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程祥发自泰安
除夕夜前,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里依旧忙碌着。接救护车、分诊、处理、监护……在这个四处张灯结彩的城市里,急诊室是个特别的“角落”。
在急诊工作了27年,李波说他值过很多除夕夜的夜班。
“也想家,但是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从一个月前急诊室的极端忙碌,到现在趋于正常,李波和同事们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这里。
泰山脚下,这家医院挂着一行标语“生命之托,重于泰山”。这行字,也印在了李波他们的心里。
比前阵子好多了
“滴……滴……”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内的仪器不断响起,1月19日,急诊室里并没有春节的气氛,医生们还在不断地忙碌。
救护车开到急诊室门口,几个人从车上下来后,一名病人被抬下来。这是一名从外地赶来就医的病人。看到病人下车,预检分诊岗位上的医护人员赶紧站了起来,做起了准备。
担架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被厚被子紧紧裹着。家属介绍了病人状况后,经预检分诊医生的初步判断,病人需要先被送到急诊室。
几名医护人员分工协作,有的安装把监测仪器,有的协助病人家属挂号,有的医生看CT片……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有五位病人被送到急诊室。
急诊室的医生们动作都很快,步伐也很快。“忙起来顾不得喝一口水”,这已经是急诊室医护人员的共识了,刚刚安置好一位新来的病人,接下来又要查看另一个病人的情况了。
中午一点,急诊科主任李波结束了工作。摘下手套后,双手已经被汗浸得发白。
在急诊室病房后的医生休息室的走廊上,堆满了成箱的医用物资。
“这是前一阵子最忙的时候剩下来的医用物资,现在用得已经少了很多,之前我们的房间里也都堆满了。”李波说。
“现在情况以经好了很多,我都有时间能跟你讲话了,前一阵子太忙了。”李波今年51岁,他24岁一毕业就来到了泰安市中心医院急诊室工作,今年是他在急诊室的第27个年头。
经历高峰期
一直工作在医院的第一线,他也是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个月的变化。
李波告诉记者,2022年12月份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到来,医院急诊室的挂号量比以前多出一倍。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原先有17张床位,当时医院急诊室把床位增加到了30多张。当时来的患者大都以老年人为主,大多数是新冠病毒感染或是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其他病症。
“那时候病人太多了,刚刚来一波,又来一波,刚刚出院了一些人,又来了一批。”李波说。
今年43岁,在急诊室工作了18年大夫张鑫(化名)说:“当时每天都要给病人插管,帮患者吸氧,一忙就是一天,结束工作后要在休息室躺一会才有力气回家。”李波说:“当时一天都没时间喝水,所以也不用上厕所了。”
李波说:“那段时间可以用前仆后继来描述,医院各个科室都会调来一批医护人员帮助我们,即使其他科室也有自己的工作,大家也都知道急诊室是全医院最累最辛苦的科室,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急诊室,与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共度难关。
有一次,李波一大早赶着到医院,没怎么吃东西,结果在工作中低血糖,头晕眼花。“我就去我们急诊室的药房那里借了一袋葡萄糖,喝完之后以后休息了一下。把钱付上,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1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各省已经度过了三个高峰,就是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都已经度过。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94%,已经回落到12月7日前的水平。
全国急诊就诊人数在2023年1月2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44%。全国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是在1月5日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较峰值数量下降了44.3%。
张鑫说,“最近轻松了许多,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基本已经恢复常态了。经过了这次感染高峰,我觉得无论什么难事,只要大家团结一心,都会克服的。”
重于泰山
“滴……滴……”深夜12点了,急诊室的仪器还在响,除夕夜前一天,刚刚结束“晚高峰”的急诊室没有闲下来,大家还在关注每位病人的情况。
突然,一位酒精中毒的患者被同事拉进了医院。分诊台的医生看到后,立刻准备好仪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正在医生们处理这位患者时,又来了一家人。家属告诉医生说,自己家孩子在家里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碰到了后脑勺。孩子说头晕,就赶紧来医院看看有没有事。
碰头的孩子三岁,已经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被棉衣紧紧地裹着。
深夜的急诊室和白天的急诊室不太一样,忙碌褪去,但医护人员仍不能掉以轻心。
长夜漫漫,急诊室的医生们依旧事无巨细地检查着每一件事。一位患者的病情已经逐渐稳定了,分诊台的医生李梦哲没来得及穿外套,直接推着患者,和患者家属们走向了住院楼。
泰安冬天的深夜十分寒冷,泰山脚下,风更凉了一些。从急诊室到住院楼的那段路上,挂着一行标语,“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急诊室二十四小时都要有人,尽管临近春节,但是我们急诊室的医生们都要求随叫随到。”李波说。
1月20日凌晨一点,急诊室依旧灯火通明。
李波说,他值了很多次除夕夜的夜班,虽然有时也想家,但是一旦忙起来就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就像医院墙上写得一样,‘生命之托,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