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攀比少了,集体生日多了;吹吹打打少了,文化活动多了……一少一多之间,是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港湾街道激荡,攀比风、讲排场、比阔气的阴霾渐渐散去,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辖区居民幸福的笑脸上。
兴隆社区负责人说,居民过上舒心生活,源于社区近几年探索信用工作新路子打造移风易俗新模式结出的硕果。近年来,港湾街道把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育“港湾大妈”“银发调解室”等村居社区居民力量,综合运用宣传教育、信用表彰等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如今,移风易俗工作在港湾街道全面铺开,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乡里,移风易俗“小切口”助推了乡风建设“大文明”。
“宣”出好风气
“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移风易俗的典故……”每天早上九点,港湾街道西车村“大喇叭”就会准时响起。这是该村志愿者利用村内“大喇叭”宣讲移风易俗、美德信用相关政策、知识。
在港湾街道,活跃着不少“小喇叭”“红马甲”。他们走村串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积极营造移风易俗宣传氛围,坚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宣传移风易俗。在倡导文明新风过程中,街道不拘泥形式,内容也十分丰富。大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垃圾怎么清,谁家美丽庭院是榜样,哪家不讲文明拉后腿,指名点姓说事。“大喇叭宣讲”不是空泛地说教,而是以理服人、入心入肺,不仅成了村民们了解政策知识的平台,还是村里弘扬新风、传递正能量的“加油站”。特别是周末,在大喇叭的鼓劲声中,两委干部和村民们一道,共同清理杂草、打扫卫生,绘出一派全民携手,热火朝天共建文明家园的生动画面。今年以来,港湾街道共开展各类宣讲139次,受众2500余人。
“解”出新风貌
“就是这儿,你们进去吧,把各自的道理都说说。”4月19日,陀山社区“银发调解室”门前,居民毕同增将一对因孩子周岁宴如何办闹离婚的夫妇介绍给调解室负责人王有江。
“想给孩子办的风光一点,这我们都理解。但仔细想想,我们花了钱,孩子真的能感受到爱吗?难道不是‘面子思想’在作祟?为了面子,有钱的办得风光,没钱的借钱也得办,倒不如把钱花在孩子教育上,最后孩子有出息,那才叫风光呢!”在王友江的调解下,夫妇俩也逐渐放下了芥蒂,重新思考着孩子的周岁宴了。
“移风易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标杆。”2021年,为让居民更好地说事,社区腾出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邀请在社区有威望的、退休了的老同志,组建了“银发调解室”。“我们不单单调解矛盾纠纷,更利用我们老党员的身份,以身作则,将新风尚在聊天过程中慢慢传递给居民。”王有江说。
与其他办公室不同,“银发调解室”屋内绿植茂密、花团锦簇,果盘里摆放着水果,温热的茶水时刻准备着迎来送往。有了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辖区居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真正的“面子”不是看谁收的彩礼多、谁办得筵席阔,而是看谁对社会的贡献大。随着文明节俭新风吹遍全村,目前,据统计,陀山社区居民人情支出较前三年减少70%以上,进一步节约了居民的生活开支。
“激”出新面貌
为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美德信用新风尚,渔港社区组织开展“信用兑换进网格”活动,营造信用为本、履约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下半年我还会继续努力,带动身边的邻居和亲朋好友,为建设幸福家园多做贡献……”拿到奖品的宋大姐高兴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诚信表彰的方式展现大家的风采,为打造幸福文明社区注入强大动力。”社区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港湾街道将美德和信用建设融入日常工作中,全覆盖倡树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等生活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作为美德信用建设和移风易俗宣传的平台阵地,突出守信正向激励,弘扬优秀典型,潜移默化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热情,不断延伸基层治理的“神经脉络”。
“唱”出新气象
近日,港湾街道在渔人码头社区组织开展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首次展演活动,活动邀请了40余位优秀单身青年欢聚一堂,为大家搭建起恋爱交友的温馨桥梁,活动还特别邀请到1对银婚夫妇,为在场的青年们宣讲,传承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婚姻观。
近年来,类似的活动,在港湾街道比比皆是、多点开花。结合各类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港湾街道组织开展广场舞、读书征文、书画摄影等比赛活动,发挥民间文艺社团和民间文化人才作用,传承发展情趣健康的文化习俗;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策划开展文明祭祀、家庭团圆、孝老爱亲等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让辖区居民更好地感悟节日真谛、弘扬文明新风……不断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全面浓厚移风易俗氛围,潜移默化中淳化乡风民风。
(通讯员 高泽宇 毕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