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时代发展中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将创意融入产品设计,近年来,许多非遗文创好看、好玩、好用,凭借文化内涵和特色吸引消费者喜爱,也让传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针针穿引绣出美好生活
非遗是重要的文化精髓,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佐证。非遗携带着古老的印记,对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日前,全省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暨残疾人文创就业服务展上,许多做工精巧,样式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有不少文创便是依托非遗项目制作的。
卞成飞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费县手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带着许多手绣作品来到现场。费县手绣一般用绸缎布料绣制而成,每一个绣品大约需要十几道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绘制过程中也要讲究针法的“顺、齐、匀、洁”。只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费县手绣作品。费县手绣主要以花草蔬果、飞禽走兽为题材,以红、绿、粉等鲜艳色彩为主,造型生动活泼,有着浓郁的沂蒙风情。
继承了优秀传统技艺的卞成飞不仅创作出许多传统纹样的手绣作品,也根据当下时代发展创作出许多文创产品。其中,结合了绣制技艺的耳枕、小香包、生肖挂件等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她的带领下,费县手绣发展得越来越好。以“手绣”为名,产品的制作过程就离不开人工缝绣。卞成飞带动许多居家妇女从事这项工作。“教她们学会手绣技艺后,我负责打样、画花样,她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缝绣。产品按件计费,她们在家就可以工作,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即可。对于行动有障碍的朋友,我还会把材料送到家里。她们凭借自己的劳动证明了价值,在此过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践行者。”卞成飞介绍。
有了稳定、规模化的绣制群体,费县手绣作品产量提升。卞成飞整合资源,建立费县手绣非遗工坊,向当地村民传授费县手绣技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就业创业。经过市场化运作,传统技艺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入千家万户,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用新材质继承传统技艺
材质的变化与创新改变了文化作品的外观,制作技艺的传承才是作品的精髓。2024年以来,一款名为龙龘龘的泥塑软陶文创产品在网络中引起了巨大关注。有喜庆的颜色傍身,有可爱的造型撑腰,还有憨态的形态加持,这让许多网友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
制作这款文创产品所依托的非遗项目是淄博泥塑软陶制作。一件作品要经过十几位老师、十几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完成。“软陶作为一个新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它不是黏土,是一种聚氯乙烯人工低温聚合材料,看似橡皮泥,实质接近塑料,是专业雕塑材料之一。很多人此前曾发出疑问,为何软陶制作技艺能够成为非遗?这是因为虽然材料并非传统,但制作过程中传承的技艺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面塑和泥塑。比如,制作一些人物数量比较多的作品,或是戏曲人物形象时,我们使用的更多是面塑中的传统技法;在突出表现人物夸张性格特点的作品时,我们会使用到泥塑技巧。”淄博泥塑软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王枝介绍。
相比于传统泥塑,软陶对色彩的呈现和还原度更高,创作者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几种颜色混合,以实现更好的创作,对于颜色的渐变处理上也更具优势,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发挥空间。在王枝创办的小虾米软陶艺术工作室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产品把关,也有00后大学生加入其中化身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除了走红的龙龘龘以外,在王枝的带领下,更多的软陶文创与消费者见面。结合中国神话故事,龙龘龘版四海龙王软陶文创作品延续了此前走红产品的风格,同时兼具了不同龙王的特点。许多网友在网上晒出了集齐不同款式产品的照片。借助直播带货销售方式,王枝将非遗文创送入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家中。市场的积极反馈证明国潮产品的活力。将创意转化为设计,让非遗化身时尚,在提升中国风格与特色可见度的同时,文创产品不断激发非遗项目的“造血”能力,非遗也在助力文化创意质量方面再上台阶。
草柳编也走入时尚圈
山东是非遗大省,资源丰富,莱州草辫、临沭柳编、博兴柳编、曹县柳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郯城琅琊草编织技艺、博兴草编、文登草编、垦利县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等是省级非遗项目。许多地区依托草柳编项目走出不同的非遗事业发展之路。博兴县锦秋街道湾头村是远近闻名的草柳编村,这里建设有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传统技艺在生产中实现保护,非遗发挥带动村民致富的作用。这里草柳编的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村子紧邻鲁北最大天然淡水湖——麻大湖。附近小清河、支脉河纵贯,湿地众多,为芦苇、蒲草的生长提供极佳的生长环境,这些材料就成了发展草柳编绝佳的原料。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当地匠人将草编、柳编、藤编、蒲编等技艺融合,生产出许多技艺精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传统草柳编产品多为生活用具,比如,笸箩、蒲垫等。如今,依托草柳编技艺,各种各样产品五花八门。草编的挎包极具田园风格,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单品。植物编织的筐篮透气性好,稍作尺寸修改就可以成为网络走红的猫窝、狗窝。精细化制作下,精美的古扇、首饰盒迎合了传统中国风配饰的流行审美。当地许多村民探索出“草柳编+互联网”的创业新模式。借助视频平台,继承了传统技艺的草柳编文创产品成为当地特色产品销售的“流量担当”。
依托传统技艺开发的文创草柳编产品生产制作产业不仅在博兴县发展蓬勃,在郯城县胜利镇也形成特色,依托郯城琅琊草编织技艺发展的制帽产业成为当地解决就业、带动致富的抓手。在双手编织之下,不起眼的草茎便成为一顶顶时尚的草帽,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地制帽产品以出口为主,如今,新一代传承人开创了自主时尚品牌,更多融入设计理念,提升产品价值,也为非遗文创注入时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