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书会资料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每年农历正月,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胡集书会堪称一场饕餮曲艺盛宴。来自五湖四海的艺人聚集于此,拿出绝活登台表演,将节庆氛围不断拉满。2006年,胡集书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名录。让这项传统活动不断传承发展,丰富着百姓生活。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胡集镇的曲艺集市盛会。春节期间,曲艺艺人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此,说书唱曲。在不断发展传承中,胡集书会演出规模不断增大,成为曲艺界重要的年度盛会。不管是德高望重的艺坛前辈,还是风华正茂的后起之秀,都可以在胡集书会大展身手。众多曲种轮番亮相,大街小巷上,琴鼓争鸣不断,说唱腔调此起彼伏。来自周边村镇的百姓闻声而至。技艺精湛的艺人引来阵阵叫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胡集书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是中国两大民间传统书会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元代时,胡集地区商业发达,成为方圆百余里内最大的集镇。农历正月十二是当地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大集日,集上热闹非凡。说书艺人认为这是演出的好机会,便从各地赶来登台献艺。说书卖场经年不衰,场面逐年扩大,逐步形成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最早源于艺人之间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书会上,艺人们支起摊子,扯旗挂牌,摆起擂台,将拿手的绝活一一亮出。激烈的竞技比赛既为百姓提供了精彩绝伦的演出,也让表演者相互交流与学习,不断带动曲艺进步发展。
胡集书会由前节、正节、偏节组成。新年开始至正月十一这段时间统称为前节。距离胡集镇较远的艺人纷纷启程,并在沿途演出,若有村庄或村民留下艺人表演,他们便短暂停留几日后再出发。正月十一,艺人们赶至胡集镇,在难得相聚的时间中,畅叙友情并交流技艺,或是拜祭祖师、介绍新徒,或是展开望空、报门等联谊活动。
正月十二至十六为正节,艺人一大早便前往卖书场地摆场献艺。选择流行的书目,说出拿手的小段,艺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引观众驻足。书会上汇集来自山东、天津、河北等地的多种曲艺,如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毛竹板书、评书、渤海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渔鼓书等。期间,请书人也纷纷来到书会,根据艺人表演的技艺及效果考察选择,后雇请合适的艺人回村表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请书人与艺人在讨价还价后,便可确定雇书事宜。被选中的艺人称为“卖下去了”,可以收取定金,请书人则拿走艺人的一件乐器以做抵押。通常,一个村庄只雇请一档艺人回村表演,艺人也能获得颇丰的报酬。
正月十七至二十一为偏节。正节演出结束后,若村民对艺人表演甚为满意,想继续雇请,双方可重新商讨雇书事宜,再继续表演至正月二十一日晚上。而未被续雇的艺人则在正月十七重新回到胡集继续表演。正节时未聘请艺人的村落,或遇有需求的家庭、店铺等也可在此时来到胡集,雇请艺人跟随其返回并表演,此时胡集书会临近尾声,书价也较正节低。
胡集书会规模盛大,参与艺人数量众多,表演内容丰富精彩,故流传下“一日能看千台戏,四天可读万卷书”的说法。书会兴盛时,除附近及本省艺人外,还有来自辽宁、黑龙江等地的表演者前来。书会上,艺人数量最多时可达300档,观众多达10余万。
胡集书会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曲艺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交流发展曲艺艺术、丰富群众节日娱乐生活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胡集书会也增添了新的呈现方式。近年来,“云端”胡集书会同样受热捧。在网络中进行的胡集书会展演因艺人报名异常踊跃,优秀节目众多,举办方还临时增加场次。通过这种形式,更多的百姓也能够一睹胡集书会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