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迪 实习生 孙一博 管恩旭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受访者供图
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其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带来了关于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培养、建设直达基层的多级公共卫生体系等多个建议,为推动医疗行业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培养
2020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超过41亿,除了门诊医疗服务以外,基层每年还管理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人,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3500万人,健康管理老年人超过1亿人。
伴随全国基层医疗服务量持续增加,我国全科医生人才建设发展迅速,数量从2015年的11万名,截至2020年底已增至40.6万名。
为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实现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要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意见》推行后已初显成效,每万人口全科医生由2016年底的1.5人增至2021年底3.08人。
李燕表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的推进,需要更多数量充足、能力优秀的全科医生。
但现实中仍存在全科医生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难、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对此,李燕建议,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培养,持续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助力实现首诊在基层;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激发全科医生自驱力,引导在岗医生“终身学习”,培养合格的百姓健康守门人,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目前,创新医防融合已深入基层医务工作中,但居民对全科医生不了解、对综合诊疗信心不足,在社区更多的是配药、买药,疾病诊疗往往直接到上级医院,推动首诊在基层困难重重。
对此,李燕建议,继续加强各地区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诊疗能力的信任度,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助力实现首诊在基层。
“推动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包括对基层医疗机构全科科室的建设投入,比如疾病检验设备和基础治疗设备的完善、住院病房的建设、基层智慧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等级医院设备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和常见病基层首诊的承接能力。”李燕说。
此外,李燕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和防疫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
李燕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建设覆盖省、市、区县、基层的多级公共卫生体系,分区域分级别科学防控,形成有效协同。并优化部际应急协同机制,把政府的治理优势和专业单位的技术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强化部门间和区域间协调机制。同时,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标准,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