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于洋
文物贯通古今,服务连通你我。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对外进行展示、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是文物活化的窗口,承载着地方文脉,也诠释着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公布,山东博物馆“走进鲁博、服务有我”志愿服务项目案例成功入选。自2010年品牌成立以来,以其“传承历史、传播文明”的初心,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汇聚合力激活文物的生命力,在守护历史文化根脉的同时让博物馆惠及千家万户。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讲述发生在服务队里的诸多故事。
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日常讲解(山东博物馆供图)
以志愿服务为文物发声赋能
时间回到2008年,山东博物馆正式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彼时,群众对文博的热情与期待正空前勃发,对文物知识的好奇和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的向往日益增长,然而因受制于馆内讲解员有限,馆内服务场次一度无法满足大众对知识的渴求。在此情形下,2010年,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以“传承历史、传播文明”为基本宗旨,在“走进鲁博,服务有我”的目标指导下,以另一种形式持续展现着文博风采。
同年5月,继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你好,文物”项目正式开始实施。对此,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初选择采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文物是静默无声的,我们就要替它说话。如果文物是静立不动的,我们就去替它跑腿。我们的志愿者不仅服务于游客、服务于群众,也服务于文物、服务于历史,要把文物的故事讲出来,把文物送到群众中去。”据悉,自成立以来,山东博物馆志愿服务队平均每年举办巡回宣讲超100次,各类体验类活动400余次,为近100万名观众义务讲解10000余场次,年复一年,将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展览以及丰厚的山东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广泛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多年的积累与组织,服务队的规模逐渐扩大,人员越发充盈。“目前累计注册志愿者2426人,其中有200余人全年始终保持活跃。”负责人表示,在文物志愿活动中,文物不仅汇聚古今,也团结了一批热爱文物的人,涵盖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热心群众、高校学生等不同的群体。“考虑到人员组成的复杂性,我们专门建立网上‘思齐讲堂’,定期分享历史文化知识,每年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培训课程,用这种方式凝心聚力,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原有的公共文化模式越来越需要自我更新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志愿者在博物馆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我们正是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让一贯‘高冷’的博物馆变得更有亲和力,激活历史文物的生命力。”有志愿者坦言,一直以来,志愿服务队在提升观众服务品质、提高社会传播广度、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小莲蓬”汇聚文博志愿服务合力
博物馆来来往往的参观者中,始终都少不了一道道抬头仰望文物的好奇目光,孩子们穿梭在文物世界中,总是充满着对历史与当下无止境的好奇。“未成年人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可塑性也强,又往往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倾听与观看。”负责人说道。基于此,山东博物馆推出“小莲蓬”志愿服务项目。“所谓小莲蓬,其实就像是一颗颗志愿服务的种子紧密团结在一起,我们依托‘小莲蓬’将孩子们汇聚在一起,向他们培训志愿服务精神,为他们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并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博志愿活动。”
据了解,为进一步充实“小莲蓬”的人员,山东博物馆还组织发起了“国宝小主播”活动,“我们面向广大校园开放海选,为晋级的小选手开展阶段性的封闭培训,并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现培训成果,这些同学将在业务培训后走上志愿讲解服务岗位,加入我们‘小莲蓬’的大家庭。”负责人介绍道。
2014年,山东博物馆利用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300多件珍稀非洲野生动物标本举办了《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将非洲大陆动物大迁徙的壮观景象再现于市民面前。独特的展览和国际水准的布展方式,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走进山东博物馆,“生生不息”志愿服务项目也由此正式出现在全省文博爱好者面前。“这个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打破年龄边界,以‘小莲蓬’志愿者为主力,并以在职中青年与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在亲身参与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活动中,‘小莲蓬’们和观众一同完成了对文化与自然的深入探寻。”一位项目参与者表示。
拓展服务疆域讲述中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日渐深入人心,在“民心相通”理念背景下,山东博物馆也针对性地推出“志行天下融通民心”山东博物馆志愿者打卡国际博物馆服务项目。对此,该负责人解释,“志”即为“文化志愿者”,“行天下”即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融通民心”旨在阐释通过文化和志愿精神的传播达成民心相通。“我们汇集志愿者中因各种原因需要出国的人员,有规划地组织他们到所在地博物馆打卡,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志愿宣传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据了解,志愿者们先后打卡俄罗斯、法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中亚地区近百家博物馆,总参与人员达到165人,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山东博物馆的影子。
近年来,在“走进鲁博服务有我”品牌的总体影响下,山东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不少创新项目早已脱离了早期文博工作的窠臼,在不同层面、不同地域展现着文博本应具有的光彩。对志愿服务队来说,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与记录者,新趋势下,它同时也有着文化教育的职能。“我们不认为当下就已经是文博志愿服务发展的终点。未来,我们在展陈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销售、数字博物馆建设等领域都将引入更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伴随着文博事业与志愿服务进一步的深度融合,也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