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振兴老区动脉,“红色沂蒙”主题旅游廊道展开画卷

2025-09-27 11:24:5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丁一方

 

在沂蒙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热土上,一条集红色传承、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红色沂蒙”主题旅游廊道正徐徐展开画卷。这条贯穿沂蒙革命老区的风景道,不仅串联起散落的红色珍珠,更以“快进”与“慢游”交织的路网,让沂蒙精神在绿水青山间焕发时代新生,成为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顶层设计: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

“红色沂蒙”主题廊道的规划,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核心,构建起“快进”与“慢游”的交通骨架。在“快进”通道上,“一环一轴、六心联动”的布局为游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抵达方式。其中,由潍坊至宿迁,谋划滨临、鲁中高铁组成的高速铁路环线,与临淄至临沂、日兰、滨台等高速公路构成的主轴线,形成覆盖老区的快速交通网络;临沂、济宁、潍坊、日照等六大机场(含谋划中的淄博、泰安机场)则进一步打通空中通道,让远方游客能迅速踏入这片红色土地。

而在“慢游”体验上,以省道231及县道056赵姚路为主体的“红色沂蒙慢速风景道”,规划形成“一环多支、串珠成链”的格局。这条总规模达698公里的风景道,主线234公里串联起大青山、孟良崮、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核心红色资源,17条支线则延伸至焦裕禄纪念馆、618战备电台旧址、抱犊崮等景点,实现“红绿古”资源的深度融合。

路景相融:打造“移动的风景线”

“红色沂蒙廊道”的建设,始终坚持“公路+”理念,将道路与自然景观、红色文化、乡村风情有机结合,让公路不仅是出行载体,更是“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在蒙阴县,省道231张台线蒙阴县城至蒙山段全长19.6公里,路面宽15米,沿途串联起5A级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村百泉峪村等资源。当地通过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发挥“公路+红色传承”“公路+生态旅游”的带动作用,让这条路成为传承沂蒙精神、展示生态之美的纽带。

沂水县的泉重路则是“路景相融”的典范。这条路北连天上王城、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南接地下大峡谷、萤火虫水洞等5A级景区,全长40.141公里。建设中,沂水县摒弃“先建设,后绿化”的旧理念,采用“同步设计、同步绿化”模式,通过降坡、线形整治、山坡加固及高标准彩化工程,将其打造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传播、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景观干线。如今,车行在泉重路,两侧青山叠翠、繁花似锦,红色景点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路”。

此外,沂南县常石路等路段保留了乡村肌理,充满沂蒙风情。在枣庄市山亭区,环岩马湖旅游道路、九曲花海绿道、冯卯桃花大道以及创新的音乐公路等,也结合自然景观,展现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赋能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红色沂蒙廊道”的建成,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成为带动沿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数据显示,廊道沿线涵盖数十个红色景点、生态景区及特色村落,通过交通网络的串联,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融合生态观光、乡村体验、文化研学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沂南县,“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曾获评2020年“十大最美农村路”,依托这条环线,当地整合红嫂革命纪念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等资源,推出“红色研学+乡村民宿”线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在淄博市博山区,618战备电台旧址、朱彦夫世纪党性教育基地等通过支线公路与主线连通,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年接待游客量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廊道建设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蒙阴蜜桃、沂水苹果、枣庄石榴等农产品借助便捷交通走向全国。沿线农家乐、民宿、文创商店蓬勃兴起,形成“路通业兴、景美民富”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仅2023年,廊道沿线区县红色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20%,直接带动就业超5万个岗位。

这条“红色丝带”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之路,也是引领老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振兴之路,在新时代续写着沂蒙精神的新篇章。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