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硬化水泥路,从群山环抱之中驶入东仲都村,目之所及满眼翠绿。主路的一侧是文创街区,一侧是研学基地,免费wifi、奶茶咖啡、陶艺图书,一砖一瓦都融进了文化艺术的氛围中。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在几年前还是一个人人嫌弃的“穷山沟”,改变源自一个拄拐的村支书。
2019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参加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代表,第一个握手的,正是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保玉—— 一位只有一条腿,却致富不忘乡亲,带领村民求新求变,将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的“单拐书记”。
身残志坚的李保玉正带领村民走在致富路上
九十年代的“百万富翁”
11月份的东仲都村依旧很忙碌,一辆辆的中巴车开进这个小村庄。从村东头进村子,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干净的青石板路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从村口望去,山居奶茶、川上咖啡厅、好桑粮体验馆、厚厨老灶台、阅湖茶艺社、儿童家园、木工陶艺蜡染体验馆等蕴含艺术性的场馆错落有致地坐落在文创街上。
据村支书李保玉介绍,村里引入“阅湖尚儒研学游”企业项目,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初步形成林果种植、传统文化体验、研学写生、产品展销输出等相关业态。
村里改造的越发美丽,吸引了周边的不少新人前来拍婚纱照
“五一”正式开门迎客,让这个距离泗水县城12公里的小山村热闹非凡。虽然因疫情实行限流,基地最终还是在5天假期里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收入100余万元。
而在10年前,村里还一穷二白,房屋破旧低矮,道路坑洼不平,村民怨声载道,9年换了11个村党支部书记还是没有拔了穷根。直到2004年,“百万富翁”李保玉回村当了村支书,从那时候开始,他靠着一支拐杖走遍了东仲都村的每一处角落,希望对东仲都村一千多位村民有个交待,有个说法。
在东仲都村村口,李保玉骑着红色的三轮电动车,风尘仆仆地赶来,打开车门,熟练地从后面扯出单拐,说话铿锵有力,“外地来了个参观团,刚刚安排下……”
1969年,李保玉出生于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自幼左腿残疾。初中辍学后跟随邻村师傅学习书画和工艺美术,尽管身体残疾有着诸多不便,但李保玉硬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学会了绘画、刻字、制作牌匾,并借助师傅的客源,跟泗水县城11家工艺美术社和各乡镇达成了长期供应关系。1992年,李保玉在县城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工艺美术店。
从最初的不信任,到现在的竭力拥护,越来越多的村民跟上了李书记的步伐
1992年5月,李保玉成家,从事个体经营的李保玉看到县城和农村的发展差距,便带着妻子到泗水县城操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工艺美术店。由于经营得当,生意越做越红火,陆续在泗水县城开了4家店铺。不到两年的时间,李保玉的工艺美术店已经实现了对泗水15个乡镇的全覆盖,收入也已过百万。
放弃生意当“村官”
李保玉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能人。2004年6月,圣水峪镇党委找到李保玉,邀请他回村担任支部书记。东仲都村是库区移民村,村内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复杂,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这个烂摊子谁都不愿接,也不敢接。
李保玉却答应了,李保玉的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父亲就是村干部,在村里工作只会得罪人,不能去!” 妻子也不同意:“我们生意做得好好的,回去当什么干部?”亲戚朋友也纷纷劝阻。李保玉却坚决要回村,“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有义务为兄弟姐妹们为老百姓做点事”。
而等待他接手的“老家”东仲都——一个人口1102人,人均耕地才0.02公顷的村落,那些年正经历着9年连续撤换11名支部书记的“尴尬局面”。
受父亲影响,李根回村帮忙建起了“灵芝大棚”
看着村里四面围堵的“断头路”,李保玉决定要先把致富路修好,但是村里没钱,村民没钱,集资也并不顺利。“多年下来,换了11名村支书,很多的遗留问题,村民没有了信任,你做什么事都做不成,你必须让大家知道,你确实是为村里干工作来了。”
李保玉从家里拿出6万块钱,修建了2400米的道路;紧接着又协调水利部门争取5万元资金,在村内打了一眼大口井,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基础设施建好了,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他带领村民整理土地300亩,发展核桃和大樱桃种植。
“那个时候6万块是个什么概念,看着他每天拄着拐在村里一趟趟跑,谁心里不是热乎乎的。”村民一看李保玉确实能为村里办好事,是个不错的带头人,于是在历届村“两委”换届中,李保玉次次连任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
自掏腰包为百姓修路,协调上级资金为村里打井,带领村民种核桃栽樱桃。李保玉的“三把火”初战告捷,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也暖热了村民的心。2005年1月,村“两委”换届中,李保玉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并在2008年当选全国残联代表,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佳自强模范”“乡村之星”等称号。
村里的“图书一角”为村民们提供着精神食粮
走上致富路
这些年,李保玉跑遍了全村每一户人家,用坏了四辆三轮车。自己却因为长期拄拐行走,后背已经严重变形。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村林果业发展到600亩,人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2017年4月,李保玉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北上沂源、潍坊,考察樱桃和百香果种植,南下鱼台,考察木耳种植。
回来后,李保玉协调资金200多万元,经过“百天奋战”,东仲都的大棚樱桃、百香果、木耳产业迅速崛起,成功构建了东仲都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大棚建起来了,还先后注册成立了泗水县三淼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泗水三淼商贸有限公司,利用电子商务优势,借助乡村赋能工程,发展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了全村60多人就业。年轻人的加盟,让旧村庄焕发了新活力。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栋栋研学游建设项目拔地而起。
沿着蜿蜒的硬化水泥路,从群山环抱之中驶入东仲都村,目之所及满眼翠绿。主路的一侧是文创街区,一侧是研学基地,免费wifi、奶茶咖啡、陶艺图书,一砖一瓦都融进了文化艺术的氛围中。正午时分,在村里修建房屋的村民陆续下工,四处飘来的饭香让这所文化范儿的村落有了生活的烟火气。
2018年9月,济宁市在泗水县龙湾湖畔周边村庄开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政府的帮助下,东仲都村吸纳了一批优质“文化”企业。
“离家近,环境好,收入还可以,方便照顾不到1岁的孩子。”之前一直在威海打工的桂克苹如今返乡,安心在一家文化餐厅里做了领班,她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会变得这么漂亮,能吸引那么多人到这里来。
东仲都村俯瞰
顺着“阅湖尚儒研学基地”的指示牌望去,龙湾书房、鲁班记忆木工作坊、陶朱工坊、亲子民宿、龙湾学舍等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湖边。阅湖尚儒研学基地自去年3月份开始试运营以来,接待了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团队累计1万余人。
通过积极争取,2018年,东仲都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总投资1600多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龙湾书房、陶艺坊、木工房等场所,突出山水风貌和传统文化特点,打造“农业+教育+艺术+旅游”为主题的亲少年自然艺术教育基地。
李保玉每天仍旧奔波在为村民增收的道路上,李保玉说,明年他还有很多想法要实现,他要先建设一所养老院,让村里的老人生活得更幸福,让村里的年轻人更有干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宗兆洋 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