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地市 > 内容详情

“一杯咖啡”带火十里乡|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

2025-11-21 09:02:3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范心雨 尉笑

 

走进位于聊城市高新区“顾乡平野”乡村振兴片区的“顾乡咖啡”,店里飘出醇厚香气,隔壁的“顾乡逍窑”面包房里,白窑炉烘烤的麦香漫过院墙。这片涉及10个自然村,总面积3011公顷、总人口10182人的乡村振兴片区,以“乡村振兴合伙人”为纽带盘活闲置资源,用一杯杯咖啡、一炉炉面包、一间间民宿,让乡村烟火里长出共富新动能。

“顾乡咖啡”由“顾乡平野”乡村振兴片区合伙人刘洋和妻子安娜共同经营,安娜是白俄罗斯人,又是聊城大学的外教,两人特殊的身份让这家“村咖”自开业以来便自带流量,累计营业额已突破120万元,今年借助新增的“顾乡逍窑”等项目,营业额预计突破200万元。开业当天,刘洋将磨好的咖啡分给村民品尝,不少从未喝过咖啡的老人咂着微苦的滋味,眼里满是新奇与欢喜。“刘洋的咖啡店,让村里老人‘在村里就能感受到更大的世界’。”聊城市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和文化旅游办公室主任石倩如是说。这份跨越圈子的新鲜体验,成了城乡共情的起点。如今这份共情早已化作共富实效:村民把自家的笨鸡蛋送到咖啡店寄售,村里的西红柿在刘洋的带动下从论斤售卖变身采摘体验项目,单个大棚一年能盈利两万元。刘洋的咖啡流量,实实在在变成了村民的增收红利。

与咖啡店相邻的顾乡逍窑面包房,是聊城首家白窑炉烤制面包房,去年十月开业后,每日定制订单供不应求。柴火引燃的白窑炉藏着乡愁记忆,恰似小时候柴火灶下焖烤地瓜、玉米的旧时光。“游客来喝咖啡时,常会顺路打卡面包房,一杯咖啡配一块窑烤面包,简单搭配串联起片区消费场景,也让‘喝咖啡、买面包、住民宿、摘果蔬’的近郊游玩动线愈发清晰。”石倩告诉记者,片区打造的农文商旅融合微样板正初见成效,蜂蜜工坊的本土蜂蜜、田间的新鲜果蔬、民宿的乡野住宿,与咖啡、面包形成消费联动,不少游客喝着咖啡便顺带体验民宿,让乡村消费从单点火爆走向全域热闹。

“其实像我们这种平原乡村,没有山水禀赋依托,我们有的也就是这些闲置的老宅子、低价的老地块儿。现在我们就是向内激活力、向外借外力,通过引入一些乡村振兴合伙人,来激发我们自己闲置的资源,把老宅子运用起来,让它变成一种能够带动老百姓致富的资产。”石倩的话里满是感慨。在“顾乡平野”片区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故事正被越来越多像刘洋这样的创业者,和十里八乡勤劳的村民们一起,共同书写下去。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