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于洋
1999年6月,在铲车的轰鸣中,静默在济南章丘洛庄村西2000余年的土堆被挖开,露出了它震惊全国的一角。此后,随着车马坑、乐器坑的相继出土,洛庄汉王陵成为当时山东省乃至全国最为热门的考古遗迹之一。
2022年12月,第一批山东省考古遗址公园中,洛庄汉王陵赫然在列。而在最新建设规划提上议程的同时,因为2023年癸卯兔年的到来,这座被大众逐渐遗忘的汉王陵,因为震惊全国的“陪葬兔”,再度被人们聚焦……
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航拍 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洛庄汉王陵考古发掘现场
“消失”的兔子
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章丘区郊外,要抵达此处,首先要经过一段不短的乡间公路。时值清晨,车辆在几乎无人的路上驶过,不多时,一座极为宽阔的巨型建筑透过清晨薄雾从更为广阔的田间尽头浮现出来,突兀地闯入视线,像是早就等候在此处一般。
从正门进入,两旁整齐排布的行道树显得安静而肃穆,一条宽敞笔直的道路自遗址门口延伸到远处,只在尽头隐约同一座极高的巨型穹顶汇合,却也看不真切。雾气越过单薄的院墙,在园区内弥漫,让藏在远处的建筑群显得更加缥缈。
据了解,1999年,一个世纪末的兔年,因铲车取土意外发现一处铜器坑。后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遂进行洛庄汉王陵陪葬坑和祭祀坑的发掘。2001年2月,一首由洛庄汉王陵出土的编钟、编磬奏响的《茉莉花》正式使得洛庄汉王陵以及考古发现获得了难以想象的热度。但此后,随着大众对洛庄汉王陵考古遗迹热度的逐渐消退,同年发掘的第34号坑,以及坑内出土的众多陪葬兔,也就淹没在了众多文献资料与新闻报道之中。
时间来到2023年,又一个兔年来临之际,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重新出现在考古学界的新春座谈与学术沙龙中。据一些学者整理的资料显示,洛庄汉王陵是发现大量兔子骨骼的一个典型遗址。纵观考古发掘成果,除山东省章丘洛庄汉王陵发现的兔子数量较多之外,其他遗址中发现兔子骨骼的数量极少。大量的兔子因何集中出现在一个如此不起眼的陪葬坑中?这些兔子的作用如何,又佐证了哪些尚不为人知的事实?为了追寻这些兔子及其背后的真相,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再次踏足这座神秘的洛庄汉王陵。
行至道中,几个缓慢移动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记者上前了解到,他们是专程前来参观的游客。“我们特意赶来,就是想近距离看看发掘现场。”一位王姓游客表示,他很久之前就听说过此地的乐器与青铜器非常著名。“这座遗址我年轻时曾经不止一次听说过。”一位刘姓游客表示,“当时主要是听说其中的乐器非常精美,但要说与兔子相关的文物,我却从来都没有听过。”记者随一众游客行至尽头,越过一道雕刻精美的影墙,发掘现场终于呈现在眼前。
一座极高的穹顶,其高度越过了周围一切建筑,极为显眼的矗立在一片“中”字形的高台之上,驻足远观时一种雄心壮志不禁油然而生。根据导引来看,此处就是当时的发掘现场,而密集散落在巨大穹顶四周的数十个水泥台,则是已经过发掘与再次回填的36座陪葬坑旧址。“这座穹顶是当时为把此处修建成封闭式展馆而搭建,现在看到的穹顶只是工程的一部分。”章丘区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穹顶之下覆盖的区域是还未经过发掘的洛庄汉王陵主墓室,因为对诸侯王级墓葬主墓室进行发掘需要经过诸多考量,目前仍未正式开展。在引导下,记者同游客一起进入坐落于遗址一侧的文物展厅。一座神气的车马座驾摆在展厅入口处,环顾整座展厅,乐器与车马器的仿品占据了极为显眼的位置,一些关于动物遗骸的描述隐藏在不显眼的角落,仍然不见与兔子有关的信息。
20多年前的考古情缘
经工作人员介绍,关于洛庄汉王陵更多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洛庄汉王陵,最初并不是于1999年发现的。汉代时,当地就有着一个极为宽阔的“封土堆”,最大时约有一公里见方。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传说,洛庄汉王陵旧时曾频频“显灵”,周边住户总能从附近找到一些合用的桌椅用具。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此处便已经同附近其他古墓葬一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1995年左右的修路取土工作,庞大的封土堆被大量挖掘,终于在一次取土过程中,众多文物从土堆一角中暴露出来,最初的抢救性发掘实属不得已为之。
