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齐长城——两千多年今犹存

2023-01-02 09:53:2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青石关保存完好的古车辙

济南市莱芜区青石关堡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首开中国长城建筑史先河的齐长城,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沧桑、硝烟烽火,见证着齐鲁大地的历史变迁,亦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2023年1月1日,《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从保护利用、创新设计、监督管理等方面推动齐长城保护。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齐长城文化遗产“活”起来,在文明守望的同时融入大众生活。

潍坊市临朐县穆陵关西西岭段长城

以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传承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扩展项目。2001年6月25日,齐长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建筑,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独具山东特色的长城资源。

串联了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经历了齐国、鲁国、晋国、楚国、宋国、吴国、越国等东周列国的战火考验,齐长城见证了齐鲁大地2600多年兴衰沧桑。齐长城横亘于黄河、泰山、黄海之间,造就了瑰丽多姿的文化与自然景观,是齐鲁大地开放、包容的地域象征。

基于如此深厚且独特的文化资源,从资源调查到保护修缮、展示利用,我省对于这段千年文脉的延续和守护从未中断。早在2008年,山东就曾启动“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曾参与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溯经过实地考察,明确了齐长城的建筑方式。“齐长城主要有土墙、山险墙、石墙、土石混筑墙体四种建筑方式,而明长城主要是砖墙。土墙是夯筑的,属于筑城的传统工艺。石墙是用山上开采的石块垒筑的。土墙主要发现在平原地区和两山之间的关隘处,有的是和城墙连在一起的。土石混筑主要在东部,是土和石块混筑到一起。”采访中张溯介绍,齐长城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随形就势、因地取材。“这些墙体都是就地取材,山上是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没有石块就用土。山险墙就是借山险作墙,没有修墙,因为也没有修的必要,南侧悬崖峭壁,外面的士兵根本上不来。这些都是借助于当地的资源和地形地势所采用的不同防御方式。”

对齐长城资源调查后的四年时间里,专家学者们就省内的齐长城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勘测,同时根据考察资料,编制完成了《齐长城总体保护规划》。近年来,我省对于齐长城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6月24日,齐长城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此后分期分批实施齐长城系列保护工程。

济南市章丘区东门关段长城

“2008年齐长城资源调查之后,省文物局便对齐长城制定了保护方案,划定了保护范围。各地市也有专门的文物部门和人员对齐长城进行保护,建立了齐长城的保护档案。”张溯告诉记者,具体的保护工作也由此进一步细化。“在齐长城沿线设立了保护碑,尤其是一些交通要道,对沿线的村民进行文物保护宣传,这样就杜绝了齐长城进一步受到破坏。大型基建工程如需穿越齐长城也必须通过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必须经省局、省厅和国家文物局层层审批,这样就最大程度上保护了齐长城。”

基于此,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齐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据前期开展的资源调查,齐长城经7市、17个县(市、区),总长度641.32公里,遗址遗产总量260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聚焦齐长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我省创新实施“红黄绿”段保护管理。2021年12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沿线各市对260个点段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确定“红段”42处、“黄段”77处、“绿段”141处。

而在加强沿线文物机构队伍方面,我省将“文物保护巡查”列入全省公益性公共管理类岗位,确定齐长城公益性巡查岗位860个,达到平均每1公里长城有1名保护员,数量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首个一次性将长城保护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省份。

淄博市博山区风门道关段长城

聚焦顶层设计打造“山东样板”

承载着历史文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历来备受关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召开,公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初步确定了45个国家重点项目,提出36项具体工作。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涉及15个省区,山东位列其中。而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一消息亦为齐长城保护利用带来利好。

在整体规划方面,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编制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包括规划背景、战略定位与目标要求、空间格局与功能分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齐长城文化研究发掘、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带、完善提升环境设施配套、推动齐长城数字再现、组织保障九个章节,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在总体布局方面,《规划》考虑齐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地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观游览价值、保存完整性和规模丰度以及开发利用程度等要素,统筹推进齐长城价值挖掘、遗产保护利用,重点建设“四类主体功能区”、协调推进“五大工程”,构建“一廊、七段、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展示利用让齐长城“活起来”

以用促保既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之一,也是其活化利用的途径。聚焦齐长城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我省多措并举,以文旅为核心连点成线,打造文化旅游带。

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现场,齐长城沿线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泰安、日照、临沂7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成立“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目前,齐长城沿线已创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58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1家,长清、沂水等1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长城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有利于加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将秉承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的原则,通过联合策划主题产品、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市场营销等方式,积极树立联盟整体形象,助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将齐长城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2022年9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在淄博举行。活动现场公布8处“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7段“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发布39个“研读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以及10个“2022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活动”。以系列成果的发布为契机,引领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山东样板”。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汇聚沿线各地文旅合力的同时,以齐长城保护为主线,我省将以齐长城保护为主线,深入挖掘长城文化、景观和精神价值,突出活化传承、合理利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推动产品业态升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着力创新突破攻坚,打造独具齐风鲁韵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带。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