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N种打开方式 非遗不仅“活起来” 还要“火起来”

2024-05-29 10:24:3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非遗镌刻着古老的技艺,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通过不同方式,山东非遗活力不断被唤醒,通过文旅融合、生产性保护等方式萌发传承弘扬动力。非遗融入景区体验,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亮点,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化身为时尚服饰装点生活。

沉浸式体验

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古城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为游客提供小桥流水、青砖绿瓦水乡体验的同时,也将具有山东特色的非遗项目融入其中,做到让游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同时也能“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4年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17条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其中,台儿庄古城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在台儿庄古城,非遗通过不同形式“嵌入”景区之内,与古城文化相得益彰,也为游客带来不同寻常的文化体验。

一张幕布,一盏明灯,数个影人在传承人手中翻飞,上演一场精彩的山亭皮影戏。皮影戏历史悠久,山亭皮影戏是众多流派中独具特色的一派,在演唱方面以“经腔魔调、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为特色。皮影戏(山亭皮影戏)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陈守科是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台儿庄古城内开设有固定演出场所,根据景区管理定时提供皮影戏演出。“过去,皮影戏艺人在各地搭台唱戏,如今,在古城内有了固定的表演场地,也能将皮影戏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陈守科表示。

同样在古城中上演的非遗演出,还有柳琴戏、山东快书等。柳琴戏产生于临沂、枣庄一带,主要在鲁南、苏北以及苏鲁豫皖交界的广大地区流行,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出身于柳琴世家的李晓燕在古城中定时为游客带来柳琴戏演出。“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说的就是这种戏仿佛能勾人魂魄一般。《喝面叶》《回娘家》《相亲》等是我经常表演的剧目,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枣庄地区的传统戏剧。”李晓燕表示。山东快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王超是高派山东快书代表性传承人。他通过表演将传统说唱艺术呈现给游客,也通过演出吸引了学习山东快书的小徒弟,带动更多人投入传承队伍。

在台儿庄古城中,非遗项目不是装点风景的点缀,而是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的“名片”。这种融合方式对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出行中的精神文化需求。

“玩”在日常

传统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时代发展中,习俗在传承中不断演变,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从农耕渔牧产业中诞生的民俗活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山东,灯会(渔灯节)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胶东沿海地带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渔家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渐渐融入渔民生活,成为胶东渔民习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胶东许多地区,渔民都有过渔灯节的传统习俗。在山东大运河沿线,也有一些地区有过渔灯节的习俗。虽然所依托的水域并不相同,但这些节日中尊重自然、心怀感恩、期盼丰收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

胶东沿海地区,不同村落举办渔灯节仪式的时间有所不同,大多在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前后。渔民会点燃萝卜、苹果等雕刻的渔灯,通过秧歌踩街、祭祀等方式庆贺节日。近年来,渔灯节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融合了更多舞龙、舞狮、秧歌等传统演出节目,其特色更加鲜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渔灯节也从传统民俗活动演变成传承渔村文化的品牌文旅活动。

此外,山东还有许多依托传统民俗形成的文旅活动,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品牌。渔民开洋、谢洋节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成渔民为祈求平安、预祝丰收,出海前都会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仪式。如今,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也成为展现胶东特色、呈现渔家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活动。以省级非遗项目崂山鲅鱼礼俗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青岛沙子口鲅鱼节已举办了20届,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民俗,品鉴渔家食宿,看山海风景。

“穿”在身上

近年来,马面裙不断走红,传统汉服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穿着选择。特别是在出门游玩时,美丽服饰与山水风光相伴,与不同年代建筑相映,别具一番韵味。每逢传统节日时,身着汉服之人亮相民俗活动,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传统文化成为时下流行趋势,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女性用户在抖音电商消费马面裙的订单量同比增长841%。曹县是汉服的重要产地,更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曹县现有汉服上下游企业2282家,网店13989个。今年以来,曹县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饰在春节期间销售额超过3亿元,一季度马面裙网络销售额近9亿元。

曹县汉服背后所依托的正是非遗项目鲁西南传统服饰。“与其他汉服不同的是,制作鲁西南传统服饰除了常见的面料,还会选用鲁锦作为面料。鲁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鲁锦中许多纹样有着吉祥寓意。比如,斗纹是以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老百姓把手指上封闭的指纹称为‘斗’,有斗就有福。用鲁锦制成的汉服,也可以将这些寓意传递开来。”鲁西南传统服饰传承人王静静表示。

如今,曹县汉服更加注重原创研发和设计制作,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也有一众新兴品牌出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汉服的兴起,带动的不仅仅是单一的非遗项目热,而是融合了许多内容。织锦技艺可以提供汉服制作的面料,传统结艺中的盘扣在汉服制作中广泛使用。此外,与汉服相搭配,许多传统技艺制作的配饰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鲁绣制成的耳环保留了传统特色,掐丝珐琅、绒花等制成的头饰也成为提升氛围的重要元素。借助服饰、配饰,非遗也可以融入生活,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美的表达。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