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华夏源起 礼乐寻根,走进曲阜尼山、鲁国故城

2024-08-20 10:14:3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巍巍华夏,齐鲁泱泱,率万世师表,礼成家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文脉传承,生生不息。“至圣先师”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古代建筑的形制、技艺与制度存在天然的关联,其“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思想依托一系列重要古建筑的存续而得以赋形、凝象,使得儒家建筑成为一棵根系繁茂的文化遗产之树。

本期遇“建”山东——2024齐鲁古建寻访之旅走进曲阜,从礼乐寻根之路开始,逐步翻开探寻华夏文明源起的篇章。

诗礼传家阙里遗风

巍巍数千载华夏文明,因儒家文化而仁风远播,从“人文初祖”到“至圣先师”,礼乐之源流于曲阜不曾中断。究其源起,始于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尼山)。尼山,位于今曲阜市东南约三十公里处,为孔子的诞生地,所在古昌平乡为孔子家乡。孔母颜征在“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在孔子降生之地的尼山东麓,一座孔庙坐落其间,庙内横分三路,五进院落,80余间殿堂,元代木构与清代建筑交相辉映。尼山建筑群前为庙宇,后有书院,各自独立成区,于岁月流淌中静立于此,守候着圣人及儒家文化。

尼山孔庙初名为叔梁纥庙。唐《括地志》载:“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址。”五代后周显德(公元954—960年)间,兖州太守赵侯于尼山再建庙奉祀,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孙、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宫庙、有殿、有寝、有讲堂、有学舍(原在庙西侧,现已不存)、有祭田”,已成为主祀孔子的庙宇,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尼山孔庙元明时期亦称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原址在庙的西侧。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移于今处,后经多次重修,今存多为清代建筑。“书院设学长管理,为正八品,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为一地方的教育中心,亦是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在尼山孔庙后设书院,是因孔子为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以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

尼山文管所所长王齐介绍,尼山孔庙建筑群现存有棂星门、观川亭、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寝殿、东西厢房、讲堂、土地祠、毓圣侯祠、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神庖和书院等单体建筑80余间。庙内还立有元、明、清、民国等历代修庙碑刻一宗。

作为曲阜四大书院之一,尼山书院至元代与洙泗书院齐名,共同发扬光大孔子思想,继承孔子教育事业,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生生不息。

礼乐之源流起东鲁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回溯历史,孔子对礼乐的重视从未中断。亦由此,礼乐之源流起东鲁,后在华夏大地传播开来。事实上,位列“六艺”中的礼乐在彼时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

孔子思想的直接源头是鲁国浓厚的礼乐文化底蕴,而这,则与位于曲阜城区的鲁国故城渊源颇深。据考证,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周公旦于少昊之墟曲阜,是为鲁公”。“周公姬旦因留在京城辅助周成王,其子伯禽到鲁代父就封,并带来了大量的礼乐典籍,使曲阜成为除了周王朝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是当时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两周时期著名的城市之一。”周公庙文管所所长林群介绍。

“入太庙,每事问”,耳濡目染中孔子逐渐对周礼有了感性认识。史载,孔子六七岁为儿嬉戏时,曾“陈俎豆,设礼容”。及长,又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继承与弘扬传统礼学便是孔子早已立下的志向。鲁太庙即鲁国宗庙周公庙。西周以来,礼学大盛,归功于周公。《尚书大传·康诰》记载,“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周礼借鉴了夏、殷之礼。《论语·八倄》记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由孔子所言可见,“礼”是生发孔子思想的根源;“礼崩乐坏”是孔子思想诞生的缘起;鲁国丰厚的礼乐文化遗产,则为孔子研习礼乐、构建儒家思想学说提供了现实的机缘。

儒家文化仁风远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根植齐鲁大地,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颂,浸润和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

黄帝初拟、少昊沿袭,历夏商周,至周公时,“周礼”遂成,礼乐大兴,并最终接棒给了“至圣先师”。溯古追今,儒家文化不仅成为曲阜独特的文化名片,也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祭孔大典,乐舞合鸣,以古颂今,文脉绵长;尼山圣地,儒风雅韵,传承千年,照鉴未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连续举办打造了烙印着历史底蕴的文化品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也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愈加深厚、熠熠生辉。

长河浩瀚,历久弥新。而今,尼山孔庙及书院、夫子洞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的拓展项目名单,新“三孔”与老“三孔”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开启了文旅融合新气象。

穿越千年,文化永存。历史的脉络延续,儒家的经典传承。饱经沧桑的古建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珍存着历史的印记。透过这些传承至今的建筑,世人依旧可以触摸那段旧时光,感怀博大的儒家文化。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