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一种特殊的文化,地名文化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2023-01-18 12:18: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刘心语

地名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可以挖掘利用、融合发展的层面还有很多记者 赵天羿 摄

地名作为地域信息的载体,在命名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风格。可以说,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语言、经济、民族和社会发展等文化内涵,具有多重价值。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的地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乡愁记忆的载体,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地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为中国地名提供了广袤的肥田沃土,确立了丰富的内涵,比如长城、黄河这些地名已经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指代标志,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座座丰碑。比如西安、杭州、开封、洛阳、南京、北京这些政区地名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六大古都,从不同的方面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及整合。传统文化阴阳定位的理论,给地名命名奠定了水北为阳,山北为阴的基础,像济南、济阳、平阴、山阴等地名,追根溯源是以《周易》中阴阳学说为蓝本的命名方式。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地名命名的源泉,中国地名则是传统文化的见证。

地名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地名的形成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开发自然、回馈自然的过程,如轩辕台、蚩尤山、夸父山、五帝村等地名反映了三皇五帝的历史活动;龙门、徒骇河、禹城、大禹渡等地名都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保和殿、交泰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地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地名体现社会风貌及社会变迁。山东威海市的文登区,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山论功颂德而得名,并留下“文登学”的美誉;菏泽市成武县,汉高祖刘邦到此地,以武功告成,改楚邱县为成武县。祈求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平安宁的地名大都用“安、顺、乐、康、宁、义、兴”等吉祥嘉言命名。

地名产生文化生态效应,体现文化认同。地名是区域间相互识别、认知、吸引的重要标识,是众多文化因素的重要载体,文化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中形成了文化生态。地名命名时融入了地域独特的环境、历史、传说、信仰、传统技能、语言等构成居民认同感的元素。寻根文化、乡愁文化都是基于文化认同的产物。明清大移民,迁移来山东的移民在命名时会体现强烈的宗族氏族观念,据统计,在山东省7万多个自然村中,来自河北和山西两个省份的村庄以姓氏得名的比例分别高达53.48%和48.09%。明朝初年,大量因战争以及沿海卫所建立形成的军事移民涌入山东。戍守兵丁及眷属在附近安家,渐成村落,山东境内以所、堡、营、卫、屯等命名的地名,深深烙上了军事移民的印迹。

地名是地理空间的活性要素

地名形成了非物质形态的城市空间,城市的文化传统大都集中于这个空间氛围中,表现城市的起源、扩展等。城市的活性主要依赖城市特有的文脉延续。地名可以作为传承文脉的最佳载体。济南的东门、西门、南门等地名印证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成长的序列,济南开埠后以织布使用的经线纬线命名的系列经纬路至今仍承载着济南经济文化的脉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新地名不断涌现,新建城区成为人文地理实体名称高度密集区,同时城镇“同质化”趋势不容乐观,地域特征、建筑风格被“格式化”,更为迫切的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老城区众多的历史地名、自然村地名濒临消失或已经消失。以山东省为例,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自然村地名10余万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已不足7万条。如何对新生各类人文地理实体予以科学命名从而体现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如何保护好历经千百年积淀形成的历史地名、如何让带有乡愁记忆、文化情感和精神寄托的老地名生生不息……这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地名作为一种蕴含丰富价值的资源,融入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思想观念等,挖掘利用地名资源的多重价值,才能更好地传承弘扬地名文化。

首先,地名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地名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农业、商业、工矿业等情况,为我们认识历史上某一地域的经济特点及类型提供佐证。地名可以用于产品、商标等,许多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地名+品名的表现形式,如烟台苹果、西湖龙井、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地名文化内涵和商业产品直接融合,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地名息息相关,比如杨家埠年画、扬州弹词、诸城古琴、大槐树祭祖习俗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这些蕴含文化的地名为非遗项目及其衍生产品赋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活动人们了解了地名,传承了地名,同时,地名赋予物产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其次,地名不是孤立的,它和历史文化紧紧联在一起、融为一体,成为记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一直以来都是故乡的第一记忆。乡村旅游、民宿体验、寻根之旅、乡愁记忆等这些概念加持,催生了游客对旅游品质的新要求。在旅游线路的选择、旅游景点的介绍、沉浸式旅游体验等方面增加地名元素,挖掘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就会给游客新的观赏视角、新的体悟感受。地名是一根线,穿起过往、现在和未来,地名是载体,各种旅游元素可以从地名的来历、沿革、故事中找到最好的注解,增强体验感和参与度,从而也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

地名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地名从诞生之时起就为社会提供服务。许多地名体现了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爱国奉献等价值理念,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界对地名文化的内涵理解越来越深,对地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山东省泰安市打造了地名文化街区,选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名、红色地名和旅游资源的岱庙仰圣街、后营街、运粮街、文化街等百年历史老街,在街区安放专属地名标志牌,并结合图文等形式,充分展现泰安的山水名胜、老巷老街、红色地名和历史典故等内容,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以生活所在地名为荣。保持老地名稳定,命名新地名时注重重新启用历史地名、原村庄名、遗址遗迹名等,回应了社会关切,地名蕴含的文化增强了人们的认同感,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促进了社会发展。

此外,把地名文化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旅融合发展等相结合,借助新媒体,利用ARVR新技术,让地名“活”起来,让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穿梭”在立体鲜活的地名氛围中,地名文化保护就会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同时,地名命名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个好的地名,经过时间、空间的推移和变换,会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价值,推进地名文化资源向故事化、影视化、产业化发展,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地名文化服务,让地名成为展示地域形象的名片,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地名的形成、演变、发展与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社会、风俗、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密切相关,地名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可以挖掘利用、融合发展的层面还有很多。可以说,地名之于文化是尘封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地名资源开发拓展的空间极其广阔,其多重价值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挖掘好、发挥好、利用好地名资源的多重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民族自豪感、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