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世界意义。
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奔小康的当下,本报今起推出“同心奔小康”系列报道,聚焦家庭、企业、学校、乡村、县域等典型,生动展示人们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面小康的指标和数据化作千万家庭、亿万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作为“青岛后花园”的莱西,曾是贺敬之笔下“嫦娥奔月有无悔,见此月湖笑展眉”的存在。这里,先是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而令人向往,后又因“莱西经验”而誉满全国。三十余年过去了,这处“莱西经验”的诞生地从未停止过深化拓展的脚步。近日,记者来到这片热土,探寻“莱西经验”如何烛照当下。
“难弄湾庄”的华丽转身
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乡到城——这是莱西经济开发区南龙湾庄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而实现这“三变”的根本,则是其坚持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坚定不移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与时俱进提升组织力的成果。
回忆过去的南龙湾庄,党委书记李思言告诉记者,“这里人多地多,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集体时期一直是莱西先进典型,农业比较发达。然而,在某一段时期,却打架斗殴、好吃懒做、欺行霸市、乱搭乱建等成风,村干部说话也不灵了。外村人对南龙湾庄避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当时,人们戏谑地把南龙湾庄称作‘难弄湾庄’,说这里是个‘乱村’”。
乱则思治。1990年10月,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首先理顺了村“两委”的工作运行架构,凝聚起以党支部为龙头、村委会和各类组织同步推进、共同发展的共识。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包括30多项规章制度,村民逐渐树立起“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集体观。
1992年,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选址就在南龙湾庄,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水,南龙湾庄仿佛蛟龙入海击水三千,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村干部带头把工资用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多方筹集资金发展村办企业。村里先后建起南龙水泥制品厂、龙海抗静电地板厂、锻造厂等集体企业10家,擎起了发展三产的龙头。
2014年,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潮流新机遇,村里建起企业孵化器,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2015年,莱西市第一个电商产业园在南龙湾庄落地,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带领村民搞起电商;2016年,建设众创空间,村民可以零负担入驻,签订两到三年的孵化协议;2019年,引进共创中心平台项目,并通过共创中心引进独角兽企业猪八戒网,实现了平台招商的乘法效应……
如今的南龙湾庄,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南龙湾庄时下正着力做实区域化党建,整合村、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团组织和妇女群体资源,与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共建关系。通过党员中心户就近包联3-4名党员和60多户群众,构建起“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六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同时,村两委引领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村民创新创业,走出一条以集体带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有了新模式,村集体账本越来越厚实。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00多万元,是1990年的10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多元,是1990年的25倍,南龙湾庄村真正昂起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庄户地里飞出“金凤凰”
“这个地方都是我们村的老房子,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在这住了……”沽河街道庄扶新村村民王振思指着一片已经列入拆迁计划的老房子介绍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盖起崭新的楼房。
从破旧小民房到集中居住的社区楼房,从村办小企业到全国食品工业十强,庄扶新村村企共建,走上了企因村兴、村以企旺的统筹发展之路。如今,村民们享受着产业兴旺带来的美好生活,王振思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90%的村民都搬进社区楼房了。我的楼房都是用老房子置换的,自己花钱很少,居住条件更好了。”王振思见证了庄扶新村的巨变。
庄扶新村是由原后庄扶村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庄成立。原后庄扶村与“莱西经验”充满“缘分”。“说庄扶,道庄扶,别看庄扶分田到了户,一步也离不开党支部。”当年后庄扶村探索的党支部抓集体经济促村庄发展的做法,对“莱西经验”的诞生有着重要启发。
党建引领村企共建谋发展的做法,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1988年,后庄扶村建起了村办养鸡场,也就是现在青岛九联集团的前身。”沽河街道庄扶新村党委书记王希科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村庄和九联集团实行‘村企共建’,共谋发展。当时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九五年销路不好,饲料涨价,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凑钱、凑玉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后来企业虽然改制了,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九联集团发展壮大后,先后投入资金1.3亿元,帮助村庄盖楼房、修道路,完善水、电、暖、排污、通讯,建成现代化老年公寓、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改造庄扶中学。”
现如今,在党支部的坚强指引下,九联集团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多家生产企业,1.2万名员工,年销售额80亿元以上。全村85%的劳动力在企业工作,而村庄也对企业的土地、水电等各类资源供给提供便利。这个土生土长的乡村企业,真真正正成了庄户地里飞出的“金凤凰”。
今天,大沽河畔的小村庄,成长为年产值130亿元、辐射整个莱西的食品加工聚集区,创造出又一个“庄扶奇迹”。“下一步,庄扶新村党支部将进一步健全议事、决策、管理、服务等制度,推动乡村治理呈现新格局,实现新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发展。”王希科告诉记者,村庄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持续强化领导力和组织力。
时下,庄扶新村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食品产业集聚、创意田园休闲3个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据介绍,到2022年,庄扶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6000万元。
“贫困村”蝶变“度假村”
“俺村2016年以前是贫困村,后来党支部带领全村种葡萄,大伙儿都富裕起来了,像我这样原先的贫困户一年也能收入两三万元。”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脱贫户王人良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沟东新村位于风景秀美的莱西湖北岸,包括沟东、徐家寨、青峰岭、玉池、南埠5个自然村。这里村容干净漂亮,水泥路面整洁畅通,还有可供休闲娱乐的葡萄采摘园。村庄先后被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村居、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看着如今的村容村貌,你一定想不到,2014年前,这里还是“晴天尘土慢榭,雨天道路泥泞”,连村民自己都嫌弃的省定贫困村。“村里遍地‘三大堆’:草堆、土堆、粪堆;每到夏天,臭水沟便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惹得苍蝇蚊子满天飞;雨天道路泥泞难走……总之环境非常恶劣。”这是村民王小伟对沟东新村旧貌的评价。
为改变村庄脏乱穷的状况,近年来,沟东新村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主线,使一个经济弱、环境差的贫困村,实现了向一个组织强、民心聚、产业兴、治理好、环境美的示范村庄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沟东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尝到了葡萄种植的甜头。在带领村民致富过程中,村党支部领头办起了合作社,外出跑调研、学技术,率先引用了遮雨棚栽培技术,延伸发展出阳光玫瑰、玫瑰香等8个葡萄品种,解决了库区搬迁村人多地少、产业分散的瓶颈问题。
目前,沟东新村已整合了5个自然村的产业资金、土地资源,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建立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发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区4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了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实现葡萄产业规模化种植,成功打造了莱西市闻名的葡萄产业村。
“如今沟东新村葡萄产量达到100万公斤,合作社发展壮大到112户,几乎家家种葡萄,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沟东新村党支部书记高维玉告诉记者,2019年沟东新村村集体增收10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至2.08万元。
从去年起,沟东新村依托葡萄产业,打造推出莱西环湖葡萄节,发展民宿、采摘、生态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葡萄收购商及游客。“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正逐渐成长为莱西湖畔的‘度假村’。”说到这,高维玉幸福地笑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张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