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范心雨 尉笑
初冬,泰安肥城市的桃林里,寒风掠过枯枝,但仪阳街道的程木匠工作室里仍藏着创收的暖意,刻刀划过桃木的细碎声响不绝于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程银贵正伏案雕刻,大件桃木作品上,细小精致的纹路错落分布,粗粝体量藏着细腻巧思。

程银贵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1997年,我受朋友邀请来看桃花,满山遍野的桃林不仅漂亮,里面还藏着好资源哩。但当时我看到好多桃木要么腐烂,要么被当柴烧,实在可惜。”正是这份惋惜,让深耕木雕行业多年的他转头扎进桃木雕刻。如今,他的工作室与片区内“桃源胜境”景区联手,带着融入莲花、葫芦、哈基咪等元素的新潮手串,成了“桃源胜境”乡村振兴片区农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仪阳街道“桃源胜境”乡村振兴片区坐落于泰山西麓千年肥桃核心产区。如今,片区打破村域壁垒,从桃木利用到文旅增收,用一片片桃林搭建起片区“共富圈子”。
在王家南阳村的生猪智慧种肥厂,厂里囤积的猪粪经过早起发酵后会产生沼渣,可用来作为桃树的有机肥料。“目前通过这种‘猪—沼—桃’生态循环模式,能使化肥使用减少15%,肥桃附加值提升30%以上。”仪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陈天豪向记者介绍,这是街道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摸索的新路径,既减少化肥使用,又升级肥桃品质。近年来,片区整合2360户桃农、3600亩桃园推行标准化种植,联合科研院所建科技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商品果率从不足50%提至75%以上,年销售额从300万元跃升至1亿元,桃农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在“桃源胜境”景区里,架子上陈列的桃木手串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片区统筹资金8800余万元打造的“十里桃花•桃源胜境”景区,是全国首个以“桃花IP”为核心的山岳主题景区。漂流、夜游等创新项目,成功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久留量”,仅2025年桃花盛开季期间,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4.2万人,拉动消费4500余万元。如今,景区不仅联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银贵拓展新产品,今年9月份启动的电商板块,更为片区特色桃木产品拓宽了销路。

“以前各村各管各的,桃卖不上价,很多资源也浪费了;现在片区化推进,党建牵头联组织、联产业,年轻人回来了,业态也丰富了。”片区工作人员说,片区创新建立“街道党工委—片区联合议事会—村级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人才共育库,吸引12名青年人才带技术返乡,孵化电商服务中心、民宿等项目,形成“人才回归—产业激活—乡村焕新”的良性循环。
生态桃林结硕果,桃木技艺藏巧思,景区烟火聚人气。在仪阳街道“桃源胜境”乡村振兴片区,昔日零散的桃树资源正化作四季常鲜的致富道路,桃乡的日子正伴着桃香,愈发红火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