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渔”见非遗 传统文化也很潮

2024-09-25 10:54:5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碧波荡漾,渔歌唱晚。微山湖是北方淡水湖的璀璨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微山湖带来美丽景色,也为生活在岸边的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形成了丰富的渔家文化,也有许多非遗项目。如今,依托渔家文化,做强非遗品牌,微山县的湖区百姓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相得益彰

红荷馥郁碧波清,翠苇萋萋野鹜鸣。微山湖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隶属微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内有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103种,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湖区人民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勤劳勇敢的湖区人民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积累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经验,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渔家文化。

湖区渔民打鱼为生,渔船就是家。船上载着网、罱(lǎn)、箔等渔具,船后养着鹅、鸭、狗、猫等动物。船驶向哪里,哪里便是家。渔民们按传统组合方式结成“船帮”,一个个船帮组成了水上渔村,形成独特的湖上生活习俗。渔民称造新船为“排船”,把船推下水谓之“浇船头”。百姓将面粉做成甲鱼形状的饼子贴在锅沿上,戏称之为“老鳖靠河沿”,是当地的传统名吃。

微山湖是“流动”的湖泊,大运河穿湖而过,在渔家文化外为这里增添了运河文化的浸润。“韩庄实泄微湖水,筹涸金鱼闸建新。济运利农期两益,每因触景忆贤臣。”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返程时,曾住在微山县韩庄镇,参观了韩庄运河节制闸,作诗勒石纪念。

如今,微山湖旅游区平均覆盖半径由原来的200公里扩大到500公里。微山县依托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和丰富渔家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内涵,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举办特色活动等方式,做强全域旅游,不断推动文旅融合。据统计,2023年,微山湖旅游区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今年暑假期间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

在此过程中,端鼓腔、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微山湖鸭蛋制品制作技艺、麦秸画、芦苇画等非遗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展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实践。

非遗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微山县非遗资源丰富,涵盖了非遗十大类别。国家级项目端鼓腔以激昂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而闻名,展现了湖区人民的坚韧与豪情。省级非遗项目微山渔家虎头服饰以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彰显了湖区人民的智慧与创意。此外,万仙阵、渔民号子、竹马舞、骨牌灯舞、高跷等传统民间艺术更是绚烂多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民俗活动接续历史传统,融合地域文化,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在微山县流传的许多民俗是当地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也被注入时代精神。微山泰山庙会、渔家婚俗、续家谱仪式、仲子庙乐章礼仪等民俗活动,丰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了微山湖的历史与文化,彰显了湖区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与此同时,为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微山县注重传承队伍打造,形成了以非遗基层专干为主要力量,以各乡镇文化站长、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为辅助的保护工作队伍,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目前,全县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2人。两个端鼓腔庄户剧团有演职人员20余人,长期在省内外积极开展传承培训、宣传展示活动。引导端鼓腔、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微山湖漂汤鱼丸、老山东纸物件、芦苇画、查拳、渔鼓等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如今,微山县已初步构建了一个老中青结构合理、有序接力的非遗传承队伍,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微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微山县的非遗工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山渔家虎头服饰坊是省级非遗工坊,多次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带动百姓学习制作布老虎、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袢子等虎头服饰,就近居家灵活就业。此外,微山湖漂汤鱼丸非遗工坊等也通过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等方式展示微山湖文化魅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23年,微山县内非遗工坊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7411万元,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3万余人就业。”微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将非遗元素与旅游空间融合,微山县为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出行体验,通过推行“非遗+展示”“非遗+节庆”“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多种模式,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非遗+展示”方面,为提升游客文化体验,当地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建设了大官村渔家民俗展馆、微山县公共文化中心非遗展馆等。这些富有特色的游客打卡点,有效地宣传和展示了当地非遗资源,实现了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当地选择端鼓腔等适合展演、展示的非遗项目,开展“非遗进景区”和“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

在“非遗+节庆”方面,微山县通过举办特色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以微山湖荷花节为核心,辅以伏羲文化节、微山湖美食节、“渔家里”民俗文化节等十余种活动,巧妙融入了非遗项目展览展示,编排鱼鹰表演、渔家婚礼、摇橹船巡游等体验项目,确保“月月有节日,节节有亮点”。2023年,微山县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8亿元。

在“非遗+研学”方面,依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微山县打造“大学生非遗研学基地”,吸引众多知名高校研学团队参与,通过互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推动文化赋能。

在“非遗+文创”方面,当地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紧密合作,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布老虎制品、老虎印章、非遗宣纸团扇、香包、挂件等30余种文创产品,既传承了非遗,又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产品生产制作带动了周边200余名村民的就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共赢。通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微山县提升了当地文旅品牌影响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