此外,洛庄汉王陵的发掘是分阶段进行的。1999年,在接到群众举报后,章丘博物馆同崔大庸等一众考古研究人员抢救性发掘了一个半月,除清理几处被破坏的残坑外,另发现有埋藏马匹的9号坑与10号坑。大规模的全部发掘则开始于2000年1月份,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章丘博物馆四家单位合作进行正式全面的考古发掘工作,包括车马器、乐器等在内的众多考古发现集中于这一时期。而作为出土大量动物骨骼及相关文物的34号坑,则同35、36号坑于发掘的最后阶段被探明、发掘。彼时已是2001年,距离上一次考古发现也已较久,而随后,再无其他陪葬坑被发现。“只有部分考古研究员参与了最后的收尾工作,34号坑及其中出土的动物,同时也为洛庄汉王陵整个发掘进程画下了句号。”工作人员表示。
曾参与过34号坑发掘工作,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房道国在接受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当时考古队的发掘工作辛苦而又充满惊喜。“队长崔大庸、副队长宁荫堂与我共同负责组织本次考古发掘,同当时还较为年轻的几位优秀考古工作者共同奋斗在每一座陪葬坑的发掘中,在3年时间里彼此激励、配合,其中不乏惊喜与难忘的诸多瞬间。”据回忆,2000年5月,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连续发掘两个多月的车马坑后,房道国带领几位同事奔赴14号坑的发掘,在5月到7月间,接连出土了100余件在后来震惊全国的汉代乐器。“起初我们还以为又是一座木器坑,但最终结果超出我们的预料。”这种亲眼见证历史般的惊喜瞬间使得房道国对洛庄汉王陵尤为难以忘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夏天进驻考古现场时,由于经费紧张,房道国一行人暂住在了洛庄村当时的村长家,在全面考古工作正式开始后,又租用了当地一个农场里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当地人许多照顾与帮助,即使时间已经过去20多年,也都难以忘记,“现在我们还会带着孩子去洛庄现场参观,重温旧地,同当时一些人也都保持着长期的联系。”但同时,房道国也坦言,比较遗憾的是,洛庄汉王陵遗址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非常希望能够有一天可以看到我们当时的考古发掘成果被更好地展现出来,再次提醒世人它的不凡与独特。”
“至于34号坑以及其中出土的兔子,当时同样令我印象深刻。但由于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发掘,所以具体细节包括我在内,也只有少数人知晓。”谈起洛庄汉王陵兔子遗骸情况时,房道国陷入回忆。
洛庄汉王陵的兔之谜
“兔子是洛庄汉王陵考古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虽不及墓穴中出土的其他器物热度高,但在动物考古界的研究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房道国表示。洛庄汉王陵34号陪葬坑南北长24.5米,宽1.8米,深约1.8米,出土了100多具动物骨骼,其中仅兔子就有43只,占比最大,还出土有两个兔笼,痕迹保存得相当明显。
为什么兔子骨骼如此之多呢?房道国表示,这至少反映出两点。“其一,墓主人在当时势力极大,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此地墓主人为汉朝吕后的侄子吕台,有权倾一时的吕家做靠山,墓主人得以任性般地把生前使用和喜欢的东西都作为自己的陪葬品。根据这个线索,可以认为34号坑的兔子骨骼,连同其中出土的猪、羊骨骼等,是作为墓主人日常使用的食物陪葬的。其二,这证明至少自汉代起,对兔子进行饲养的尝试已经开始,且有了一定的成效。洛庄汉王陵动物坑出土的兔子骨骼,为研究中国家兔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后,房道国进一步解释,对中国家兔的来源,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其一认为,中国在明代以前虽尝试进行野兔驯化,但最终并未完成,目前国内家兔最初是在明代自欧洲引进的。另一观点认为,中国早在汉代就已小范围将本地野兔驯化为家兔。“在此次发掘后,我们专门对兔子遗骸进行了研究,从骨骼特征来看,有上门齿两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经当时省博物馆专家鉴定,同目前的家兔差别不大,故而当时认定为家兔。”
另一个证据则是它的埋葬情形,“一般来说,在墓葬中发现2-3只野兔是完全可能的,但在洛庄汉王陵34号坑中,兔的数量却是出土动物中最多,达到40只以上,分装于两个兔笼,且同猪、羊、狗等长期得到驯化的动物埋在一起,也算是一种较为有力的证据。”房道国表示,这些发现与部分古代文献相互佐证,在研究家兔驯化史方面成为极为重要的材料。据记载西汉轶事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所述,西汉早期的梁孝王刘武曾建筑兔园,“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故而,无论古人对家兔的饲养是否真正完成,至少已在小范围内进行集中圈养。
