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沏香茗润民心,半卷诗书聚邻情。在荣成市崖头街道,古色古香的“近邻小院红茶厅”正成为文化社区建设的生动注脚。这片浸润着茶香与书香的公共空间,以“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为内核,将千年茶文化中的“睦邻”“协商”“共融”基因融入现代社区治理,让传统茶桌变身文化纽带,在氤氲茶气中搭建起居民议事、情感联结、价值共育的基层治理新平台,实现从“物理空间营造”到“文化生态构建”的深度跃升。
茶席之上见共治: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当家”的文化觉醒
玉兰社区的“红茶厅”里,一套古朴的茶具静静陈列,主理人彭大哥手持聘书端坐茶台,正为新当选的“茶文化议事员”演示茶道中的“分茶共饮”之礼——这既是传统待客之道的现代演绎,更是社区治理理念的文化隐喻。作为“社区主理人”制度的核心载体,红茶厅以“茶礼”为媒,将“客来敬茶”的传统礼仪转化为“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机制,在分茶、敬茶、品茶的仪式感中,自然形成“平等对话、有序表达”的议事氛围。
主理人既是茶厅运营者,也是民意收集员,通过定期组织“红茶议事会”,引导居民围坐品茶共商楼道灯改造、停车位规划等身边事,同时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借茶叙契机解读惠民政策、收集民情需求。让居民在体验茶文化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接受“自治”理念。目前,“红茶厅”已成为化解邻里矛盾的“调解平台”、凝聚民智的“议事中枢”与政策落地的“微课堂”,居民自治活力显著提升。
茶叙之间聚民智: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共生”的治理升级
北环社区的红茶厅挂牌当天,一场接地气的议事会便拉开帷幕。茶香与墨香交织——居民们围坐茶桌,一边品鉴社区自采的“共治茶”,一边在讨论着楼宇门钥匙配备不足的问题的建议。这种“茶笺议事”的创新形式,让每个居民都能在文化体验中自然融入治理过程。当29户居民全部用上崭新钥匙,红茶厅已超越物理空间,成为文化赋能治理的重要枢纽。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红茶厅挂牌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从楼道杂物清理到停车规范管理,各类问题都能在茶桌协商中快速推进。如今,“红茶厅”不仅是居民体验茶文化的场所,更成为凝聚邻里共识、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平台,让社区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茶香之中筑同心:从“空间营造”到“文化共同体”的深度融合
在站前社区,“红茶书会”成为每周固定的文化盛宴。居民闫大姐深情讲述《平凡的世界》中那些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引发邻里共鸣;张大姐则带来实用的家居收纳技巧,让邻里们受益匪浅。
这些充满生活智慧的文化互动,让“红茶厅”成为邻里文化认同的“孵化器”,居民们从分享茶文化知识,到共议社区事务,再到自发维护公共空间,逐渐形成“以茶会友、以文化人”的治理自觉,原本陌生的邻居渐渐熟络,从点头之交变为促膝长谈的知己,社区工作人员也常常加入茶叙,认真记录居民提出的各项建议。这个充满温情的空间,正悄然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文化纽带,让社区生活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从“茶桌议事”到“文化共治”,荣成市崖头街道的“红茶厅”实践,对“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治理理念进行了生动诠释。茶文化所倡导的“和而不同”,为多元主体协商提供了文化共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为社区自治注入了价值引领;“茶暖人心”的情感体验,让治理工作充满人文温度。未来,随着“红茶厅”模式的深化,这片浸润着文化底蕴的基层治理沃土,必将生长出更多“共治、共享、共荣”的文明之花,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精神相依、情感相连的文化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