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晓彤
打开全国经贸版图,“南义乌、北临沂”家喻户晓。从历史上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之地,到商贸起家,进而物流天下,实现“买天下、卖天下”的繁荣昌盛之都,临沂在蝶变崛起、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锐意进取,不断变革。
近年来,临沂市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量质齐升,力争工业产值过万亿元。2024年,临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幅居全省第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41家、数量全省第一,工业首次超越传统商贸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眼下,在这片以“商贸基因”而闻名的土地上,“临沂制造”的城市名片正不断擦亮,一场以“智改数转”为引擎、以创新生态为支撑的向新革命也正悄然改写临沂的发展版图。
传统产业的基因重组
临沂,这座被誉为“中国板材之都”的国家森林城市。其木业产业历经30余载的积淀与崛起,塑造出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当下,位于费县探沂镇的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费县绿色家居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火热推进。其中,标准化孵化厂房、配套立体仓已完成独立基础承台浇筑,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配套原材料仓库一层主体施工完成,二层主体施工有序推进。
“这个项目于去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4月竣工。未来这里将形成木业行业的孵化器,为木业行业初创企业、创业团队等企业团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帮助其发展壮大。”探沂镇副镇长贾中元介绍。
多年来,作为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费县的木业产业一直存在大而不优的相对短板。当地的木业企业更是面临着分布散、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相对较低、在木业全产业链条中话语权相对较小等的现实困境。
为了解决产业布局散乱、产品档次偏低、企业量大势弱等问题,近年来,费县大力实施木业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工程,通过集聚化发展、全链式升级、智能化提升,构建起高端高质、绿色环保、多极支撑的木业产业新体系,推动传统木业产业释放新动能、增创新优势,推动木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费县的全屋定制、家具橱柜等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达到93家,25家示范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木业产业大脑入选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木作家居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预计规上木业企业完成产值441亿元、增长5.7%。
纵观近年来的临沂木业产业的发展大局,费县仅是一个缩影。记者从临沂市林业局获悉,仅2024年,临沂全市规上木业企业1539家,比前年增加253家,规上企业产值1351.5亿元,成为品质品牌双提升,产值产量双增长、双过千的全国领先的木业产业集聚区。
平台赋能的双向链动
数字化转型一头连着制造业,一头连着信息技术产业,是新形势下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在临沂市平邑县的一家玻璃制品工厂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赶制订单。产自这里的双层高硼硅玻璃杯凭借过硬的品质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一经上线就成为了消费者争相抢购的爆款。“临沂的玻璃杯产业虽拥有成熟的工艺基础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但存在品牌运营和渠道拓展上的短板。”通过实地调研,“京喜自营”团队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答案。
事实上,作为山东乃至北方地区重要的产业带集中地,临沂有超过30万家制造企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行业内卷下,如何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开辟线上新通路,也成为了不少临沂企业面临和亟待破解的共同课题。
今年3月,临沂市多个政府部门、企业、协会与京东旗下的京喜自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数字化发展新路径,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协议,京喜自营事业部将整合平台资源,为临沂企业提供流量支持、营销活动策划及全链路数字化赋能,协助推广“临沂制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带知名度。
据悉,依托京喜自营在流量、营销上的扶持及物流协同,临沂当地的制造企业从产到销,实现了优化供应链的迅速提升产能,月订单量稳定突破20万单。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临沂市重点培育20家本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择优3家给予补贴,构建“智改数转”服务支撑体系。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储备)平台19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14个、数字经济园区10个、“产业大脑”4个、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5个,构建了“平台赋能”服务支撑体系。
战新产业的破局突破
2024年,临沂大抓工业、大抓招商、大抓科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辨识度。
在临沂沂南县辛集镇的山东亚润铝业有限公司(下称“亚润铝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全自动数控生产线高效运转,铝棒经过精密挤压成型后,快速进入冷却时效炉增强硬度,表面氧化喷涂处理提升铝材性能,随后进入自动化切割与精准打孔流程,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专注作业,确保产品零损失交付。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铝合金型材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民营企业,亚润铝业研发产品类型多达120余个系列1000余种型号,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工业、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该项目于去年6月签约,8月开工建设,12月底试生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在临沂沂水县天炬节能超高模数字化智造项目现场,洁白的纱线在络纱机前快速穿梭,卷绕成团,自动机械臂将工整的纱团精准“转移”,智能机器人来回运送,人机协同交互运作,车间内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
记者了解到,天炬节能超高模数字化智造项目构建了“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生产管理模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较传统的生产线提高了3倍以上。同时,项目采用新型窑炉结构,窑炉的能量利用率超过了90%,能耗强度下降了20%……
在沂水县,当地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既以市场为导向,又以技术为支撑,紧盯战新产业领跑产品的同时,也深入实施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改造提升项目,通过促进传统产业数智融合,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换代,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良性互动、耦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4年,临沂市战新产业集中突破。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商用车等产业加速崛起,山钢永锋超薄板、国华金泰光伏玻璃、科翰硅源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镓数氮化镓单晶衬底、中科煜宸激光增材制造等项目试生产。世界首条纯氢冶金中试线成功运行,“临沂版”DeepWay新能源智能重卡下线等。
政策赋能的“临沂范式”
在临沂,关注“临沂制造”的政府创新政策也极具突破性。近年来,临沂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链式发展、分类施策,加快打造“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现代产业体系。
从坚持《临沂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政策方向,到强化培育本土企业和引进外部企业两条路径,临沂借势创新、数字化、提级管理三项赋能,健全递进培育、精准服务、要素保障、系统推进四种机制,塑就工业量质齐升新优势,带动更多制造业企业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市469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87.8亿元。
科创氛围日趋浓厚之下,人才战略的突破同样关键。记者了解到,临沂实施发展“翅膀工程”,启动临沂科技大市场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146.6亿元,增长13.1%。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3家、全省第三。其中,金正大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罗欣药业荣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此外,临沂市还出台了人才公寓免费住、科创园区免费用政策,目前,已筹集人才公寓7283套,新认定“人才飞地”9个,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22人。
从木业集群的绿色革命到氢能重卡的赛道领跑,从“人才飞地”的柔性引智到“共享工厂”的协同创新,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临沂制造业正以“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数字转型生态化”的立体打法,书写着“中国制造”的县域样本。
眼下,这座曾以“商贸基因”闻名的城市,正以制造牵动智造的浪潮中擦亮着一张新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