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静态的展示,也需要活化的传承。图为马保三故居(资料图)
济南市博物馆20世纪20年代刘谦初烈士用过的绿花格毛毯(资料图)
◎山东省文旅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邓家钰
革命文物乃革命根脉,革命遗址遗迹是红色文化传承最鲜活、最生动的载体。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以及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进一步夯实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实现了对革命文物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政策利好传承红色文化
最长远、最有力的保护传承,是将其上升为法律。
2021年1月1日,《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红色遗存和革命精神保护传承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并首次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同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措施》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了“2025年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建成山东自然博物馆,建成‘文物山东’云展馆”等一系列具有山东特色、创新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
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对文物进行保护,如今已经成为山东的共识。去年以来,济南、青岛、东营、潍坊等8个设区市相继建立市级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济南、青岛等7个设区市成立革命文物科(处)。全面开展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工作,组织编制《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山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同时,山东作为牵头省份,联合江苏、河北、河南启动《冀鲁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动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2021年7月1日,《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于2020年7月1日施行,更早前的2018年1月1日,《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社会效益、独特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以“革命文物+”赓续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实物见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12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以及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再一次认证了齐鲁大地悠久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
要将革命文物赋予新活力,就要以文旅融合推动资源有效转化。实施“革命文物+”战略,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山东各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革命文物+场馆,活化红色基因。以静态展陈再现历史风云,这是文化遗产活化的方式,也是后人聆听历史回声的通道。去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包括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100个红色故事追述历史等的“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其中,在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名单中,济南市共有8家展馆的特色展陈入选,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等依托红色基因进行资源整合与展示,成为了时下旅游和党性教育的热门打卡地。在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中,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历史场景,一个个红色印记,无不重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革命文物+旅游,地标连点成线。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静态的展示,也需要活化的传承。具体来看,保护文物促进发展、文化旅游优势互补的理念需要在行动中落细落实。潍坊寿光的巨淀湖是潍坊最大的天然湿地,该景区作为山东三大革命老区之一,有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马保三故居、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等红色文化元素,沉淀出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巨淀湖风景区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将红色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路线,积极开展自然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研学活动。通过“革命文物+旅游”,让广大受众领略巨淀湖这片热土所蕴含的自然文化和革命历史,树立起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革命文物+演艺,传唱红色故事。红色搭台,文化唱戏。以演艺的方式再现红色基因是当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沂蒙山区创新红色研学旅行模式,通过讲好沂蒙红嫂故事和支前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战地医院》等6个短剧。学生们在红嫂纪念馆听《乳汁救伤员》等故事,在沂蒙山村夜剧场观看《沂蒙四季》沉浸式演出,到研学点体验抬担架、架火线桥,通过“沂蒙行”切身感悟“沂蒙情”,精神深受洗礼。这种“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模式,让红色旅游更加鲜活,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
以新传播促进革命文物创新性保护
导入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与一般历史文化资源相比,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间性,但缺乏物质载体。为革命文物等红色旅游资源导入传播载体,势必会形成新的红色旅游形式和内容,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扩大覆盖面,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知名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由革命文物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如泰安皮影戏、潍坊风筝、泰安剪纸、鲁绣等,可以将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更加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红色资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丰富革命文物展现形式,加快数字化转型。2022年初,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数据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沉浸式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体验,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历史知识。2021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推介活动,其中仅“让党旗永远飘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就有30多万人次现场观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要积极发现和探索革命文物沉浸式应用新场景,着力打造沉浸式纪念馆、博物馆,利用AR、VR等新兴技术手段,构建有声漫画导游系统,将革命人物、历史事件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文物“说话”,更直接地重现革命历史,为不同年龄段游客提供最适合的游览体验,提升广大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的热情。要创新传播手段,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模式,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体作用,用好抖音、快手等大型传播平台,通过“慢直播”“云展览”和短视频等,让人们足不出户欣赏革命文物,感受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