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变身“金元宝” 非遗传承开出馒头“花”

2024-04-10 09:41: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既是历史演变承继的结果,也在时间流转中赓续发展,非遗融入百姓日常,服务当下生活,便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在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非遗是百姓生活方式、传统民俗的体现,也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活跃要素,更为当地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大馒头变身“金元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在青岛及周边地区,王哥庄大馒头不仅是百姓日常餐桌上重要的食物,也是走亲访友、庆贺节日的重要礼物。王哥庄大馒头种类繁多,既有花样造型,也有朴实“样貌”。花样馒头样式繁多,传统“福禄寿喜”造型馒头,以及十二生肖、寿桃、金鱼等造型馒头数不胜数,颜色喜庆、造型逼真。普通的馒头也比其他地区常见的馒头大许多,小的有一二斤,大的有十余斤,甚至还有上百斤的。

从制作方式上来看,王哥庄大馒头也与其他面食不同,手工揉面、泉水调和、柴火烧灶,更重要的是蒸馒头的箅子是用铁板制成的。这种馒头与其说是蒸出来的,不如说是蒸烤出来的。这种制作方式让大馒头底部有了一层口感扎实的淡黄色烙皮,吃起来面香十足有嚼劲儿。

大馒头是王哥庄的特色美食,其制作所依托的崂山面塑是青岛市级非遗,已有500余年历史。在王哥庄街道,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动能。大馒头事业不断兴起,崂山面塑也成为带动地区群众勤劳致富的重要项目。

“街道将市级非遗崂山面塑作为辖区群众的生产支柱来发展,从大馒头的面粉、制作技艺到展销,每一步都严格把关,让王哥庄大馒头得到蓬勃发展。从2022年数据来看,街道共有大馒头企业商户160余家,全年生产大馒头数量约1.07万吨,产值约1.2亿元。”王哥庄街道负责人表示。

如今,当地评定大馒头有了严格的评判标准,全部合规才算得上真正的王哥庄大馒头。2023年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上,《王哥庄大馒头团体标准》发布。这对大馒头的工艺流程、原料要求、口感要求、安全指标等定下了明确的标准,也为生产质量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日前,王哥庄街道发布了王哥庄大馒头专供面粉准入标准及申报通知,符合要求的企业可以申报。通过综合评比者就能成为供货商。王哥庄大馒头专供面粉市场更加规范,食品质量也从源头得以保障。

如今,王哥庄大馒头不仅是传承久远的技艺,更成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特色产业之一。在众多文旅节日上,人们都能看到其身影。非遗融入当地文旅发展,实现活态传承。

传统武术“安家”学校

早在新石器时代,崂山地区的先民就已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为东夷文化奠定了基础。王哥庄街道文化资源丰富,非遗资源璀璨,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螳螂拳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螳螂拳已有300余年历史,明末清初由胶东人王朗所创建。相传,王朗观察螳螂捕蝉之动作,取其神态,创制了螳螂拳法。其特点为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螳螂拳擅长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手,使其无喘息机会。在套路演练方面,螳螂拳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

2009年以来,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螳螂拳在王哥庄街道宁真小学实现了普及型教育。起初,学校设置了螳螂拳社团,开设了螳螂拳武术特色课程。社团由十几个人逐渐壮大,学习螳螂拳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随后,螳螂拳逐渐发展成为全校普及的课程。

如今,学校内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螳螂拳课,孩子们可以跟随传承人老师学习拳脚;每周六,社团训练按时开展,让喜爱螳螂拳的孩子可以持续学习;学校每年举行两次武术节展演,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

“为了更好地传承传播螳螂拳,街道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青岛大剧院等地开展汇报展演,参加山东省美育展演,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以及山东省的各级各类比赛等等,这对螳螂拳的传承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王哥庄街道负责人表示。

有了传统武术学习的环境,硬件设施也不能少。在宁真小学中,300多平方米的螳螂拳武术馆成为孩子们练习螳螂拳的好去处。这里分为螳螂拳文化区、武术练习区、武器区和荣誉展区,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进行训练。

文旅融合促传承

既有秀美壮观的山海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加持,王哥庄街道似乎有实现文旅融合的天然基因。王哥庄街道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是国家5A级景区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每年,许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爬山探海,领略壮丽景色。王哥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崂山摩崖石刻群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让王哥庄成为了游客青睐的目的地,这里也成为民宿业蓬勃发展的沃土。王哥庄推出了旅游民宿集聚区品牌,并依托乡村分布、特色资源、民宿坐落的情况,形成了不同的民宿片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王哥庄3A级景区二月二生态农场中,剪纸、炒茶、大馒头制作等非遗体验基地吸引了众多研学青少年前来学习体验,基地每年参与人群可达10万人,让当地非遗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传播力。

王哥庄有好山好水,自然也少不了美食。黄山海蜇、黄山口小豆腐、甜晒鱼、汤腌鱼、崂山绿茶等不仅是王哥庄的特色美食,也是当地的非遗项目。在加强培训传承人、提高加工技艺水平后,王哥庄将非遗美食融入到旅游体验,也开发出适合当地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每年,王哥庄大馒头节、崂山茶节、海蜇节、年俗节、甜晒鱼节等节庆文化活动热闹非凡。这些节庆不仅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凝聚力,也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活动上,非遗技艺传承活化,展现勃勃生机;游客积极参与,深度体验当地传统文化与民俗。由此,当地也打造出非遗传承与活化的王哥庄节庆模式。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