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文化中国行|齐鲁古国风云录之鄣国:两度南迁的古鄣国

2024-12-02 15:04:2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东平县接山镇东南端,大汶河北岸不远,鄣城村几乎处于东平县、肥城市、汶上县的三地交界处。和遂城村的地名一样,鄣城村的名字也来自一个周代古国——鄣国。据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整个村子正坐落于鄣城故城遗址之上。

鄣城村一面临河,两面环山,西距宿城遗址20公里车程,西北距遂城遗址14公里车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鄣城村见到,“鄣国故地”的石碑在村子北面的省道旁高高立起。村子东南尚存有一段百余米长,数米宽的土墙,据村民说,此乃古城城墙遗迹。

鄣人南渡

在遂城村东南方14公里车程处,接山镇政府驻地以东南约5公里,有一座鄣城村。宋代罗泌所撰《路史·国名纪》中提到:“鄣,东平无盐东北有章城,古章国。”清代江永所撰《春秋地理考实》中记载:“鄣,在今东平州东六十里,有鄣城集,即鄣故城也。”结束遂城遗址的探访后,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启程来到鄣城村,试图在这里探寻古鄣国的故事。

循着村民的指引,记者在村子北面见到一块立于1988年的村志碑。碑后刻字首句便提到,“鄣城始称于春秋,为鄣国国都……”村志碑的西北侧,近年来新砌有一块造型别致的立碑,碑面的“鄣国故地”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两碑位于县道与省道的交叉口东北侧,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历史。

从位置上看,鄣国当时与遂国、宿国为邻,靠近齐国。据记载,鄣国与遂国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早在西周分封前便已存在。记者在东平县博物馆了解到,鄣国本是黄帝后裔任姓国,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据悉,西周初期,鄣国原为纪国附庸国,后被齐太公收为齐国的附庸,古鄣地被封给齐太公的庶子。齐太公的曾孙姜虎后来获封在鄣地,由此建立起姜姓鄣国。

或许因为与齐国维持的附庸关系,同作为一个小国,鄣国比相邻的宿国、遂国的存国时间更久。但身处齐桓公争霸,诸侯混战时期,终究难逃被兼并的命运。从鄣穆公姜虎立国,到末代国君鄣胡公姜祥被杀,鄣国共历十二代国君。《春秋谷梁传》记载,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秋天,“齐人降鄣”,鄣国降服于同族的齐国后,就此灭国。魏晋时期的杜预作注时提到:“鄣,纪附庸国。东平无盐县东北有鄣城。小国孤危,不能自固,盖齐遥以兵威胁使降附。”

鄣国被灭后,部分鄣人往东南方逃亡,并与此前被齐国灭国后南下的纪人汇合,在临近莒国(今山东莒县)的东海之滨建立纪鄣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东北部)。纪国地处齐国以东,与鄣国同为姜姓国,为一时大国。数十年后,齐国派兵攻打莒国,纪鄣城一度成为莒国国君的避难之地。《左传》记载,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纪鄣,莒邑也。”

有关鄣人的南迁之路,2014年,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章其祥撰文提到,莒国在被齐国打败后,占领了纪鄣城,鄣人、纪人再度南下,迁至太湖流域定居,鄣人在此建立了鄣县古城(今浙江安吉县境内)。章其祥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认为“鄣县古城开始建造的时间,与鄣人从纪鄣被齐占领后南下吴国太湖流域的时间相吻合。”

故城之墙

鄣城村也是一座大村。据鄣城村村民介绍,目前鄣城村常住人口约4000人,以徐姓居多,徐姓约占村子人口的70%,村子东面建有“徐氏家祠”。穿过村南的一片空地,登上一段护城堤似的土坡,坡顶有一条柏油路。坡北为鄣城村,坡南的一片庄稼地南侧,便是自东向西流淌的大汶河水。站在坡上可以远眺大汶河,当地人说,河的南岸就是汶上县了。

“我记事的时候,大门刚拆了。大门是木头的,当时有四个寨门,外面的人进不来。寨墙是土墙,我当时见到的还有两人多高,有二三十米宽,后来人们取土破坏了。”在村子东南,两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村子曾经的一圈围墙与四座大门,并提到了现存的一段长约百余米的土墙。

一位相对熟悉当地历史的中年村民,将土墙与鄣国的历史联系起来。他对记者说,现存的这段土墙就是当时的古城墙。据这位村民回忆,“因为寨墙很高,墙外还有水沟,就是古代的护城河,以前村里老人都不让家里的小孩子去附近玩。现在水沟基本都填了。”

记者辗转得见,这段残存的土墙位于村子东南端最外围,高约两三米,宽约三四米。土墙局部因取土导致残破,中部区域被挖出一个大洞,两侧种有两排细小的杨树,南面邻近一条水泥路,北面靠近村民的房屋。关于土墙的年代,村里人已说不清楚,只是对村子从前是一个古国的问询普遍回答干脆。采访当天,记者在土墙周围区域绕行许久,寨门等遗迹已不可见,仅能根据老人的口述,粗略得知大门曾经所在的方位。

鄣国遗物

与遂城遗址一样,鄣城遗址也尚未进行正式考古发掘。东平县博物馆副馆长杨浩告诉记者,前些年,文物工作人员曾前往鄣城村进行勘探,现在一般认为,鄣城故城遗址便位于整个村子之下。据介绍,“(鄣城)故城遗址面积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650米,文化层中心部位为整个鄣城村所压。村东、村北由于动土较多,从地下0.5至0.8米处发现有很多板、筒瓦残片和罐、瓮、盆残件,大多数器物为秦汉时期遗物。”

东平县博物馆里,出自鄣城故城遗址的器物,与无盐故城遗物相邻置于展台上。作为一个曾经的诸侯国,这几件遗物似乎没有展现出鄣国的往昔荣光,但却是眼下我们追忆那个千年古国的珍贵凭证。在未经正式考古发掘的前提下,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除了2件石斧,还有4件陶罐以及3件陶器残片。

一件硕大的陶罐,在零星的遗物间格外显眼。陶罐束口,上部与下部内收,腹部外鼓,罐壁不做过多装饰,仅疏落有致地雕刻数道简洁的弦纹,外形简朴大方。另有一件小型陶罐,罐体较矮,底部有三足,左右两侧饰有双耳,同样仅在罐体外壁刻画两道简单的弦纹。

也许,早在公元前664年的秋天,随着鄣国被灭鄣人南下,大量鄣国之器或遭劫掠,或随南下人群离开故土。而今,我们在博物馆所见到的稍显单薄的鄣国遗物,也许正是那段历史在两千多年后的一种写照。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