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对话历史 探源文明 探访沂水跋山遗址群

2024-03-26 10:13:0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袁红军 发自沂水

 

是由一次开闸泄洪冲刷而出的历史“备忘录”,也是由数年考古发掘串联而成的文明“编年史”。日前,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来自山东的沂水跋山遗址群赫然在列。其从发现到发掘经历了什么故事,入选至今又有着怎样的新动向,3月25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进沂水,通过实地探访了解跋山遗址群的来龙去脉。

“象”往跋山,人类家园

2020年8月,连日的大雨让跋山水库水位飙升,在一次开闸放水过后,众多古生物化石随着汹涌的河水被冲出地表。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尹纪亮接到讯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当时遗址现场分布着不少象的骨骼遗骸,包括趾骨、象牙、肩胛骨等。”虽然并未在第一时间发现石器等人类文化遗存,但直觉告诉他,此处并不简单。随后,一则“跋山水库发现古生物遗骸”的信息逐级上报,引起省内考古界的充分重视。此后,经过为期数年的考古发掘,惊艳全国的跋山遗迹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我们前期的考古发掘,这座跋山遗址透露出的信息已相对比较明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在发掘现场向记者介绍,这座最初被发现的跋山遗址展示了5万至10万年前古人类持续定居于此的生活痕迹。而作为该项目的发掘领队,李罡同尹纪亮一样,也认为这座遗址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简单,“在意识到这座遗址地层堆积比较厚、文化遗址比较丰富后,我们就制定了一个为期5年的中长期发掘规划,把跋山遗址周边的一系列地质情况都考虑了进来。”后续的一系列发掘成果证明着这一判断的准确,截至目前,围绕跋山遗址,周边已有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被相继发现,形成了跋山遗址群当下的全貌。

“总体来看,整个文化遗址群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完整,二是连续。”李罡进一步表示,其完整性在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10万年至2万年间地层构造的全貌,使得整个遗址群构成了一处完整的地层系列,而这在国内尚属罕见。

跋山探幽,仍在路上

据李罡表示,大约10万年前,山东地区的气候状况较当下更为温暖潮湿。那一时期,山东或许也曾一度成为古菱齿象等大型动物的生存乐园。“其证据在于遗址群中出土了大量如菱齿象等大中型动物的遗骸,而为了适应捕猎大型动物的需要,同期于此出土的打制石器,也呈现出体积更为庞大的倾向。”

至7万年前左右时,气候逐步进入寒冷期,小型动物比例显著上升,此时的石器在体积上更为小巧,“巧合的是,我们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还发现了极为密集的用火痕迹,以及较多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据推测,当时人类不得不通过频繁使用火,保证在寒冷天气下的生存,而这一时期,曾在跋山遗址群生活的古人类整体规模甚至还要比此前更大。“这一发现事实上对当下的‘非洲起源说‘形成了较为强力的反驳。”

在跋山遗址群另一处代表性遗址水泉峪遗址前,李罡向记者介绍了跋山遗址群更为深入的信息。“如果说跋山遗址详细讲述了10万年前到5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样貌,那这座遗址则向我们透露了在其之后数万年间发生的故事。”据了解,这座遗址目前已被划分出五个地层,尚有部分地层位于下部,有待进一步发掘,距今5万年至2万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均可在此处找到,“它和跋山遗址在地层上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成为我们对跋山遗址认识的一个补充。”记者注意到,这座遗址两万八千年前的地层中,还发现了古人类使用新石器技术的痕迹,这也成为了目前华北南部地区相关技术出现最早的一个记录。

“后续,我们的发掘计划还会继续进行。”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时,李罡表示,“在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我们最新发现了一处沂河头遗址。”据悉,就目前考古数据来看,这座新发现的遗址在文化面貌方面表现出较其他遗址更为丰富的特征,或将成为此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之一。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