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东频道>综合 > 内容详情

山东 :今年再认定30个省级非遗工坊

2023-03-09 19:40: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子葶

3月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有效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送戏下乡4.58万场

“山东积极对接群众需求,每年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山东省文明办副主任张同海介绍,去年,山东开展“群众演群众看”、小剧小戏“大擂台”活动1077场,送戏下乡4.58万场,放映公益电影70.41万场,开展各类“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万场主题阅读活动2.6万余场。

聚焦传统工艺,山东大力实施“山东手造”工程,统筹创意、营销和出口,建立完善全产业链,推出特色产品5300余种,搭建展销体验专区680多处,形成了一大批手造专业乡镇、村庄,“山东手造”日益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同时,山东以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牵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首批集中打造民俗文化重点村130个,并策划推出“黄河大集”,前段首秀的“黄河大集春节季”,各地积极举办线下市集和线上直播带货活动,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2.8万余场,成为人气爆棚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今年再认定30个省级非遗工坊

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近年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就业创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涛介绍,截止2022年底,山东省建立县级非遗工坊1443家,其中市级620家、省级30家,带动10万余人就业。

王涛介绍,今年,山东继续认定一批省级非遗工坊,2023年再认定30个省级非遗工坊,到2024年省级非遗工坊累计认定100个;提升非遗工坊建设品质,为贯彻落实好“引导扩大文化消费”相关政策,2023年非遗工坊建设将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文旅融合、保护传承、带动就业、拉动消费上下功夫,塑造非遗特色品牌、国潮品牌,打造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对成效显著的非遗工坊给予资金奖补,激励各级非遗工坊提升建设品质。

山东还将加强对非遗工坊的管理,将非遗工坊带头人培训列入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提升带头人素质能力;开展非遗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非遗工坊参与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加强对非遗工坊的推广宣传;将非遗工坊与文化生态名村名镇、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相融合,形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逐步建立基层文艺团体人才库

近年来,山东加强对“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地区文艺表演团体蓬勃发展。

“目前,我省共有2200个‘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常年活跃在乡村、社区等基层演出市场,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涛介绍,早在2014年,山东启动实施了农村“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全省农村地区文艺从每年演出不足2万场,到2021年一年演出12万余场,2022年进一步将政府购买公益演出场均标准提高到1500元,并将资金保障情况纳入全省考核内容,为“乡土剧团”和“百姓戏班”不断增加造血能力,基层文艺工作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下一步,山东将把基层文艺团体纳入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青年人才、艺术骨干,逐步建立基层文艺团体人才库,让专业人才真正发挥专业所长,形成人才发展支撑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基层文艺团体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利用镇村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场所,为基层文艺团体排练、演出提供免费场所支持;鼓励基层文艺团体积极创编文艺作品,促进基层文艺团体标准化、创新性发展。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崔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