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打造全国性品牌 山东非遗“多面”丰收

2023-01-04 11:09: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山东费县手绣记者 王晓峰 摄

2022年8月,第七届非遗博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记者 王晓峰 摄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的一年中,山东在保护传承非遗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发挥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丰富群众生活的重要方式。

打造全国性品牌非遗活动

如果将非遗比作一处丰富的矿藏,那其中的各个项目就是一颗颗耀眼闪烁的珍宝。在文化传承发扬中,非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济南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便成为展示多彩非遗,呈现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

2022年8月,第七届非遗博览会成功举办,一场关于非遗的盛会就此展开。本届博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其中既有各类精彩的线下活动供群众参与体验,也有丰富的线上活动同步进行,活动传播力度、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主会场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大运河沿线非遗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展4大板块构建了一幅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生动画面。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284个非遗项目在现场展演展示,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活化非遗项目。在分会场中,“中国味道”大运河沿线非遗美食节、齐鲁美食节、曲山艺海合作联盟演出、“华服之美”非遗服饰秀等活动接连举办,为群众提供了一场可观、可赏、可体验的非遗盛典。与此同时,本届博览会还举办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从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探求非遗保护工作的更多的可能性。

精彩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大众的广泛参与,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博览会举办5天时间内,共有近10万人参与线下活动,直播观看、话题互动、媒体阅读等线上参与人次累计1.48亿,多方媒体给予关注报道。以非遗博览会为契机,山东不断强化非遗凝聚人心的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强大动力。

让非遗贴近百姓生活

齐鲁文化与儒家文化浸润下,山东地区文化发展自成一脉,并随着时代发展融入新内容。山东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为文化传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与动力。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山东不断拓展非遗与群众接触面的广度,让非遗贴近百姓,融入生活。

2022年初,一场线上活动将即将到来的新年气氛渲染得格外浓烈。在山东省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上,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文旅机构等在视频平台上传视频、开设直播。这些视频有的记录着身边的传统年俗,有的分享非遗技艺,还有的展示喜庆的活动,得到网友热烈欢迎与支持。各平台“非遗里的山东年味”话题下视频数量近4000个,总播放量达4.4亿余次。

2022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中,各类宣传展示活动拉开帷幕,全省各地共计举办500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全省共举办650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作为其中重要活动,山东非遗购物节也如火如荼开展,全省线上、线下3959家店铺参与活动,共计销售产品12390种845266件(套),总销售额达3792万元。活动中,线上直播成为促进非遗产品销售的有力手段,865场直播活动累计观看量2030万次,成交量达732万元。通过活动,非遗产品不仅扩展了销路,也实现了经济价值,带动产业更好发展。

此外,通过一系列展览展示活动,更多非遗“走出”家门与更多朋友见面。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文创旅游商品展中,“山东手造”文创产品、非遗产品、旅游商品、老字号产品等琳琅满目。“新疆是个好地方”十九省市援疆非遗展中,鲁绣、锡雕、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等项目的传承人现场进行展示交流。此外,“琉光璃彩”——山东(淄博)琉璃精品展、“百草可染·二十四节气的颜色”草木染展等展览活动也为群众提供了与非遗亲密接触的机会。

丰富非遗保护工作内容

各类活动的开展绘就了一幅非遗保护工作提质升级的美丽画面。与此同时,政策方面亦不断落实,为各项工作指明方向。2022年,山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措施》,内容包括打造山东非遗保护特色品牌、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弘扬力度、强化各项保障措施5个方面共20条,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体系建设、传承水平、传播普及”三个核心内容进行全面部署。

《“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出台,明确了非遗工坊条件、认定程序及扶持措施等,为非遗工坊规范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我省各市已认定县级非遗工坊1208个,市级非遗工坊620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一系列以手工制作、加工制造为主的“山东手造”特色产品纷纷与广大群众见面,并涌现出平度草编非遗工坊、莒绘非遗工坊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领头羊”,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活化,构建百姓幸福生活。

非遗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丰富学术内涵,也为非遗发展明确了社会价值,并指导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诸多非遗传承活动背后,山东非遗理论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2022年,山东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37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从事非遗理论研究群体不断扩大。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非遗作为极具地方特色与鲜明文化特征的部分,正在不断发挥积极作用,丰富旅游项目内容,也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其中,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评选中,我省20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3位,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方面交上优异的答卷。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