那么,兔子遗骸为什么唯独只在洛庄汉王陵大量出土呢?对此,房道国表示,除了兔子由于骨骼较小难以长时间保存外,古代的丧葬礼仪制度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据了解,在商周墓葬当中,以猪和狗作为陪葬较多,而周代墓葬殉坑中则发现牛羊较多,从祭祀等级来说,一般被列为贡品的有猪、牛、羊等,兔子则不在此列,也并无祭祀价值。“之所以洛庄汉王陵出土如此多兔子遗骸,推测仍与墓主人自身的意愿有关,其本身喜爱食用兔肉,或许也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美食家’。”
对兔子的探索暂告一段落,不仅是因为洛庄汉王陵还有着主墓室等诸多谜团尚未解开,还因为考虑到考古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很多资料与研究成果并未广泛传播。房道国表示,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仍然需要继续追溯,向国内动物考古方面的顶尖专家进行咨询,但由于间隔时间较长,且长期以来公众对这一领域关注度较低,许多事情已难以进一步考究。不只兔子,被活埋的水牛、来自汉代的鸡蛋、空无一物的7号坑……洛庄汉王陵值得进一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
但令人高兴的是,在遗址公园现场,记者也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重新对洛庄汉王陵展馆进行设计。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提升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更多关于当时考古的细节与元素也将重新一一加以呈现。或许,随着遗址公园的建设逐渐完善,如洛庄汉王陵中兔子一般的其他考古发现,也将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点击】
省级遗址公园建设的第一步
据了解,早在洛庄汉王陵发掘之初,对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如此规模宏大的洛庄汉王陵,就已有了较多的讨论与规划。资料显示,洛庄汉王陵所在位置,距城子崖遗址和博物馆只有数公里,附近另有百脉泉、白云湖等景点,旅游区位条件极佳。20多年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田昌五就提出,洛庄汉王陵的旅游开发应该与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以及东平陵古城结合起来,形成济南东部一个大的文化旅游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记者发现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的整体面积远远大过了墓葬坑的范围。对此,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之所以为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划定了如此广阔的一片空间,除了考虑到对整个汉王陵及周边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外,更希望依托遗址进一步做好保护开发,为今后旅游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据悉,当前所见的洛庄汉王陵遗址公园只是阶段性的建设成果。事实上,考古遗址公园框架已经具备,基础条件良好,改造提升空间还很大。“下一步我们也有很多想法,而把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并在园内破旧的地方进行整修是当务之急。”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好主墓室周边陪葬坑,将之设计成小型的室外博物馆。”
除基础设施提升外,一系列工作也已有序开展。记者从济南市章丘区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中了解到,未来,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持续打造露天展馆、汉文化元素展室及研学基地、非遗文化展室等,使之成为承载文化活动的场地。同时,通过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主阵地的打造,进一步带动东平陵故城汉代遗址公园、危山汉墓的建设展示水平,最终形成汉文化元素特色的历史遗址公园片区和展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