺龙拳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三铺”是指这套拳的出处和发源地——青岛胶州市的铺集镇,称为“龙拳”意为该拳法中国龙的气度。这项传统武术以扎实的下盘功夫为基础,模仿草蛇灵动万变的步法,如海中蛟龙翻江倒海,如山中巨蟒柔而含刚。

指导单位: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学术指导单位:

山东省民俗学会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

齐鲁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