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儒学广博如海,德行深厚似渊,随时代演变而光照千秋,历经沧桑而教化长存。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本期遇“建”山东——2024齐鲁古建寻访之旅,将继续深入齐鲁大地,探索儒家文化的圣迹,感受历史的深邃和文化的丰富。从济宁嘉祥汉画像石到泰山的石刻,再到东平棘梁山石刻,每一处遗迹都是儒学风骨的见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方寸之间,镌刻思想交融
“济宁汉画甲天下,嘉祥汉画冠济宁。”在嘉祥这片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汉画像石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讲述着汉代的辉煌与深邃。
武氏墓群,俗称武氏祠,坐落于嘉祥县城南15公里处的武翟山北麓。这里,汉画像石以其题材的丰富、思想的深邃和雕刻技艺的精湛,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在全国范围内独树一帜。武氏祠内,一组著名的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尤为引人注目。这幅画像石不仅是历史典故的再现,更是儒家文化独特历史印记的传承。
资料显示,画像石原石纵37厘米,横170厘米,约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后于漫长岁月中掩埋于地下。历经岁月沧桑,画像石又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嘉祥武宅山村北重见天日,并于此后转移至济宁州学,如今,它静静地躺在济宁市博物馆汉碑室内,诉说着千年往事。
据济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石描绘了鲁昭公与孔子同车适周,向老子问礼的历史故事。画面中,孔子居左侧,头戴进贤冠,身着长袍,身后一人随行,双马驾轩车,隶书题字“孔子”“孔子车”;老子居中,同样戴进贤冠,着长袍,拄曲杖,拱手相迎,身后一马驾轺车,隶书题“老子也”。二位圣贤之间,一飞雁展翅欲飞,似为老子赠予孔子的礼物。孔子、老子之间有一推单轮车的小童,据推测应为“三难孔子”的项橐。
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的两位思想巨擘,一位开创儒家,一位奠基道家,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他们的一次对话。孔子曾赴洛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以深邃的智慧启迪孔子。孔子归后三日不语,形容老子如龙,变幻莫测,令人敬仰。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虽居统治地位,却并未排斥其他思想,反而于包容中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正是两种思想交融的生动写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包容精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
岱宗之上,铭刻儒学风骨
庙宇巍峨,庭院幽深,儒学之风日益昌盛,历经世代而声名远扬。明代《泰山志》有云,“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在泰山之巅,孔子至今的身影仿佛仍旧徘徊,其思想与泰山的石碑、古迹交织,诉说着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
泰山,孔子足迹遍布之处并不少,历代文人墨客亦追寻“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举。而位于岱顶玉皇阁的“孔子小天下处”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资料显示,这块石碑,由明朝山东御史颜继祖所刻立,原碑在1967年不幸被毁,仅存碑座。2007年,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根据找到的拓本图片和历史照片,以碑座尺寸为基数,按图片比例关系,推出原碑尺寸,将拓本图片放大后复制成功,使其重新立于泰山之巅。
《孟子》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石碑的复制重立,不仅是对孔子文化遗产的一次恢复,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致敬。如今得以在泰山之巅,站在古人曾站过的地方,俯瞰群山,体会孔子当年“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山一天门之北,矗立着“孔子登临处”的石碑坊。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在官网上介绍,其“古朴肃穆,藤萝盘绕,松柏掩映,为登山初阶之佳景。”坊上的题字,不仅是对孔子的纪念,更是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泰山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孔子,后人仰止如泰山,他的思想,如同泰山石刻一样,历经风雨,却愈发显得深刻与明晰。孔子不仅是过往的圣贤,更是永远的导师,指引着人们向着道德的高峰不断攀登。攀登泰山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正如前人所赞誉,“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
巨石之中,印刻历史传承
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有一座名为棘梁山的山峰,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更是儒、释、道三教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这座山,因其山体遍生荆棘而得名,又因宋代设巡检司“以安其境”而更名为“司里山”。
棘梁山的石刻艺术,主要集中在山顶的巨石上,这些巨石呈“品”字形分布,上面刻有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造像。记者了解到,这些造像前后历时1500余年,堪称中国摩崖石刻中的一部教科书,又可称为“鲁西石刻博物馆”,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它与周围的腊山、唐代造像和东平湖构成了东平境内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据了解,棘梁山石刻分摩崖造像、摩崖刻经、碑刻、古代建筑等几部分。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山顶巨崖上,共有大小造像近600尊,保存较好者400余尊。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体现了三教合一思想的独特造像。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并列一龛,每尊主像左右又各立一弟子像,和谐共生,展现出包容与融合的智慧,在这石壁之上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共鸣。
跨越历史长河,棘梁山石刻见证了儒家文化在其中的传承与发展,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与融合,站在这些古老的石刻前,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道德、智慧与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